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危機中的機遇—全球資金湧向中國!

百年不遇!危機中的機遇—全球資金湧向中國!

△ 圖片來自微博@Frozen影像

2020年4月8日零時起離漢、離鄂通道解封,自1月23日起時隔76天武漢回來了,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中國目前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020年4月9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人數超過150萬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以每天30000人左右的速度遞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經濟體系面臨巨大挑戰。世貿組織近日發佈報告顯示:今年全球貿易可能下降13%-32%。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在4月8日強調: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影響並不必然導致逆全球化,減少疫情對產業鏈負面影響的正確方式是通過國際協調和合作,讓國際貿易正常運轉。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4月10日表示,我國外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將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我國外貿本身發展韌性強、潛力足、競爭力強,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

百年不遇!危機中的機遇—全球資金湧向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球性危機,但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天大的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是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全球經濟體系面臨的巨大威脅,全球產業鏈被疫情影響甚至被破壞在所難免。但危機中往往蘊含著機遇,挑戰與機遇並存。


近日,重慶市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表示:全球的錢湧向中國將是百年不遇的大概率事件,將對本土產業鏈重構帶來機會。

百年不遇!危機中的機遇—全球資金湧向中國!

為什麼說全球資金湧向中國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率先將國內抗疫的階段性勝利,並全面復工復產,而國外在疫情大爆發的同時接連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充斥著全球的大量資金更傾向於流向疫情控制最好、投資風險最小的中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出口:


海外疫情爆發對國內的防疫物資及醫藥類產品需求大增,但同時由於海外其他商品進口需求減弱,中國目前對外出口仍面臨挑戰。


數據顯示:我國對歐美日韓等經濟體的出口佔比中,機電音像設備、雜項製品、紡織原料、賤金屬四類產品佔比較高,合計達到65%以上。


進口:


目前我國對一些高精尖科技的進口需求仍然很大,疫情則會導致海外相關產品或原材料漲價,比如半導體芯片。但另一方面,這可能會倒逼國內的替代品加快研發、促進國產替代。


而且,海外比較看重產業鏈集群化(集中在某個地方有一個甚至多個完全的產業鏈),這也是我國大力發展城市群的結果。


金融


疫情對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影響比較大,對我國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影響也逐步顯現。但除A股外,我國其他資本市場的波動總體不算太大。國內與海外,尤其是與美國之間依然維持著較高的利差,這有助於海外資金流出或緩解資金外流。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生產能力最穩定的地區、是現階段世界製造業的避風港,也必將會獲得更多資金流入以及發展機會。而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中國已經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落戶中國的基礎。


長遠來看,中國通過此次疫情,不僅讓經濟和管理體系更加成熟,也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對於未來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百年不遇!危機中的機遇—全球資金湧向中國!

全球產業鏈重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將著重利好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有良好產業基礎的重點區域。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加快“引資補鏈”,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到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


深圳前海雲拍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深圳西部海陸空三角洲中心地帶,背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商圈,將於今年進行精準佈局,享受發展紅利。


雲拍全球一直秉承“讓產品傳遞價值,讓價值連接您我”的服務理念,依託戰略生態聯盟的資源優勢,通過跨行業、跨區域經營和獨立的市場化運作,甄選全球優質產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