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芳菲,芍藥暗香的晚春

晨讀 | 牡丹芳菲,芍藥暗香的晚春

  “香播畫苑聽琴訴,豔動京城對酒狂。”好一朵香豔的牡丹,如訴似醉,香可播畫苑如琴韻流淌,豔可動京城似貴妃醉酒。

  “黃絲縷縷湘雲醉,粉蕊團團楚雨耕。”好一團粉黃的芍藥,絲絲縷縷,楚雨耕百蕊幾度君子笑,湘雲醉千瓣一杯眾相生。

  牡丹與芍藥,原本一家姊妹花,皆為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古有“立如芍藥,坐如牡丹”之讚語,兩者在葉片、花色及植株外形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詩經·鄭風》中有詩曰“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可見古代先識“芍藥”;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所言示唐代已有“牡丹”之名。唐詩人劉禹錫的七絕《賞牡丹》中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成為千古名句。

  牡丹,屬灌木,莖木質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葉不枯死,來年新葉和新枝直接從老枝上生出;芍藥則屬亞灌木和草本植物,莖只有基部木質化或完全為草質,冬天地上部分大部枯死或完全枯死,來年從莖基上再生出新枝葉,所以有“木芍藥”和“草芍藥”之說。“木芍藥”清明後開花,為今之牡丹;“草芍藥”初夏時綻放,為今之芍藥。

  牡丹,花中之王,國色天香。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其花紅故謂“丹”。” 栽培品種多達幾百種,有王紅、姚黃、豆綠、趙粉、狀元紅、海雲紫、白玉、藍天玉、二喬、墨魁、粉面桃花等。野生品種主要有紫斑牡丹和楊山牡丹。

  芍藥,花中宰相,花仙葉秀。古人稱芍藥為“離草”,又名“將離”、“別離草”。其花姿綽約,被譽為“花仙”和“花相”,為十大名花之一。芍藥品種多,花色有白、粉、玫瑰等色。自古就被喻為“愛情之花”,當戀人別離之時相贈以示思念,表達戀人間的離愁別恨和悽悲之境,最為著名的是紅樓一絕:寶玉生辰,湘雲醉臥的芍藥陰,直逼黛玉葬花之風致。

  牡丹花可供食用,花瓣可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芍藥花可做成花粥、花餅和花茶食用,皆可養血調經,治肝氣不調、血氣虛弱。牡丹的根皮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為常用的涼血祛瘀藥。中藥白芍是指芍藥的根,古醫認為“鬱成於肝氣之虛,芍藥解鬱,妙在益肝也。” 其對女子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等病症有效。另記載於《金匱要略》中的桂枝芍藥知母湯有減輕關節腫脹、疼痛等功效。

  有傳說牡丹和芍藥非凡間花種,而是玉女花神為救世人盜王母仙丹撒下凡間驅疫,成就了牡丹芍藥的傲骨品質。另外,西方一直認芍藥為有魔力的花,在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對抗至毒之花曼陀羅。正是,一“丹”一“藥”同芳菲,鬥疫祛毒各爭先。

  中國是世界牡丹發祥地和牡丹王國,中國菏澤、洛陽、牡丹江等均以牡丹為市花,而芍藥成為揚州市市花。“花中二絕”的盛名更遠在海外,海外的牡丹都是從中國引種。由於對牡丹和芍藥的喜愛,人們將它們融入藝術,中國傳統刺繡、繪畫和雕刻中均有豔麗的牡丹和清麗的芍藥圖案,寓意美好吉祥和榮華富貴。

  依命名而言,芍藥先有,牡丹後名;依栽培品種和人們的喜愛程度,牡丹為王,芍藥次之;依花開時節,牡丹在先,芍藥在後。人間四月天,牡丹芳菲,而芍藥暗香,欲期待春夏更迭,接踵芬芳。(汪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