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的戰爭。在20世紀40年代,幾乎整個世界都被捲入到了這場浩劫之中。德國的坦克集團碾碎了整個歐洲大陸,許多的國家被其吞併。原有的政府或者投降,或者被迫流亡海外。為了方便統治,德國在淪陷區設立了偽政府來幫助自己統治。比較著名的有法國貝當政府,由法國一戰時期戰功赫赫的貝當元帥出面組建,這位元帥也是一位由英雄變為叛賊的代表人物。在東亞,隨著日本在東南亞戰爭中的勝利,很多地區已經納入到了日本的統轄之中。而日本也在這一時期擁立了許多的傀儡政府,像菲律賓拉烏雷爾政權、緬甸巴莫政權等都是由日本一手扶植建立的。而在開戰前就已經倒向日本的泰國鑾披汶政府,更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成為了日本的盟友和代理人,共同向美英宣戰。泰國也因此獲益不少,成為了軸心國的附庸。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太平洋戰爭


日本東南亞傀儡聯盟的建立

日本軍部自從於1941年9月的御前會議中決心同英美開戰時,就已經考慮到了佈局亞洲棋盤的計劃。由於當時法西斯軸心國聯盟已經建立,日本也感覺到了聯盟在政治格局中的優勢力量。特別是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在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蘇聯之際,派遣志願軍協助德國入侵蘇聯的舉動讓日本也開始在亞洲範圍內尋找合作伙伴。

日本扶植傀儡政府主要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發生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進入日本視野的就是泰國鑾披汶政府。鑾披汶·頌堪是泰國20世紀30年代的執政者,也是在他執政的1939年6月,暹羅國民議會決定將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他成為了泰國第一位總理。而當時的泰皇也被他徹底架空,成為了名義上的領袖。1934年,泰皇拉瑪七世由於和政府不和而被迫退位,拉瑪八世當時年僅九歲而且旅居瑞士求學,國家的大權幾乎全部握於鑾披汶·頌堪之手。拉瑪八世僅僅在其13歲時回過一次泰國,再度回國就已經是二戰後了。所以,鑾披汶也就在泰國國內獨攬大權,與日本政府關係曖昧。據《大東亞戰史》記載:

“1940年6月12日,日本和泰國締結了日泰睦鄰友好條約,密切了日泰間的關係。大本營陸軍部加強了駐泰陸軍武官府。陸軍武官田村浩大佐和泰國總理鑾披汶交迫深厚,因而愈益加深了鑾披汶總理的親日態度。但是,由於英國勢力滲透泰國多年,根深蒂固,鑾披汶總理的政治力量也有一定限度,所以加強日泰間實質性的合作每每受到阻礙。”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泰國鑾披汶


日本一直希望泰國能夠允許日本在其境內修建軍事基地,並且垂涎泰國的大米、橡膠、錫等資源。但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直未能如願。於是日本在戰前就專門設置了《對泰施策要領》。1941年12月6日(珍珠港事件前夜),日本武裝突然進入泰國境內,迅速控制了該國政府核心,以半強制的手段讓泰國政府屈服。5日後,鑾披汶與日本大使簽署了臨時的攻守同盟協定,並於當年12月21日在曼谷王宮佛寺內的玉佛面前簽署了正式的《日泰同盟條約》,日泰結盟。此後的泰國政府就成為了日本的附庸,在日本身邊為虎作倀。一個月後,主動向英美開戰。

第二個階段發生於1943年,當時的日本已然經歷了中途島大敗。在面臨美英反攻的大勢面前,日本開始轉頭扶持東南亞的傀儡政府,出臺了《大東亞政略指導大綱》。當中明確表示要支持菲律賓的獨立和扶植緬甸巴莫政權。同時,日本還召集了流亡的印度首腦在新加坡成立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並且擴張了泰國的版圖,將馬來四州及其附屬之地割給了泰國政府。菲律賓在1898年美西戰爭之後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日本入侵菲律賓之後,扶植了原美屬菲律賓內政部長拉烏雷爾為首腦的傀儡政府。緬甸在二戰之前是英國的屬地,史稱英屬緬甸。日本佔據緬甸首都後,扶助原本的緬甸首相成為了新任的緬甸國首腦。自此之後,緬甸就成為了日本與中國、英國交鋒的正面戰場。這次大規模的扶植傀儡政府運動之後,日本一直心心念唸的“大東亞聯盟”逐步建成,但日本法西斯幻想中“八紘一宇”的皇權國家卻終究是痴人說夢。日本的《大東亞政略指導大綱》,據史料記載其方針為:

