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港分子黎智英是如何发迹的?

祸港分子黎智英是如何发迹的?

黎智英此人颇值得玩味,明明是从广东人到香港打出一片天地,却转身对祖国大陆指手画脚;明明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却偏偏和演艺界以及文化节纠葛在一起,附庸风雅;身上有着中国人的拼劲韧劲,也有着劣性,却偏偏自是高人一等。

黎智英出生于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的广东,父亲从事货运,家境尚可。毕竟黎父是旧时代的人物,拥有一妻数妾,十五个子女。

黎智英排行最小,但也个性最独立,自立意识极强。他后来回忆说:“大约这种自立意识在他四、五岁时就已显露出来了。

小时候,黎智英看见香港人回乡都带回许多东西,羡幕的要命,对香港无限憧憬。念过几年小学之后,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自己到公安局办理了到澳门的申请。

黎智英回忆说:“那时母亲送我到岸边乘船到拱北,依依不舍泪水不止,我虽然舍不得母亲,但内心里却恨不得立即飞到香港,看看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心里却没有一点留恋。”

可以想像,当时他那一脸决绝的神色。

黎智英到了澳门之后,由蛇头安排到了香港。从澳门乘渔船偷渡到香港,在舱底躲了足足十五小时。

据他自己回忆:

“晚上十一时上船,到第二日下午三时许,才抵达新界的一个小沙滩上,30多个偷渡客,密密地挤在舱底。渔船细小,风起潮涌,船疯狂摇摆,不少人不停呕吐,船舱臭气冲天,令人疲弱无力。当周围没有船的时候,船主才让我们轮流到船面抖抖,呼吸新鲜空气。看到水平线的尽头,知道那里就是香港,我立即精神一振,多么恶心的感觉都一扫而空。香港孕育的希望是颗神奇灵药。”

到港后他方才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要经过相当艰苦的奋斗。

没有学历也没有技能,起初黎智英只好在一间毛织厂当杂工,早上六点便要起来,通常一直做到晚上十才收工睡觉。虽然是以硬绑绑的包装台为床,黎智英半点也不感到艰苦,因为仍是生活在热切的希望之中。

“虽然只是个杂工,我梦想有朝一日,学好英文,便可以到中环当文员,穿笔挺整齐的西装上班,有自己的写字台,案头有个电话,到镛记食宴。”

抱着这样的热忱,黎智英晚上则跟一位懂英语的管仓学习英文,所有时间都在厂里度过。

想想看,一个工厂里的打工仔,知道自己学英语,可见他是知道上进的一个人。很快他被升做收发,二十一岁的时候便当上了毛衫厂的经理。

祸港分子黎智英是如何发迹的?

不久,他见这里发展不大,便立即转向,到一间洋行打工。当时有人对他这种改变不以为然,但黎智英毫不迟疑,几乎是出于本能的选择。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位的洋行德籍女老板,她介绍他到一间毛织厂,老板见介绍人是洋人,居然也没多问,就让他当经理。

黎智英最初还担心不能胜任,所幸的是上一位经理留下了一些文件,文件列出每桩生意的来龙去脉,他根据这些懂得了如何进行操作。

尽管黎智英当上了毛衫厂经理,但实质上仍是为别人打工。怎样才能发达呢?他的目标最终仍是要自己当老板。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为将来的事业奠定资本基础。

黎智英想到股市,他想在炽热的股市中赢一笔钱。但开一个户头要一万元,当时他只有七千,便借了3千,在股票行开了一个户头,并且买回市面上所有与股票有关的书籍日夜钻研,希望能够一夜致富。

1973年股市狂潮,他运气不错,一气儿赚了七十万元。玩股票这一行当然是有赚有赔,而且,炒股是赚了钱睡不着,蚀了钱也睡不着。

为了稳固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决定见好就收,趁赢钱的时候离开股市,并对天发誓,从此之后绝不炒股。

黎智英再度调整了自己的方向,用到手的70万元买了公明织造的股权,他一心大展手脚,作风比较急进,吓得合伙人打了“退堂鼓”,剩下他一个人孤军作战。

当时行家甚至不肯给他赊货,但他向一位老行尊借来面额100万元的支票,只用来作道具,在同行面前展示,不提取款项,这样侥幸度过了难关。

1980年,黎智英因为作风急进,再次遇到周转的困难。他向当时只有一面之缘的纺织业同行张鉴泉求助,张竟无条件借给他400万元。

甚至毋须任何抵押,事后,黎智英因为感激,主动送了25%的股份给张鉴泉。

尽管这一次侥幸过关,但黎智英决定克服自己急进作风。

1981年,黎智英创立“佐丹奴”连锁店,开始的五、六间店生意一般,这时他便开始琢磨如何改变经营策略。

祸港分子黎智英是如何发迹的?

他想到现代人生活节奏急促,不但追求高质,而且也要求快捷方便,不想花太多的时间购物。

他便在所有的店铺建立一个连线电脑,纪录什么款式及品种最畅销,然后集中供应四五款,每一款提供十多种不同颜色,以刺激购买欲,每星期又更换款色,使顾客以购物为乐。

如此一来,大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佐丹奴便大行其道。佐丹奴在香港既为人熟悉,在大陆又做宣传,所以生意很好,有些人还买了经营权在北京开店。

业务尽管事业如此兴旺,但居住在位于大埔道花园洋房中的黎智英,仍然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先做45分钟的健身操,而后便开始啃英文巨著。

他认为,成功之道不怕失败,要敢于承担责任。另外,就是必须常常对自己所做的事做出修正,而其前提就是:不断的行动。

他在生意上没有朋友,他所谓朋友的涵义是必须在思想上给他启发和鼓励。 ·

黎智英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对一位外国记者一见钟情,两人同时堕入爱河,1991年初两人结婚,在婚姻上亦可看出他善于修正自己的特点。

黎智英外型粗犷,衣着朴素得令人吃惊,戴一只很旧的布带表,他浅蓝色的尼龙钱包是女儿八岁时送给他的,已旧得发黑仍不愿扔掉。

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94年他辞去了佐丹奴公司内外一切职务,并宣布将所持的49%的股份以2亿1千万元悉数出售。

黎智英出售佐丹奴后,进军传媒业,创办《苹果日报》和《壹周刊》等报刊。素不按牌理出牌的黎智英,频出怪招,掀起香港报业战国风云。

借着手里握有舆论,黎智英逐渐将港台演艺圈搅得腥风血雨。后来又挟洋自重,公然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张溥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