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從美國工廠,來說說什麼是正確的職業選擇?如何在職場中體現價值

「職場」從美國工廠,來說說什麼是正確的職業選擇?如何在職場中體現價值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奧巴馬的處女座《美國工廠》給刷屏了,作為一名在外企工作了20來年職場老鳥,從橫跨了多家外資,中資企業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

“企業為什麼能生存?“為什麼企業要付給員工資呢?

你可能會想,這兩個問題不是很簡單嗎?

企業生存,是因為最終企業提供了有人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好像蘋果公司,賣手機,越多人買,公司就越值錢。再好像醫院和學校,提供醫療和教育服務,生病了或者孩子需要教育,就要交錢給醫院和學校。

那公司僱用員工又是為了什麼呢?

公司招聘員工是購買了員工在一定時間內的勞動所產生的價值,這個部分的價值將成為組成公司對外銷售的產品和服務。

不可否認,在生產過程,每個員工對公司生產和服務目標是不同的,比較一個汽車設計師和汽車生產線上的工人,他們對汽車產品最終提供的價值輸入是不同的。

這就是廣義人才的市場定價原則。在狹義層面,人才市場價格,就是這個人過去12個月的年收入。(雖然有點赤裸裸,但事實就是如此。)而很多時候,我們容易把價格和價值這兩個概念混淆。

現在的收入代表著是價格,不是價值。人才的市場價格大概由這幾個部分組成,

  • 掌握這個專業技能需要的時間和難度
  • 現在市場上擁有同樣技能的人才數量
  • 過往經歷,行業,職位,經歷的挑戰
  • 最近12個月的收入

價值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越稀缺,獲取該技能需要的時間越長(例如:有多年經驗律師,醫生,工程師,教師),邏輯上這個人的價格就應該越高。但同時,稀缺性是雙刃劍,一方面越稀缺也越值錢,但另外一方面越稀缺也越專業,則稀缺崗位一定數量不會太多,則相對的機會數量反而少。

從個體到公司,一個企業的生存必須跟市場關聯,其定價受制於市場規模,稀缺性,競爭程度,准入門檻,產品(服務)成本等諸多因素。

個人通過企業這個組織,將自己的技能轉化為價格,實現了市場價值轉化。

沒有企業的幫助,個人的技能很難直接轉換成他人願意付費的產品或服務。

你說:“不對呀!你看很多明星和大咖,不都是自帶流量嗎?”

"是的,沒錯。但成為自帶流量的大咖不容易,一個行業裡也出不了幾個,而演藝圈又有多少在生活溫飽線上掙扎的小明星呢?"

個人技能很難直接轉化為他人願意付費產品或服務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對於職場技能積累很難被個人消費者所需要,你是一個汽車發動機設計師,但僅這部分的技能不足以打造成獨立的產品和服務,且被個人消費者所需要,則你的專業技能不得不通過企業產品所轉化價值來實現。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回頭來看看具備企業所需職業技能的人,如何積累在職場上提高自己的價值。

我們可以把企業當作一個生物體,一方面有跟市場和客戶需求直接接觸的銷售人員,他們負責尋找客戶,把客戶對該領域的需求提供給企業,之後該需求被企業內部人員所消化,使其變得越來越標準和有序,能夠被企業內部的既定流程所處理,這個處理過程包括:方案確認,原材料準備,生產,質量檢測,物流,售後服務等多個環節和步驟,最終提供標準化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請客戶買單。這個全過程可以抽象成為:信息(物料)輸入和產品(服務)輸出的過程,社會的整個經濟運轉都是由不同領域的企業每天做著信息轉化為基礎,週而復始。

回到個人價值在企業中的體現,你每天是否也接到很多內部同事的郵件和詢問?他們就是你信息的輸入,而你信息輸出就是經過你的勞動(判斷,比較,生產,組裝等),你對內部同事需求的反饋。

啊哈,價值在信息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以信息(產品/服務)輸出為載體。

所以你知道在職場中什麼體現你的價值了嗎?

答案:就是你所有的輸出。答應的事兒有回應,做個靠譜的人,朝著該企業提供核心價值的部門和團隊靠攏。

如何在職場中提升自己的價值呢?

輸出是價值載體,輸出的質量就是個人信用的積累。輸出的形式很多,郵件,電話,甚至即時通信的工具,但萬變不離其宗,你要對你提供的信息和產品負責。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得到,

- “輸出”是體現個人價值。- 要學習那種可疊加、可增長的技能,才能厚積薄發。

最後來說說美國工廠,它是一部描寫文化衝突的電影。福耀玻璃購買了廢棄的通用汽車的工廠,在美國建廠,希望能夠減少交付過程中物流成本。 僱用了大量的美國工人,這些美國工人大多都是通用汽車關閉之後裁減的人員。他們原來曾經在流水線上工作,而通用的關閉,讓他們失業。有些人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在職場上競爭力下降。 福耀的到來,給了這些人就業機會,為了讓美國投產的工廠儘快可以盈利,中國福耀將很多中高層的管理和技工派往美國2年,需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建廠和培訓的工作。其中最大的矛盾衝突就是美國工人希望能夠引入工會,而工會的引入一定會增加企業內部的溝通成本,使得本來效率就不高的工廠,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盈利。就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是否支持工會入住激烈討論在員工中蔓延.....

不可否認,僱員和僱主中有利益衝突,但這種利益衝突並不是零和博弈, 員工需要工作,工廠需要工人,但到底如何的安全投入能夠保證員工的利益?到底多少錢的工資是合理的? 同時企業還要是盈利和有利可圖的? 因為員工的價值是靠企業產品轉化的,一直虧損的企業不可持續,企業好,員工才能好, 如果能從這個層面去想問題,也許作為員工更容易放平心態,去做能做的事,解決能解決的問題,同時開放心態培養新的技能。

美國的工人明顯比中國的工人年齡大10歲以上, 對於人到中年的人去培養一種新的技能並不容易,美國工人的工資也逼迫更多的製造企業向自動化改造。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職場30-40年),選擇一條隨著經驗增長而不斷增值的職業,注重”輸出“,注重可疊加的技能、人脈的積累,永遠有個PLAN B ,保持開放心態。

生活並不是為了工作,但工作是為了體現價值,工作也是人(社會性動物)與社會連接發生價值交換的方法。

希望你能喜歡今天的文章,堅持輸出:)

「职场」从美国工厂,来说说什么是正确的职业选择?如何在职场中体现价值

作者介紹:打過工,創過業,愛碼字,愛畫畫。人生就是不斷突破舒適區,打造屬於自己的升級系統,唯一不變的就是成長。

個人微信號:【growingup123】請註明“職業+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