“一、帝國為完成大東亞戰爭,須進—步調整並加強以帝國為中心的大東亞各國各民族團結的政略態勢,以堅持戰爭指導的主動性,應付世界局勢的變化。政略態勢的調整與加強至遲於本年11月初完成。

二、調整政略態勢,以加強各國各民族協助帝國進行戰爭為重點,尤其是有助於解決中國問題。”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太平洋戰爭勢力分佈圖


當中有一個時間點非常有趣,就是1943年11月。日本為了自身的利益扶植各國的傀儡政權但是卻並沒有在1942年5月取得東南亞戰役勝利之後立刻進行,反而拖延了一年之久,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縱觀歷史,我們發現歷史上決定二戰最終走向和戰後格局的“開羅會議”正好就發生在1943年11月23日。很顯然,日本法西斯已經嗅到了滅亡的氣息,是出於更深層的險惡目的進行了此次的扶植運動。無論是開戰初期的日泰聯盟還是1943年的大東亞聯盟都是戰爭形勢的產物,其幕後原因也必然與當時的局勢有密切的關係。

為何日本著力打造東南亞的傀儡聯盟?

日本自身最大的弱點在於其狹小的國土和貧乏的資源。即使在十九世紀前後的幾次侵略戰爭中攫取了朝鮮半島和中國的臺灣地區,也依舊無法滿足太平洋戰爭的大量消耗。所以,它親近泰國政府,擁立傀儡政權自然是要為了他的戰爭機器提供更多的養分。但是,其中的具體原因還不僅如此。

首先,建立戰略大縱深,鞏固絕對國防圈。太平洋戰爭後期,隨著日本戰事的不斷敗退,日本大本營決定沿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百羅林群島和新幾內亞群度島西部建立必須絕對予以確保的防線——“絕對國防圈”,馬里亞納是該防線的核心。而這些傀儡政府正好處於“絕對國防圈”的南部,相當於為絕對國防圈建立起了一座堅實的屏障和堡壘。日本是一個島國,根本就不存在戰略縱深。所以它希望藉助廣闊的太平洋上星羅棋佈的島嶼為自身提供保障。正如史料所載,守護“絕對國防圈”的意義在於:

“(1)阻止對日本本土及大東亞圈內重要資源地區(提供對抗美英的軍事力量及維持國民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物資的地區)的侵襲。

(2)確保國內陸海空運輸的安全。

(3)在政略上掌握大東亞圈內各主要民族。”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絕對國防圈


當中特意提及了“政略上掌握大東亞圈內各主要民族”,足以看出各傀儡政府在日本帝國的心目中只是堡壘和炮灰一樣的角色。他們的出現既是要為了日本輸血,也要為日本分擔盟軍的子彈,以自身的血肉之軀抵擋盟軍的堅船利炮。作為第一道防線去消解、分散反法西斯同盟的進攻。

其次,攪亂盟國的戰後秩序。由於在現代社會中,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成為了世界的交往法則。因而,主權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得以凸顯。二戰後,殖民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也是受到了這種風氣的感召。而日本大力扶植傀儡政府,就是為了讓盟軍對於戰後世界的佈局中出現混亂。傀儡政府既是政府也不是政府,屬於模糊地帶。日本之所以要在1943年11月之前完成傀儡政府的建立,就是要在“開羅會議”上讓盟軍中的主要大國因為利益分配而產生矛盾。菲律賓原本是美國的殖民地,緬甸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泰國是以獨立國家的身份成為了日本的同盟並獲得了大量土地。按照日本的陰謀計劃,這些國家的處理將成為美英等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一旦分配失當,盟軍起了內訌,日本便可以坐收漁利。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開羅會議


第三,日本狹隘的民族性導致。日本的民族性中有很強的排他意識,日本國內除了少量的蝦夷族之外就只有大和民族的存在。所以,日本充滿了對於其他民族的不信任。在蒙古東征、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日本均大獲全勝後,日本更是以勝利者的姿態輕視亞洲各民族。在戰爭的早期,日本是以強有力的軍管制度來對待淪陷區的人民。比如對於馬來地區的軍管制度是:

“軍管部之下,馬來由10名知事和昭南市長來治理,蘇門答臘則由10名支部長來治理,而這10名支部長最近將由州知事取代之。....各種機關的復興情況是,隨著一般行政機關的整頓,公路、鐵路、通信機關、煤氣、水運、電力等等基本上恢復了原狀,重要工業橡膠、鐵礬土、錫、錳、鐵、石油等,取得我方所需數量基本上沒有問題。......

