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童养媳制度,是封建时代的一种特殊的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也是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下的特殊产物。但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童养媳也并不是一个普遍的事物,其实也是比较不常见的,只不过出现在现代影视作品中,让我们感觉似乎很普遍。那么,童养媳的制度究竟是从何而来呢?童养媳又是过得怎样的悲惨生活呢?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命运悲惨的封建女性

一、大户人家专属

在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严重低下,人丁就意味着劳动力,因而催生出“重男轻女”的思想。与之相应的,是一种奇怪的婚姻制度——“童养媳”。年幼的少女被嫁入男方家,男方常常未成年,甚至有些都还没出生。如此奇怪的婚姻方式,在古代封建时代,却是被人视作一种正常现象。而我们熟知的“窦娥”,其实也是童养媳。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窦娥


那么,在古代童养媳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其实不然,在古代,穷苦百姓往往没有自己的土地,就算有个几分土地的,也往往交不起皇粮。所以,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有力气的,能够去大户人家当“长工”,实在穷的揭不开锅的,就会想到“卖儿卖女”。所以,在古代没有起码的避孕措施的条件下,孩子往往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却一个接一个的亡。而女儿尤为不受重视,连自己都养不活了,还有一帮小孩子,于是,将女孩卖给大户人家换粮食的“买卖”就出现了。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童养媳


由于古代人力就以为这劳动力,所以,在“重男轻女”的影响下,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倒不是出生比例,是因为很多贫苦人家家中,女孩根本就不会让她长大,很多还没断奶就夭折了。这样,就造成社会上“光棍”的比例大幅增加,大户人家也不例外。甚至有很多大户人家的男孩子(可能由于近亲结婚的缘故)多病,疯傻,正常情况下不会有“门当户对”的“千金”嫁给这样的人。于是,为了留后,就采取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延续香火。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古装剧中的童养媳角色


二、命运悲惨

由于“童养媳”的地位低下,甚至有些本就是相当有“奴隶”的存在,说是“嫁”,其实不过是“生育机器”和仆人罢了。除了我们熟知的窦娥,祥林嫂也是一众“悲惨人生”的代名词。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祥林嫂


祥林嫂早年就是嫁给了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虽然没什么钱,却也平平淡淡。谁料,丈夫的不幸去世,让祥林嫂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先是担心婆婆将她卖掉换钱而逃跑做女工。结果却又被婆婆抢回去嫁给了贺老六(旧社会的贫苦女性,简直是完全没有社会地位)。之后的祥林嫂,又是经历了丈夫累死和孩子惨死的打击。终究一步步被命运折磨成精神失常,后被赶出当了乞丐,最后惨死在漫天风雪中。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祥林嫂


没有家庭地位,没有人生自由,甚至对于自己的丈夫,童养媳需要从小照料“丈夫”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甚至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的状态下。而照顾自己年幼丈夫吃喝拉撒睡的同时,一切都变成了习惯,更没有了所谓女性的尊严。随意买卖,甚至像窦娥那样,被随意顶罪的更是大有人在。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祥林嫂被抢回成亲


三、源于贫困

童养媳制度兴起于秦末时期,当时,一些皇室人家的挑选幼女进宫的行为,得到了大户人家的效仿。而到宋朝时期,这种制度变成泛滥的局面。很多人不光将自己的女儿卖到有钱人家做丫鬟,更有甚者直接用少量钱财在穷苦人家的女儿中,选取能干活、相貌端正的女孩嫁给自己的儿子,由此省去彩礼钱和额外请佣人的费用。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帮丈夫洗澡成习惯


虽然,童养媳的制度比较残忍和不合情理,但是,对这些贫苦孩子,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尽管别用作童养媳,但是男方家总是比女方家条件要好的。即使是祥林嫂,早年嫁给了砍柴为生的祥林,但也终归也是一项“糊口的营生”。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悲惨的祥林嫂


而一般人家的“童养媳”,可能肩负着“保姆”和“媳妇”的角色,但是若是遇到明事理的大户人家,女孩也许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可能是女红的科目,也可能能够学习一些做人和处世的道理,但是更为悲惨的是被卖到“青楼”,往后的人生将是一片黯淡。


封建时期,童养媳的命运有多惨?被逼做一件事成习惯

清朝大户人家的童养媳


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的《婚姻法》已经明文禁止童养媳的制度,法律更是严格禁止这样买卖妇女的行为。而对于封建社会悲惨的童养媳制度,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说一个暴露年龄的话题:你是否记着有部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也有“童养媳”的角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