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听从党的召唤 疫情就是命令

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党中央发出驰援武汉号令,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有三批医护人员随河北省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前线。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校友办征集到已有河北,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浙江,重庆,湖南,福建,吉林,解放军,武警等四十家医院工作的百余名校友,参加各省、市、部队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还有二十余名毕业后在武汉工作校友坚守在武汉抗疫一线。

河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专业组长赵京梅和赵志伟团队事迹被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更有数千名校友驻守在市县区当地防控一线。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庆教授担任承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带领附院专家孙士娟、郑红飞等校友支援市定点第三医院,日夜坚守一线岗位。在有十数名校友参战的市第三医院医护专家共同努力下,承德市七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成为河北省首个确诊患者清零城市。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病毒阻击战中,在党中央保卫武汉的号召下,承医学子义无反顾投身战场,救死扶伤。

承德医学院前身是筹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正式建校于1945年9月的冀东军区卫生学校,又称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分校。建校初期,转战于丰润,迁西,迁安,遵化,平谷,兴隆,宽城,赤峰等地,先后救治滦东战役,热河战役以及进军东北战斗中的万余名伤病员。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1947年7月,冀东军区组建主力部队九纵,赵长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为代表的军医二期、调剂二期学员提前毕业,随同冀东军区卫生部成建制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1948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医科大学冀察热辽分校,1948年10月13日接东北野战军卫生部命令,由驻地赤峰王爷府驰援锦州战役前线,在辽宁朝阳一线组建十二个战地救护所,创下了千余名师生抢救万名伤病员的壮举,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史册。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1949年1月奉命改称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随着东北全境解放,集体转业热河省政府驻地承德。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1949年7月组建防疫队,484名师生赴热北赤峰一带配合苏联专家和东北防疫队防治鼠疫,成为热河省防疫战线上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11月11日医疗二期88名毕业生第一批入朝,1951年又连续选送医疗护理三批共计239名毕业生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卫生工作。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承医学子时刻听从党的号召,向吹响冲锋号的阵地集结,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追根溯源,承德医学院是一所建立于战争年代,秉承延安红医精神,具备革命红色基因传承的医学院校。

首任校长刘韶九,1934年毕业于北平医学院,1937年9月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达延安,是当时中央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张村驿时期六名专业教员之一。1938年9月到晋察冀抗日前线,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

副校长徐鸿图,北平医学院毕业生,1938年9月通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到达延安,延安八路军总部直属卫生所医生兼教员。

教育长马旭,北平医学院毕业生,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者之一,1938年9月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达延安,延安八路军卫生学校教员,有延安医大“三大名师"之称。

刘文芳烈士,冀东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分校筹建者之一,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首批病护教员,白求恩东征医疗队十八勇士中的护士长。1944年10月牺牲于丰润杨家铺。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红医精神一代代相传。承德医学院建校七十五年,培养了五万名毕业生,奋斗在祖国各条医疗卫生战线上。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抗疫前线一承德医学院百名毕业生征战武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