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小猪爱吃辣


不要抢,我来答。忆往昔峥嵘岁月,提及三国,我们可能会想起诸多的历史人物,想必大家对孙权也非常熟悉,周瑜曾经夸赞他拥有“神武之才”,曹操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刘备也有着“吾不可以再见之”的感叹,这些足以看出孙权备受各路豪杰的尊重和推崇。但是,小青峰看来,我们还是应该以一个辩证的思维去剖析一个人物,下面就让小青峰带领大家去走进孙权吧。



一、前期年轻时的孙权

纵观三国历史,前期的孙权的确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孙权在掌管江东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为人处世非常圆滑,几乎刘备和曹操都很喜欢他,他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成为了当时著名的谋士,跟着父兄征战天下,在夷陵之战,赤壁之战中曾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孙权这个人非常的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据说有他在,内部几乎都没有什么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权的稳定。很多人都曾经高度褒扬孙权具有王者之气,但是他自己从来不会用君臣关系强迫他人,而是通过现身说法,亲和对待下属,又严格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建设,可以说他对下属们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些我们可以从《孙权劝学》里面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所以说呀,前期的孙权有勇有谋,注重培养人才,严格要求部下,具有长者之气,我们可以称孙权是幸运的,因为他是金子,也在合适的时机发光。



二、后期晚年时的孙权

眼看着江东的发展一帆风顺,孙策却意外的暴毙了,对于其死因我们尚未得知。但是自然而然地是,孙权承袭了其遗位,开始上位的孙权可谓是着实不易,终于在周瑜的用拥护之下,算是站稳了脚跟。但是由于他匆促继位,身处尴尬的境地,各位大臣都对其表示不服,有的甚至是联名上奏逼退他下位。作为统治者,他的脸面可谓是丢尽了,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他性情大变,和曹操一样非常敏感,动不动就猜疑别人,整日就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除了焦虑还是妄想,日积月累,他越来越自我化,独断专行,东吴的稳定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他废除了太子,处死了自己的儿子,做出了一系列昏庸君王的举动,与往日的孙权直接是天壤之别,让世人感到恐惧与无奈。



总结:孙权前期与后期的变化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时过境迁的无奈与遗憾,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国时期的演变规律,孙权作为历史的缩影,让我们体会到了三国漫漫历史长河的壮阔。


小青峰曰史


说起三国中的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三个国家魏、蜀、吴和他们的领袖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要知道这三个人不仅是建立了各自的国家和势力,当时也是建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非常的让人佩服他们的才智多谋,不过三人也是各有各的特点和性格,今天就来聊一聊吴国的领导人孙权。

  孙权是吴国的君王是最好的领导者和实权操控家,当然他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存在,我们也从各方面来评价一下他的人物特点和突出的贡献。他在知人用人,和对待事情上的态度也是有智慧的,他也是有仁慈之心和雄心壮志的人物,但是世人评价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于情绪化,只要有一点不高兴,就会做出愚蠢的事情。

  孙权虽然没有像他父亲和哥哥一样驰骋沙场会英勇杀敌,但是孙权的功劳也是不可以埋没的,毕竟能在吴国主持大局,可见他的智慧和谋略也是不输曹操和刘备的。但是也是因为孙权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的决断,辜负和错杀了很多的人。孙权在吴国可谓是任用贤能,为人也是相当的不错,所以虽然他在外名声不好,但是跟大臣的关系比较其乐融融。

  很奇怪的是善用人才的他,每当他指挥战争时,每场战争都是大败的。明明东吴不缺少人才,当时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和东吴有一定的关系,指挥战争的是大将周瑜和陆逊,跟孙权没有多大关系,他的四大都督能力十分出众,但是一落到孙权指挥就是屡战屡败,最明显的就是三次合肥之战几乎都战败。可以看出孙权指挥战争的能力确实不行,甚至别人给他起了渣权的外号。

  孙权也是一位情绪化的人物,当时他有一位名将陆逊,可以说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打败了刘备挽救了吴国,也是不可多得的名将。当时就因为陆逊出身江东大族还是孙策的女婿,而且卷入了太子争夺皇位的事件里,对他非常不满,经常职责质问他,导致陆逊受不了压力,也是在孙权的责问中生气而亡,活活的被逼死了。

