白崇贵:回忆《山花》的复活

1972年9月1日的创刊号

白崇贵:回忆《山花》的复活

回忆《山花》的复活

我是1985年秋,从宜川调到延川工作的。过去有句话:武有三边,文岀两川。宜川文化底蕴深厚,我工作了五年,学到不少东西。而延川,我在地委办公室工作时,就了解到一些情况,文化现象让人向往:一是历史上文人不少,诸如诗人李娓娓,其诗作,久传不衰;二是出了众多作家,路遥、史铁生、曹谷溪等;三是小戏进京,唱红了怀仁堂;四是在文化生活贫乏的那个特殊岁月,创办了纯文学刊物《山花》,发行十万余份。我觉得到延川工作,是我学习的极好机会。

1982年9月1日纪念《山花》创刊十周年的特刊

白崇贵:回忆《山花》的复活

我到延川前,《山花》停刊己有四年时间。作家海波写了“为《山花》送行”的悼文,说“枯了的绿草有根活着,谢了的红花一定会重新鲜艳”。它反映了群众对这个小报复活的期聁。《山花》的停刊,主要原因是县财政困难,没有经费可养活。当时县财政收入只有122万元,而吃县财政发工资的人头就有四千多,连工资都不够发,那有办事业的钱。我把这个情况向行暑专员作了汇报。我说,延长油矿的机关在延川永坪,许多事由县上出钱解决,可否把油矿形成的税划给延川一部分。专员回答,不可能,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你以为那个县委书记好当哩!面对财政的极度困难,我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饭要给吃;经济建设也要搞;文化生活方面的事也得办。于是书记、县长不停地向外跑,为县上争取资金;同时办石油鉆采公司,发展烤烟等经济作物,增加税利,缓解财政困难。

1998年7月1日的复刊号

白崇贵:回忆《山花》的复活

经过一、两年的调研和财政梳理后,县委常委会终于对文化上的一些事下了决心,其中之一就是复活《山花》,给县文化馆核定了专用经费,并将榆林师专毕业有创作专长的曹建标分配到县文化馆,专门办这一小报。为表示对小报的重现,我写了赞扬革命先烈杨琪、诗人李娓娓的诗,经主编曹建标审阅修改后,在复刊的首期上发表,这件事获得了县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好评。记得1989年夏,路遥回到延川,拉话说到这件事,他直来直去地说,这是你应该办的事,只抓经济,不抓文化,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县委书记。这话虽然过去近三十年了,但似一块刻石,压在我的心坎上,一直未能丢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