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在历史上名气很大,有谁知道范蠡的老师是谁吗?对范蠡有什么积极作用?

瑜晴斋


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名文子,又称计倪、计研,号称渔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史记·集解》中有“

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的记载,《范子》中有“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的记载。

计然自小好学、通览群书,可称之为博学多才、无所不通。不过他与常年来往各诸侯国游说的士子不同,他酷爱山水、常泛舟出游,不肯主动前往各国游说自荐,因此尽管深有才干,却不为天下所知。计然曾在南游至越国时,收范蠡为徒,并传授其“计然七策”,范蠡只用其中五策便辅佐勾践击败了强大的吴国。

【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交流】

说到计然对范蠡的帮助,主要有两点;

传授“计然七策”

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计然曾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灭吴之后,范蠡携西施离越赴齐,同样凭借这些计策屡屡成为巨富。这五策大致内容如下: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大概是说“贵卖贱买”要适度,不应该过渡追求利润最大化

  2.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这是说要有目的地进行经营,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

  3. 财币欲行如流水,这是说要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

  4. 务完物,“务”指务必,是说一定要保证货物质量,不能贪图利润以次充好

  5. 择人任时,也就是说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

告诫范蠡,使其保命

范蠡自然是知道计然的真才实学的,因此想将计然推荐给勾践,计然对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果断选择隐退,计然的劝告定然是起了作用的,相反文种的下场就比较惨了。


香茗史馆


范蠡是春秋末年一位道家成功人士,他的老师是计然(辛文子,号计然),他的老师的老师是老子(李耳)。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就悄悄到了齐国,名气太大了,很快聚集了一帮弟子,范蠡把道家学说传授给齐国的这帮弟子。这帮弟子的弟子,后来进入齐国的稷下学宫,成立了战国时期极其强大的黄老道家学派。

到了西汉初年,黄老道家又兴盛起来。刘邦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曹参听说胶西有位盖(gě)公,精通黄老道家,派人带着厚礼请来,大喜过望,曹参就成了黄老道家的忠实信徒。等萧何死后,曹参接任了汉朝宰相,黄老道家成了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到汉武帝初年,他们都是范蠡的徒子徒孙啊。

计然是春秋时期宋国葵丘人,与孔子同时,他的祖先是流亡的晋国公子,长大后云游各地,拜老子为师。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任用计然、范蠡、文种。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见矣。故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推此类而修之,二年国富,厚贿战士,遂破强吴,刷会稽之耻。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记载,计然有《文子》九篇。到了唐朝柳宗元认为《文子》是伪造。

1973年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有6章,可确证了《文子》为西汉时已有的先秦古书。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范蠡,春秋楚国宛地三邑人。家道衰落当时属当今的一般农户,上有一个哥哥。早年拜师计然学纵横捭阖及易经和黄老之学(属杂家)但更偏颇道家。学成后没有找到职业。曾独立特行于宛地。当地乡邻没人理解范的行为,因为他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性格还经常独自喜笑怒骂而被旁人称为:范疯子!其实范心中早己胸怀文武韬略,身藏治国安邦之谋计……机会和运气总是会光临给等待随时准备抓住的人。公元前513年。新任宛地县官的楚国郢地人文件。在一次寻我人才时独具慧眼识得‘范蠡为知己。双方经过一番言论切磋,逐达成共识准备一起南下吴越,成就他们的人生功业。公元前512年,36岁的文种和24岁的范蠡一路南行经吴地入越国……


华屁1


史书上没有记载过,不过那个年代流行游学,他应该拜访过很多在当时人们认为很有学问的人。而且他归隐之后成为富商,是不是可以大胆猜想他成长的家族有很强的商业氛围呢。如果从少年时就走南闯北的闯荡,再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即使没有名师也未必不能成才,毕竟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再那个时代,也有很多先贤是野生成长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