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運成新時尚 過年帶父母去旅行

“春運”一詞,最早出現於1980年的《人民日報》,被稱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類大遷徙。

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就像候鳥一樣,不辭奔波勞苦,跨越千山萬水,只為抵達那個叫“家”的地方。

但我們注意到,最近一兩年來,有一群人卻開始了不一樣的選擇。在火車站、機場、長途汽車站……他們多數已兩鬢斑白、步履蹣跚,身上的大包小包引人注目。那裡面裝著的,都是兒女們最愛吃的,或是媽媽親手做的臘味,或是爸爸精挑細選的家鄉特產。為了讓兒女不再奔波折騰,他們選擇踏上一條和大多數人方向相反的團圓路。

相對以往回到父母身邊過年,年輕人選擇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過年,被稱為“反向春運”。

攜程火車票事業部CEO張旭告訴記者,自除夕車票開售後,從國內三、四線城市前往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火車票就出現了明顯的購票高峰。而在反向過年的購票群體中,“80後”的佔比接近7成。

在張旭看來,“反向春運”的逐漸風靡,不僅能有效緩解集中返鄉的壓力,還能一定程度上利用春節期間的閒置資源,對於整個市場而言,益處良多。

反向春運成新時尚 過年帶父母去旅行


“大家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其實對我們來說,父母在哪,哪就是家;一家人在哪,哪就是年。”對在某股份制銀行上班的唐小麗來說,她的團圓之地不在家鄉,在別處。

身為重慶人的她,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不在重慶過年了。前年在珠海,去年在海南。她選擇出去過年的原因是,重慶春節期間冷,同時帶小孩出去開開眼界,也趁老人走得動出去走走。她一開始以為老人會不習慣,結果連續兩年在外過年後,老人比她還積極:“今年去哪過年啊?”

作為“反向春運”的一種,旅遊過年的確越來越受青睞。據攜程統計,去年春節期間,全國實現旅遊總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如果按照去年的增速,今年春節,國人預計可能花費超過5000億元在國內旅遊上。

一個多月前,唐小麗便買好了一家五口去香港的機票,她期待,在維多利亞港聽到的新年鐘聲,和在解放碑聽到的別無二致。

反向春運成新時尚 過年帶父母去旅行

中國天氣網聯合飛常準、攜程24日發佈的2019春運出行指南顯示:大數據顯示反向春運掀熱潮,機票差價近千元。熱門航線集中於北上廣深,受雨雪影響小。飛常準2019春運大數據顯示,航班量排行前三的航線分別是深圳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上海。

約4億人次旅遊過大年

“反向春運”是指年輕人選擇將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在春節後再返回老家,目前已成為不少80後、90後陪父母過年的“新方式”。而今年反向春運異常火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杭州、南京等地成為反向春運的熱門目的地,除夕前一週前往這些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40%,機票價格甚至比高鐵票還便宜。

反向春運流行的背後,與返鄉火車票一票難求或回鄉機票太貴密切相關。除夕前一週,飛往哈爾濱、成都、西安、鄭州等熱門目的地,多數熱門時段航班已恢復全價。與之相比,反向春運航線的機票價格堪稱“白菜價”,最低一折起,尤其是早上的航班折扣更大,比高鐵票價格便宜且票源非常充足。以1月30日為例,上海飛往南寧最低價格為1390元,南寧飛往上海為300元,差價約1000元;1月31日北京直飛重慶的機票價格為1590元,重慶飛往北京為490元,差價近1100元。

反向春運成新時尚 過年帶父母去旅行

熱門航線集中在北上廣深

據攜程2019年春運大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5個城市為國內熱門旅遊地。攜程集團機票事業部高級總監邵季紅表示,“旅遊過大年”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選擇,春運期間我國將有約4億人次出遊,出境遊人次約700萬。

飛常準2019春運大數據顯示,航班量排行前三的航線分別是深圳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上海。預計今年飛機出行高峰將出現在1月30日至2月4日。

據初步預測,今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30億人次,比去年春運增長0.6%。其中民航7300萬人次,增長12%,是各種出行方式中增量最快的一種。

除夕或初一出發最準點

綜合往年春運期間航班準點率來看,除夕當天和正月初一的航班準點率較高,隨後準點率將出現小幅下滑。同時,1天當中6-7點的航班準點率較高,21點準點率最低。

春運期間選擇哪個航司比較靠譜呢?據歷史大數據預測,春運期間國內主要客運航司到港準點率排名前三的是: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四川航空。

反向春運成新時尚 過年帶父母去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