  孙权还做了一件令人生气的事就是为了利益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大30岁的刘备,这对孙尚香来说是不公平的,完全不顾及自己妹妹的幸福。后来刘备也是跟孙尚香关系不是很好,而且还骗回了江东,也是两次伤害了自己的亲人,这种行为也是让人不齿的,所以渣权也是不愧于这个称号。


一秒萌萌哒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渐渐与父兄齐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他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辛苦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亡,临终遗命他接替其位。孙权此时虚岁十九,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史载“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吞并江夏郡大部。”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率大军南征,大败左将军、豫州牧刘备。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之地。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在赤壁同曹操决战。由于曹操轻敌,孙策采纳鲁肃建议,使用火攻,以少胜多在赤壁火烧曹军战船,以五万人击败曹操二十万大军,曹操无奈北回,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书生意气876


孙权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东吴的建立者。前期的孙权,备受各方豪杰的推崇,周瑜曾赞他拥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慨,刘备有“吾不可以再见之”的赞叹。按照历史描述早起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作为上位者除了拥有深谋远虑外,还能审时度势,下听臣辩,极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孙权,性情大变,言行举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极度敏感、猜疑成性,并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妄想,由此他越来越独断专权,使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误信公孙渊、又好神仙术,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这些都与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别。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为政举措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正逢时疫,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 [23] 赤乌三年(241年),严禁官吏以劳逸为由干扰农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诏减省徭役、征赋,革除民弊。

孙权为人节俭。虽然称帝迁都建业,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赤乌十年(247)腐朽损坏后仍仅以武昌宫加以重建,可见其爱惜民力。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后成为六朝的文化中心,现名南京。



国学小陈


撞到景陽鍾,

景陽鍾自鸣得意!

你问得是:

三国时期的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景陽鍾自鸣:

孙权是一个懂的为君之道的人,是一个唯人善用的君主。

孙权这个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十五岁,他接兄孙策之位被扶为东吴的主公。他对有才能的青年知人善用,使自己的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成为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军事集团,在东汉末年和晋初时期,形成了汉、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拜年仅三十四岁的周瑜为大都督,统管吴国兵马,周瑜受到重用,成为孙权的一根支柱,一时瑜亮争锋,取得赤壁之战大胜曹操,使众多诸侯不敢小觑江东,奠定了孙权帝王基业。,

鲁肃投奔孙权时才二十来岁,不免有些稚气和土气,孙权识才善用,把鲁肃留在自已身边,参与政事,很快就任命鲁肃为都督。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后,孙权又指定鲁肃继任大都督,稳定了东吴江山。

吕蒙文化不高,但是很勇敢,有谋略,二十多岁就被孙权提拨担当中郎将,驻扎陆口要塞,独挡一面,对付荆州的关羽。

陆逊本是无名之辈,被孙权委以重任,直接指挥偷袭荆州的战斗并取得胜利,之后,凡重大事情孙权都与陆逊商量,重要外交信件都要经过陆逊斟酌后,才盖印加封送出。

孙权正是依靠这批年青,向西征讨,一举打跨了黄祖;赤壁一把大火,烧得曹操焦头烂额;偷袭荆州兵不血刃,消灭关羽;又在猇亭放一把火,火烧连营七百里,杀的刘备一蹶不振。

孙权正是启用、信任年青人,才取得一次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奠定了他独霸江东的牢固地位。

谢谢您的欣赏!

日月星辰将晓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景陽鍾


孙权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东吴的建立者。前期的孙权,备受各方豪杰的推崇,周瑜曾赞他拥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慨,刘备有“吾不可以再见之”的赞叹。按照历史描述早起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作为上位者除了拥有深谋远虑外,还能审时度势,下听臣辩,极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孙权,性情大变,言行举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极度敏感、猜疑成性,并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妄想,由此他越来越独断专权,使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误信公孙渊、又好神仙术,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这些都与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别。

扩展资料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为政举措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正逢时疫,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 [23] 赤乌三年(241年),严禁官吏以劳逸为由干扰农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诏减省徭役、征赋,革除民弊。

孙权为人节俭。虽然称帝迁都建业,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赤乌十年(247)腐朽损坏后仍仅以武昌宫加以重建,可见其爱惜民力。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后成为六朝的文化中心,现名南京。


