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相撲,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顧名思義就是運動員互相角力。

說到相撲,在我們腦海中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兩個重量級選手裸露著上身,抱在一起摔跤的畫面。

因為現如今相撲是流行於日本的摔跤運動,所以人們都默認相撲是日本特有的產物,不知道的是相撲運動的起源竟是來自於中國

其實中國在秦漢時期就有了“相撲”運動,當時叫做“角抵”,後來唐宋時期有了發展,唐朝時期“角抵”還漂洋過海傳到了日本,直到南宋時期,“角抵”運動才正式改名為“相撲”。

在宋朝,“相撲”運動也是流行一時,甚至出現了女子相撲。

眾所周知,女子在封建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卑微,而且人們對宋朝的印象都是崇文廢武的,那麼為何宋朝時期會掀起女子相撲潮流呢?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一、宋代相撲的發展

01、宋代民間組建相撲社

相撲運動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有把當時的“角抵”和黃帝蚩尤之戰聯繫在一起,可見相撲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

作為一種角鬥的運動,相撲最早還是出現在民間。

《水滸傳》一回中說到,燕青和任原就在泰山的廟會上進行相撲比賽,而在臺下更是做滿了觀眾香客,可見相撲運動已然成為一種民間群體運動,不僅普遍,還有一定的群眾性。

宋朝因為經濟和文化繁榮,為了管理規範,各行各業還設立了行會。

所以相撲運動在宋朝民間也有相應的行會,時人稱為“角抵社”,也就是說宋朝時期就有了“會員制”。

相撲社的社員們還經常在當時的娛樂場所瓦舍裡舉辦相撲節目,節目也常常因為精彩而被觀眾拍手叫好,進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對相撲感興趣。

只是不知道宋朝會不會出現體育明星和粉絲。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02、宮廷內等子

“內等子”就是皇帝御前侍衛,在眾多影視劇中也有很多侍衛形象的演繹。

御前侍衛的工作就是保護皇帝的安危,實際上就是皇宮保安。

但是“不當相撲運動員的廚子不是好保安”,宋朝的御前侍衛除了平常的保衛工作還會相撲。

相撲雖然從民間起源,最後卻在宋朝王室掀起熱潮,宋朝宮廷還專門建立了相撲隊,在盛大節日或是宴會上還會進行表演,而這些相撲運動員就是從內等子裡選拔出來的。

所以宋朝內等子的工作真辛苦,不僅在臺前給皇族、王公大臣表演,下了臺還要繼續當保安。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二、大宋女子相撲有哪些種類呢?

01、女子和女子進行相撲比賽旨在表演

(1)、民間女子在瓦市相撲表演

古代封建社會沒有電視、手機等娛樂工具,所以古人的娛樂生活十分單調。

而娛樂是人的天性,古人為了方便尋樂,就設立了瓦舍這種專門的娛樂場所,民間的人們在瓦舍表演賣藝。

而在宋朝相撲成為潮流的那個時期更是出現了女子相撲的景象

宋朝民間的女子大膽地走出深閨,出現在瓦舍中的相撲舞臺上。憑藉著這個噱頭,宋朝瓦舍也是大賺一筆。

在此過程中,宋朝能叫的上名的相撲女藝人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比如“囂三娘、黑四姐”等,她們大多數都身懷絕技,雖為女子卻異常強悍。

當然女子相撲也不是偶然出現的,在女子相撲運動產生之前,瓦舍就有了女子相撲表演。

在男子相撲運動之前,相撲舞臺管理人員會先讓一群女子來進行相撲表演,後來就有人提出了女子相撲的建議,就這樣女子相撲從民間開始發展。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2)、宮廷女子在宴會相撲表演

宋朝老百姓對女子相撲十分感興趣,而且樂此不疲,但是沒想到宋朝皇帝也為女子相撲瘋狂打電話,緊接著宋朝王室就出現了專門的女子相撲隊。這些女子進行相撲訓練還會像男子相撲內等子一樣在皇室宴會或節日慶典上進行相撲表演。

所以在宋朝時期,相撲風潮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社會運動。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02、女子和男子進行相撲比賽

根據《武林舊事》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女子相撲界可謂是人才濟濟,女相撲手大多數身材高大得像男子一般,力氣也比一般女子要大得多。