在南方軍中新設了軍管總監部,使其在將來的經濟建設、民族指導、交通通信設施的經營等廣泛領城內統轄和指導各軍軍管的實施。軍管總監由南方軍總參謀長兼任。來到當地參與籌劃上述軍管的,有以村田省藏、砂田重政、櫻井兵五郎、大達茂雄、兒玉秀雄等為首的各界權威人士。”


可見這種軍管制度之中是完全以日本人佔據主導地位的。當地的投降派基本上只能從事非常繁重而基礎的工作,人民的生活更是完全籠罩在日本的高壓政策之下。此時的東南亞已經變成了日本的倉庫和補給站,各種物資如同血液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入到日本的戰爭機器之中。而後來,扶植傀儡政府也是名義上以當地人為首腦,可實權依舊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比如菲律賓的拉烏雷爾就是在山下奉文的命令下於1945年3月亡命日本奈良。可見,日本的扶植政策實際上只是愚弄世人的畫皮,內心中還是要將日本人的利益最大化。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日本扶植東南亞政府也是為了日本的利益


最後,為了戰爭宣傳和炒熱國內輿論。日本之所以保留了泰國的獨立,就是因為泰國內部有眾多的日本僑民,可以從輿論上塑造日軍的正面形象。在進駐泰國的過程中,日本僑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料記載:

“1941年12月7日,日僑中的‘在鄉軍人’搖身一變,全都穿上了軍裝,以‘納涼’為藉口,分別乘坐20多輛汽車到湄南河口和曼谷港碼頭接應日軍登陸部隊,為其引路。一夜之間,曼谷滿城滿街都是身穿黃軍裝的日本軍人”。

這非常符合日本國內建造“八紘一宇”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需要。因而,泰國得以保障了自身的獨立,成為了日本的附庸,為虎作倀。而且,在日本中途島慘敗之後,民心士氣受挫,急需鼓舞鬥志。所以,這些傀儡政府及其所組建的“大東亞聯盟”粉墨登場,為日本國內的戰爭宣傳張目。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二戰中狂熱的日本民眾


日本組建的傀儡聯盟對於戰後的影響

傀儡政府聯盟因為日本法西斯的狂熱而誕生,最終也會隨著法西斯的敗落而滅亡。隨著開羅會議的進行,日本法西斯也逐步陷入了困獸猶鬥的局面。他所扶植的傀儡政權也面臨著樹倒猢猻散的下場,其內部開始分崩離析。首先是緬甸巴莫政權的國防部長昂山建立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1942年,昂山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及中國遠征軍的戰鬥,是當時堅定的親日反英分子。1943年,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回國重組緬甸傀儡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進入到了1944年後,昂山看到日本的節節敗退,逐漸萌生了反抗日本的念頭,率先進行了反法西斯活動。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的盟友泰國,鑾披汶政府為了逐漸與日本劃清界限,將政府內部頑固的親日分子排擠出了核心政治圈。1944年7月東條英機下臺,鑾披汶也在六天後宣佈辭職,辭職後的鑾披汶逃到了鄉下。1945年日本戰敗後,鑾披汶被作為甲級戰犯逮捕。菲律賓總理拉烏雷爾也在1945年日本戰敗前逃到了日本奈良,在日本遭受到核武器打擊後,宣佈菲律賓共和國解散。其餘的若干流亡政權因為並不成氣候,基本上也隨著日本的戰敗而煙消雲散。這一幕由日本親手主導的“大東亞聯盟”鬧劇最終慘淡收場。

從泰國到緬甸,看日本在東南亞建立的傀儡聯盟

日本投降


但正如在下前文所述,日本確實攪亂了盟軍對於戰後世界的重新規劃。原本這些傀儡政府戰犯勢必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不過,由於盟軍之間的利益爭奪,這些戰犯都逃過了正義的審判。1946年最高法院判處泰國鑾披汶無罪開釋,同年7月緬甸偽政府首腦巴莫被特赦。1948年,菲律賓拉烏雷爾被菲律賓總統特赦。至此,全部的日本東南亞傀儡政府的首腦都逃過了法律的制裁,可以說是歷史的遺憾。

綜上所述,日本為了更好地獲得東南亞的資源,在佔領東南亞後普遍實行了軍管制度。泰國的鑾披汶政府也淪為了日本的幫兇傀儡,協助日本對付英美。1943年,由於日本節節敗退,為了加強戰略縱深,守護絕對國防圈的安全。日本一手扶植起來了若干傀儡政府,既保衛了絕對國防圈的南部,也從輿論上建立了日本一直期望的“八紘一宇”的“大東亞聯盟”。日本企圖以此來打亂盟軍對於戰後的世界安排,但是這也沒能阻止盟軍勝利的腳步。1945年,日本戰敗,東南亞的傀儡政府聯盟也隨之煙消雲散,成為了歷史的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