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苦,一個人懂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很戳心的話: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是,你要懂事、你要有出息、你要出人頭地,可卻很少聽到你要高興。”

總是忙於工作學習生活,某一刻回頭才發現,自己雲淡風輕的外表下,藏著的是不能言說的心聲和不為人知的苦楚。

習慣了把事情藏在心裡,習慣了一個人挺過所有的事情;習慣了沉默,不是過得多好,是知道沒人會安慰;也習慣了微笑,不是沒有委屈,是明白沒人能懂得。

一個人的苦,真的只有一個人懂,

而那個人就是——自己。


早年的中國,鄉間沒有發達的郵電網絡。

外出打工的人總是少不了託人帶幾封平安家信、捎一些衣服食品,信客這個職業就應運而生。

作家餘秋雨筆下就描述過這樣一名老信客,他不遠萬里將客死他鄉的遊子遺物帶給他的家人,卻被質疑剋扣,不相信外出這麼多年的丈夫僅剩那麼一些錢,更是撒潑打諢非要找個說法。

後來,飽受爭議的老信客就這樣走了,再也沒有回村。


他卻過沒有一絲辯解,他知道這些苦只有他受過,別人不懂,也不會懂。

那些走最遠的山路,住最破舊的店,靠冷饅頭充飢,因為衣服破舊加上滿臉風塵被誤認為乞丐的日子,都是一個人走過來的。

其實,誰心底沒有過幾處不為人知的暗傷?

再堅強的外表下,隱藏著難以訴說的心事,只盼望著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笑容背後的苦澀,沉默背後的無奈。

一個人久了, 熬過了所有,就懂了。

知道所有都應該自己來揹負,也就很少言語,不問緣由, 再也不期待。

當一個人真正開始生活,

就學會了要冷暖自知,懂得了自我安慰,知道了傷害在所難免,走過了千條路 ,也就想明白了。

其實能一直陪著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這世上最能感同身受的,也只有自己。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起一張《孤獨等級表》,

從一個人逛超市到一個人做手術,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對很多人來說都這已經習以為常。

因為工作,因為生活,不得不選擇一個人。

即使有了愛情或走進了婚姻,短暫的滿足過後還是抵不了靈魂深處的孤獨。

漸漸發現,誰不是一個人,開始享受獨處的時光,慢慢學習,慢慢成長,沒有人陪伴就與書為友,沒有人約飯,就學著自己做飯,把自己活的更好些,再去想去的地方,交想交的人。

是的,一個人只有經歷過了孤獨,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

經歷的多了,知道這些苦終究跑不了,哭是既然沒用,有那個時間,不如讓自己強大起來,強大到無所畏懼。

一個人,遲早要品嚐人生的百味,起碼努力的時候自己是最美的,而苦盡終會甘來,否極過後也會泰來,只管大步往前走。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一個人的苦,一個人懂,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