所以為了博人眼球,宋朝瓦舍更是出現了男女一起登臺比賽相撲的場景。

這種男女混搭的方式在當時也是引起了轟動,一時之間人們似乎忘記了女子在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地位,反而將她們和男子同等看待,可見女子也在為反抗封建壓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以宋朝為背景下的文學著作《水滸傳》中也有關於男女相撲的描寫。主人公就是女中豪傑段三娘和相撲高手王慶,兩人都有一定的實力,一番對打之下更是不相上下。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03、女子進行相撲比賽

施耐庵在《水滸傳》段三娘與王慶的對打中寫到,她穿的是箭桿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襠紫夾袖褲兒。

可以說描寫得是相當保守了,實際上宋朝女子相撲的時候一般就是各種香豔畫面。

當時宋朝女子進行相撲,身上穿的衣服較少,布料輕薄,而且相撲運動還會進行撕扯,所以最後女子身上衣物也會所剩無幾,直接是裸體比賽的效果。

宋朝有個皇帝,宋仁宗十分喜歡女子相撲,他還曾命人尋了不少的女相撲手來到宮裡為他專門表演。

但是好景不長,皇帝沉迷女子相撲的情況,卻引起了大臣司馬光的不滿

他還直接上書進諫,要求皇帝停止這一荒唐的行為,他認為女子赤身裸體地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相撲實在是有傷風化,而且身為王朝的統治者竟然沉迷於世俗的搏鬥遊戲,還帶頭欣賞,有違朝綱。

最後拗不過司馬光正直的建議,宋朝皇帝只能取締女子相撲運動,“婦人不得以相撲聚眾為戲”。

雖然在後世記載中有著諸多學者對宋朝女子裸體相撲存在疑問,但是因為所記不多,哪怕是現在的我們也無從考證。

只是可以肯定的是女子裸體相撲絕不是偶然為之。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三、宋代為何女子相撲受到極大的追捧

01、孔武精神的表現

《詩經 鄭風 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孔武,即非常勇猛。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因為親身經歷過五代十國的混亂,也體驗過“黃袍加身”的膽戰心驚,所以杯酒釋兵權之後,就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哪怕是歷經幾代,宋朝也是沉浸在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之下。

但是即便如此,宋朝人仍然是十分嚮往孔武精神。

因為宋王朝始終受到外敵的侵擾,卻不能重用武將就只能扶持民間武裝力量來抵禦外敵。所以宋王朝一方面在朝廷內部重文輕武,一方面在民間促進武力,不得不處於矛盾的境界。

即便如此,宋朝人還是骨子裡崇尚孔武精神,以強悍、慕強為標準,所以民眾也熱衷於習武。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中的故事背景就是兩宋時期,藝術來源於生活更是高於生活,所以宋朝民眾習武絕不是空穴來風。

民眾對於孔武精神的熱愛也蔓延到了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相撲運動就是宋朝人對於孔武精神喜愛之情的完美表現。

相撲過程中體現的孔武有力,搏鬥力正是宋朝人所熱愛和嚮往的。

女子相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人對女子的偏見,首次將女子與孔武精神聯繫在一起。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02、程朱理學的影響

從父系社會以來,古代女子地位低已經是常事了。

但是女子相撲的出現更像是給整個宋朝傳遞了一個女子敢於反抗封建禮教信號。

程朱理學是宋朝思想流派的代表思想,但是現如今的人們看來,程朱理學中的確有很多不合理的理論。

程朱理學以儒學為基礎進行改進,所以保留了很多封建禮教的理論和要求,它對女性提出了很高的標準,“存天理,滅人慾”束縛了女性們的自我發展,侵害了女性們慾望表達的權利,更是摧殘了女性本身,在她們身上纏上了枷鎖。

於是宋朝女性開始了反抗,她們不甘於“三從四德”,反而走出家門,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所以女子相撲運動看起來更像是女子的反抗,女性也有健身和娛樂的機會,也能夠進行追求。這種思想也影響到了後世。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原來重文輕武的宋朝也是一個矛盾集合體的存在,宋王朝在朝廷中抑制武將卻提攜民間武裝,而民間百姓還形成了一種尚武的風氣,他們崇尚孔武精神,渴望力量和強大,所以才會更加註重相撲運動給他們帶來的挑戰和感官刺激。

擺脫束縛,追求孔武精神,宋朝的相撲場上,有一道女性靚麗的神采

當然在相撲運動中,女子相撲也是一大特色,宋朝女性擺脫了封建禮教束縛,敢於突破自我反抗封建制度的壓迫,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的事情卻這麼具有意義,在我看來,宋朝女性在相撲運動中的表現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