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件事,比“望子成龍”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中國社會奉行“成王敗寇”,很多人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走上事業巔峰的成功人士;另一種是平庸的人生失意者。


這四件事,比“望子成龍”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很明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成功人士,他們會為此傾盡所有。有些家長從孩子接受早教的那一刻起,就使上全身力氣,用足所有資源,他們拼幼教、拼學區房、拼名校、拼各種培訓班,他們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

漸漸地,教育失去了根本目的,陷入了急功近利境地。而這樣的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即便成績優秀、水平頂尖,也很難稱得上是成功人士,很可能只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其實,與“望子成龍”相比,這四件事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一件事:引導孩子“向善”

引導孩子“向善”不是說帶著孩子到街頭做義工,或讓他扶老太太過街,而是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引導,讓孩子心地更為純潔。


這四件事,比“望子成龍”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善性”的孩子,不僅待人熱忱,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他們有惻隱之心和不忍之心;他們純真溫厚,與人和善。倘若孩子沒有“善性”,長大後便會成為兇狠歹毒之人,他們見利忘義、做事毫無原則,不僅傷害他人,也會反噬自己,以至於把整個家庭拖入絕望的深淵。

第二件事:保護好孩子的健康

健康主要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這兩類健康家長都要保護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一切都是浮雲。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考試分數提升一點點,逼著孩子熬夜學習,結果導致孩子身體狀況急劇下降,得不償失。


這四件事,比“望子成龍”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身體和心理都很健康的孩子,不僅生氣勃勃、充滿活力,而且性格開朗,富有進取心。他們擁有陽光的外表,也有著積極的情緒;他們更容易博得別人的欣賞和信任;他們更接近成功。反之,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所有的奮鬥和努力都將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第三件事:培養孩子的“靈性”

人們對有“靈性”的孩子會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因為他們身上散發著靈慧,很有魅力。

培養孩子的“靈性”應該從點滴做起,首先要維護他(她)天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她)自主探究問題;其次要培養他(她)閱讀的興趣,並經常與他(她)進行思想碰撞和交流,讓他(她)明白世界的多樣化和多元化,不隨波逐流;最後還要教會他(她)自律和自省,懂得自律和自省,才能保持“靈性”不褪色。


這四件事,比“望子成龍”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四件事:做好個人表率

有些家長,不看書、不學習,把大量時間花在購物、追劇、娛樂上,他們早已喪失了進取心。可他們對孩子卻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類家長“寬以待己,嚴以律人”,還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孩子學習不用功,很讓孩子反感。

孩子眼睛是雪亮的,父母的言行舉止,他們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父母經常讓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孩子就算口服,心也不會服。他們內心深處會有一直有個反抗父母的聲音:“你們什麼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我”。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好表率,要想孩子優秀,就一定先要讓自己優秀。


這四件事,比“望子成龍”更重要,家長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每位家長,都渴望孩子成龍成鳳,但很多人忽視了以上最重要的四件事,他們“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事實上,能走上事業巔峰的“人中之龍”只是極少數,他們的成功,除家庭教育因素外,還與個人資質、學校教育、所處的周邊環境等因素有很大關係。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鐵匠打造一把刀,個人資質猶如材質;學校教育猶如工藝流程;家庭教育猶如師傅的精湛技藝;周邊環境猶如水溫、空氣溼度等細微影響因子。每個點的變化都會影響刀的質量。倘若材質不好(個人資質),用再好的工藝,再精湛的技術,再標準的環境,都難以打造出一把精緻的好刀。

所以我們不要對孩子提過分的脫離實際的要求,也不要過分拔高自己的期待,是“木頭”,我們就把它雕琢成精美的“工藝品”,而不必非要把“木頭”當“鋼材”用,偏要打造一把好刀。孩子有不同的天資,何必逼著孩子成為根本不屬於他的樣子呢?

話說回來,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將孩子培養成“龍鳳”,但完全可以把孩子培養“成人”:不僅有較高的知識文化,還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積極正面的人格。而這正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