莫亦奥


孙权个性特征:拥有非常机智的头脑,并且深藏不漏、果断判断形势、深谋远虑、并且有点自负。

我来逐个分析

1、 礼贤下士:当孙权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听从了大哥孙策的遗言,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接手江东后广纳天下的人才为己用。

2、深藏不漏:关于赤壁的战斗,孙权实际上是非常想发动这场战役的,因为以他的自负性格,他不可能投降。他不想放弃他父亲和大哥用生命换来的土地。当时孙权召开大会讨论此事,文官建议投降平民领袖投降,武官渴望战斗,但是孙权一直没表态,保持沉默,直到周瑜回来解决了他的疑虑,然后宣战。

3、审时度势:刘备借用荆州拒绝归还后,他本可以率领江东大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然而,当考虑到曹操这一方,他只能忍着和刘备接着联盟,甚至让孙尚香和刘备成亲。

4、略有自负:赤壁之战以后。孙权把部队分为两路。一个是周瑜去取荆州。另一个是自己带兵去占领自己看好的下一块土地。不过自己带兵不是很熟练,久攻不下。于是调周瑜兵马前来。然后程普部队不久后到达。这时候孙权竟然说:不需要新兵。看着我带着自己的士兵先去战斗。后来,差点丢掉小命。

5、坚决果断:周瑜想对刘备使用美人计,但是弄巧成拙。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孙权见此情况,立即转而采取怀柔政策,后来得知刘备逃跑,立即脱下自己的佩剑,让手下以最快速度去追,并说即使他杀了他的妹妹,他也会把刘备带回来。由此可见关键时刻孙权的坚决果断!





一遭坎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伴随这首熟悉的歌曲我们来到了三国,三国是中国古代众多时期当中非常著名的一段历史,因为在三国这段历史中上演了无数英雄的故事,里面把政治,权谋,用人等智慧充分淋漓地展现了出来。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诸葛亮,刘备,曹操都是当时不管政治还是军事等领域的一等一人才,在三国中可能他的知名度不如前面几个,但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创造的吴国,与蜀国和魏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个人就是孙权。

那么三国时期的孙权是个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为人仁慈,富有远见

孙权是一个内心非常仁慈,性格开朗的人。他对待别人尤其是非常有才能的人都非常仁慈,所以在他的周围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在他哥哥孙策活着的时候,他就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能够和大名鼎鼎的小霸王孙策齐名了,而且孙策经常跟别人说自己不如他的弟弟孙权,每当孙策和孙权讨论重大事情时,孙策总能感觉到孙权提出的建议或者主张要比自己的有远见。

孙策曰: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知人善任,爱惜人才

虽然孙权在打仗上面不如他的大哥孙策,但孙权总能发现人才,并且还能把人才放到恰当的位置上,他的四个大都督例如周瑜、陆逊、吕蒙等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名将。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孙权还非常渴望人才加入他的阵营里,孙权曾经花费大量钱财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找人才,并给与他们优厚的赏赐。正是他的这一个英明的措施,让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有才能的人才,在他刚刚掌权不久,就能迅速稳定住了局面;然后孙权和他的臣子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攻下了江夏郡,杀死了黄祖,最终整个江夏都成了孙权的地盘。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会稽)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重视农业生产

孙权在一边发展军事政治的时候,他也同时注重农业的发展,因为他知道农业生产对国家的重要性,行军打仗其实说到底是打的后勤补给,如果没有粮食草料等补给军队,那么在强大的军队也早晚会被对方消灭掉。

孙权在接替孙策执掌权力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注重农业的发展了,在他统治的地方开始施行屯田制度,东吴时期的屯田政策跟其他施行的还有所区别,孙权把屯田分为两块,一块是军屯,也就是军队不打仗的时候要自己种田;另外一种是民屯,也就是孙权给老百姓土地,让他们耕种然后给国家上税。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很好的把军队的劳动力充分的利用了起来,而且也减少了当地百姓的负担。

孙权还注重当时的耕作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当时东吴不仅种的田比其他地方多,农民的生产效率比其他地方高,这让东吴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为孙权和曹操、刘备的抗衡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晚年性情大变

可以说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最长的皇帝,也很让人敬佩,尤其是孙权刚开始治理东吴的时候,不仅刘备称赞过孙权:“吾不可以再见之。”,连当时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非常杰出的曹操也很佩服孙权,曹操曾夸奖过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

