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都说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尘世上一辈新人换后人。在我国历史上,青出于蓝的例子的不少。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司马迁是我国顶尖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史记》与司马光《资治通鉴》被誉为史学双璧,是很多历史爱好者必读书目。与司马光著书由国家拨经费、派助手不同,《史记》是司马迁一力完成,更是不易。考虑到书写到一半,司马迁又受李陵之祸牵连,身陷囹圄,就更值得钦佩了。


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都说家传对一个人的影响,此言不虚。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是史官,担任太史令。受父亲影响,司马迁青少年时代走遍祖国名山大川、名人故里。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写万卷书的典范。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是汉朝建国初期,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历史人物、事件经老百姓口口相传,可信度很高。司马迁本人与多位开国功臣后代交好,对楚汉相争和西汉开国这段历史也很熟悉,为今后写作积累了很多材料。


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司马谈一直想写一部权威的历史书,无奈天不假年,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迁身上。司马迁不负众望,继任太史令后一直把写《史记》当成头等大事。历尽数十年艰辛,终于在晚年完成了这部史家绝唱,替父亲圆梦。130篇、52万字、无数经典篇目荟萃其中,文学水平极高。都说文史不分家,《史记》无论是文学水平还是史学价值,司马迁都做到了极致。这一点,无论是东汉的班固还是司马光都望尘莫及。

笔者学生时代,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受益匪浅。两千多年前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文笔凝练。特别是每篇结束语的“太史公曰”更是点睛之笔,相信这部巨著必定永久流传下去。


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作为国家的太史令,司马迁见证了汉武帝征伐四方的盛世军功;作为史学家,司马迁的成就和贡献远远的超过了父亲司马谈。有子如此,司马谈一定含笑九泉。

徐阶、张居正师徒。张居正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不过在徐阶面前,他还得叫一声老师。徐阶才是个真正的猛人,嘉靖二年的探花可不是浪得虚名,老成谋国、城府极深。作为次辅,面对严嵩父子十余年的高压,依然游刃有余,不紧不慢的培养自己的势力。

徐阶最优秀的学生就是张居正。因此老谋深算的徐阶给张居正安排了一个好差事——裕王府侍读。一个政治家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解决一两个问题,而是掌控全局、长远布局。


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徐阶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形势的判断。既然严嵩父子权势滔天,不可正面交锋,那就先保存实力。徐阶自己在一线周旋,把张居正安排在风险较小的二线甚至三线。嘉靖皇帝一天天老去,严嵩一党越来越不得人心。自己找时机能扳倒严嵩则由自己出手,万一自己倒台或者自己熬不过严嵩,留下个年轻的张居正,也算保留了火种。

此时的明王朝,暮气沉沉,积弊已深。朝堂上下对严世藩已经公开称呼“小阁老”,似乎没人在意嘉靖皇帝的感受。好像没有人记得,这个沉迷于修仙炼丹的帝王从十四岁起就已经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历史给了徐阶一个机会,徐阶从严世藩入手,从而扳倒严嵩。熬了十多年次辅的徐阶终于成为首辅,在嘉靖皇帝驾崩后,徐阶紧急招张居正入宫。由张居正草拟遗诏和新帝继位诏书,也算是手把手教他处理这种天大的事情,两代人薪火相传。

完成政坛交接后,65岁的徐阶退休了,功德圆满。他未竟的事业由学生张居正完成。4年次辅,10年首辅,张居正对明王朝进行全面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 方方面面。虽然张居正结局不好,但说到底那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并非张居正变法的问题。


历史上两次青出于蓝,一次史家绝唱,一次以身殉法


徐阶负责扫除政坛障碍,给学生铺路。张居正负责具体实施,大刀阔斧的给明王朝动手术。历史的发展证明,张居正一系列雷霆手段是为明王朝续命之举。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明朝的危机只会来的更早。

1582年,张居正心力交瘁去世。他的老师、比他年长22岁的徐阶还活着。他是幸运的,他看到了自己理想抱负——革新弊政、重振大明在学生手中实现。一年后,徐阶去世,高寿80岁。功成不必在我,做人应该有这个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