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文化——齊齊哈爾烤肉

舌尖上的文化——齊齊哈爾烤肉

世界大溼地,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成長。在這個城市中西雜糅,包容開放的味覺歷史中,有一種滋味出身質樸,卻百年傳承。在演變中不因各方衝擊而消失,反倒越來越清晰強大。它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舌尖上的文化——齊齊哈爾烤肉

達斡爾語中,齊齊哈爾被解釋為水草豐美的草原。也正是因為這樣肥沃的土地,滋養了一群性格豪放的東北人。

齊齊哈爾保留著更多的東北本色,與其他東北城市相比,這裡的人更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烤肉永遠是齊齊哈爾人招待朋友的最好佳餚。烤肉的這種吃法透吐著率真與單純,這正好與齊齊哈爾人性味相投。於是,這種吃法才在齊齊哈爾找到了最好的土壤。

烤肉的主角是牛肉,牛肉的部位最好是紫蓋、上腦、肋扇兒,瘦中帶肥的最佳。名為烤肉,其實花樣翻新,早已烤出肉外,這些年,出現的烤青菜,烤蛤蜊等等等等,總之,什麼能吃烤什麼,烤後就別有一番滋味了。

烤肉的關鍵在一個“拌”字上,蔥、姜、蒜、酒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放多少,手上得有準。加鹽更難,少了,沒味,多了,壓了肉味;早了,肉老,晚了,味入不進去。還有一項就是拌油,油少,沾鍋,油多,冒煙。以上全是手上功夫。為此,家家培養出個拌肉的高手,每個單位有一拌肉的能人。

烤肉時,得有一排蘸料盒,分別盛放孜然、芝麻、辣椒麵、花生面、胡椒麵、味精和鹽。拌得恰到好處的肉,蘸了不同的蘸料,味道就不一樣了,吃的人可以根據口味各取所需,這樣一來,一鍋肉就能吃出無數的味道來。

炭火調整好,先用肥肉擦拭蓋板,目的是不讓肉沾鍋,肉攤在鐵板上,聽得吱吱有聲,這時肉表面已經變了顏色,翻一下,再聽它吱吱響,就可以吃了。烤得好的肉,外表變色,內裡鮮紅,這時最鮮,最嫩,最有肉的本味。

家裡人吃飯不是張揚的事,一般是不讓別人看的,可烤肉卻偏不這樣。烈日炎炎的夏天,牆頭,樹下,房山,過道,總是有人家擺鍋生火,拉開架勢。一家人團團圍著,烤得熱乎乎的,吃得汗涔涔的,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肉味飄香,也飄著和睦,飄著溫馨。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齊齊哈爾比鄰內蒙古自治區,天然的牧場為齊齊哈爾烤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蒙族人生性豪爽豁達,雖然鍾愛食用牛羊肉卻與漢族的飲食習慣相去甚遠。

燒烤作為人類最原始的烹調方法,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衍化至今。由最初起源的古老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食品,後來慢慢演變成為貴族的一種美味,而躋身於大雅之堂,在清代中期開始廣為所見,經過無數次改良終於走進了平民百姓家。

將牛肉放到烤盤上,“吱吱”的響聲裡有鮮香馥郁的味道,也有食客們對美食,對情感,甚至對生活的暢想和期待。烤品的種類豐富多彩,花樣繁多。食客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有多少個餐桌就會有多少種搭配,有多少個食客就會有多少種選擇。

舌尖上的文化——齊齊哈爾烤肉

齊齊哈爾人對燒烤的理解充滿了想象力,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昇華令人歎為觀止,並且已然形成了一種全民皆烤肉的文化。

夜幕降臨,微風拂面,街頭巷尾的格式燒烤店異常火爆,眾多齊齊哈爾人在烤盤前品頭論足,一天的疲憊也早已在酒肉中煙消雲散。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這就是齊齊哈爾的特色,這就是齊齊哈爾人對於烤肉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