但孙权到了晚年却性情大变,可能他看多了人性的险恶,亲人的背叛,孙权在晚年非常敏感,经常猜忌周围的大臣,使东吴在孙权晚年的时候国力开始走下坡路。

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比如当时著名东吴时期太子的争夺皇位的事件里,因为陆逊是孙策的女婿,所以自己一不小心卷入到了这场争端里,孙权非常愤怒,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便经常问责陆逊,陆逊可是当时东吴的名将,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挽救东吴于危难之际的这个人就是陆逊。

晚年的孙权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最终导致陆逊在孙权的高压下被活活的逼死了。

总结:纵观孙权整个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他不仅带领自己的能臣武将开辟了一个鼎盛的东吴,但晚年没有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逼死陆逊,让东吴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都变得越来越混乱,从此东吴也出现了衰败的迹象。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是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过错,不断地让自己的品德得到增长,这样自己的道路才能走的越来越远。


秋香看电影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

孙权此人绝对是一个非常牛的人,从何说起呢

1,爱护臣子

孙权常以表字称呼臣下,凌统的随从战死,内心难过得不得了。孙权用自己衣袖给凌统擦干眼泪,对他说:“公绩,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还怕没有人吗?”凌统受了重伤,孙权于是留他在船上,帮他更衣。凌统英年早逝后留下二人年幼的儿子。孙权收养二人在宫中,疼爱得跟自己子女一样,凡有客人来就介绍道:“这是我的虎子呀。”

2,深谋远虑

他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还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免除租税、崇尚节俭,以至富国强兵。

3,孝顺

孙权在二次西征时,行军途中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便下令退兵。于病榻之前伺候母亲直到去世。

4,喜爱狩猎

重臣张昭曾劝谏道:“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但始终不能停止,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遮盖,自己在里面射虎。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孙权每次都以亲手搏击为乐。张昭多次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



晓磊


孙权他一生下来就不是被作为东吴的主人来培养的,他的哥哥孙策随他父亲四处征战,打下了江东写一片领地,他的哥哥就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的父亲战死之后,孙策提领了江东,而孙权原本可以无忧无虑的过着他富足的生活,安享一生。

但是天妒英才,孙策意外身亡,十八岁的孙权被迫担起孙家的大任,十八岁的他就要提领整个江东,而且他还之前从没学习过这方面的事务,他很茫然,不知所措,可以说要是孙策晚死几年,江东的主人也不会是孙权,而是孙策的儿子,孙策在死之前把整个东吴都托付给了幼弟孙权,还让周瑜张昭辅佐他。

十八岁的孙权不得不担起肩上的大任,说实话,孙权各方面的能力都是远不如他的父亲和哥哥的,刚开始继位的时候,很多江东的青年才俊都不认他,在他们心中更应该坐上这个位置的是大都督周瑜,幸好有周瑜鲁肃一直辅佐他,孙权也很信任他们,但是他一直在东吴没有什么威信。

如今我们说到东吴,第一个想到的人似乎不是孙权,江东多才俊,而孙权似乎成为了周瑜鲁肃等人的陪衬。当然孙权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但是至少他心胸是足够宽广的。我们后人评价孙权,总是要从他的前半生和称帝后来评价,前半生的孙权即使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但是他还是善待重臣,听得进去逆耳忠言的。

但是称帝后的孙权完全变了,变得残暴不仁,杀害忠良,种种恶劣事迹,还有后期他的各个儿子争夺皇位,导致最后吴国亡了。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孙权一生最大的辉煌了,虽然赤壁之战大都得益于周瑜但是也是孙权的大力支持才能够成功,我相信即使孙权再无能他也不能看着自己父亲和兄长用生命换来的土地拱手就让给曹操。

当时候孙权要发动战争,江东可谓是群臣反对,但是最后赤壁之战大胜也使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赤壁之战后东吴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赤壁之战后没多久周瑜就去世了,而鲁肃又并不具有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而吕蒙那一批人又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

这时候的孙权无人可用,导致他自己有按耐不住要多番去攻打合肥,每一次都失败而归,这也是我们后人嘲笑孙权的一个梗,他成年攻打合肥,张辽被他打得越来越强大。很多人在三国里面最看不起的人就是孙权,因为他晚年的昏庸,残害忠臣,多疑,可是一个史书上记载的历史人物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的以好或者坏来形容他,更应该从现在历史的角度上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样的一个人物,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历史,解读孙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