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 消费券将带来哪些结构性机会?

新冠疫情影响下,消费快速下行对经济增长将造成较大压力。销售额的快速下降,也导致大量中小商家经营陷入困境。

为此,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发行消费券刺激消费。那么消费券作用效果如何?消费券应该怎么发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呢?

从当前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餐饮、旅游、文化、体育几个疫情期间受损最为严重的行业,成为各地补贴的重点对象。

政策利好 消费券将带来哪些结构性机会?

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省市消费券的发行总额、单份消费券的面额、优惠程度以及消费券适用范围均有所区别,但其设计思路大体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大多数消费券均需消费满一定数量方可使用,且多为部分抵扣,仅少数消费券可全额抵扣。这样的设计意在使地方政府仅动用少量资金即可撬动更多的销售额,发挥消费券的杠杆作用。

第二,许多消费券限定消费项目。比如济南市发行的消费券仅限于文旅消费;河北省发放的消费券仅能用于体育项目。通过限定消费项目,地方政府可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实现定向补贴。

第三,消费券需在领用后一段时间内使用。各消费券使用时间从1个星期到1个月不等。这种设置可以刺激消费者领券后尽快消费,力促政策效果尽快显现。

政策利好 消费券将带来哪些结构性机会?

政策利好 消费券将带来哪些结构性机会?


选择消费券有哪些政策原因?

面对消费快速下行,政府为什么要选择发放消费券而不是直接发放现金呢?选择消费券政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券政策可以定向支持受影响企业,稳定经济和就业。

消费券可以显著带动行业造血能力提升,比单纯向企业输血可持续性更强,效率更高。

其次,消费券政策相较现金,更能提升乘数效应。疫情期间,消费快速下降主要是因为隔离需求导致的消费频次大幅下降。如果发放现金,居民更可能将钱存起来,等疫情稳定之后再进行消费,影响政策效果。此外,大多数消费券均设置使用门槛和抵用率,可以提高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而现金则无法实现上述功能。消费券用多少兑多少较之现金可明显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最后,消费券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可以实现精准投放,降低政策成本。当前,各城市的消费券普遍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电子平台发放。这种方式寄希望于基个人账户信息进行精准发放,避免消费券冒领、代领,同时大幅降低发放成本。

政策利好 消费券将带来哪些结构性机会?

政策利好 消费券将带来哪些结构性机会?


如何将消费券效用最大化?

要实现消费券政策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利用好消费券这一"优惠"手段实现营业额的最大化。

首先,可扩大消费券的覆盖人群,兼顾低收入群体和中高收入群体。这样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的同时,促进中高收入人群在消费券优惠外的额外支出;

其次,通过设置不同行业优惠券的使用门槛和优惠力度,加大消费券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的支持力度。今年疫情期间,我国社会零售额同比出现大幅下行,对餐饮、旅游、汽车等行业的重点支持十分关键。

而短期来看,可关注下面两大主线:

投资主线1:继续重点推荐供应链竞争优势突出的生鲜超市龙头以及门店快速扩张。品类结构优化的便利店龙头。

投资主线2:关注受益情缓和、客流量回升和消费政策定向刺激的行业板块,包括百货及百货商场相关度较高的母婴连锁和化妆品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