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大家好,我是民間小俗事

文章開始前,先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的這三句吧。

《將進酒》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李白

這首傳唱千古的名作,李白不僅用詩句述說了自己自信的性格、灑脫的生活。更是為我們詮釋了“開元盛世”百姓的生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我們從小,語文書上的詩詞大部分都是來自唐代,唐詩三百首更是家傳戶曉。為什麼唐代湧現出如此多的著名詩人,那就不得不說到古代史上無可比擬的開元盛世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勞動人民

李白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如今我們看來是句非常正能量的詩句,可放在盛唐那就最平常不過了。

據記載開元盛世期間百姓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戰爭,當時不僅物價極低,務農都有的富餘,更別論認真學門技術,那要像李白說的把花掉的錢賺回來,那簡直不要太簡單

人民生活水平對比前朝更是拔高了好幾個檔次,如果出門旅遊忘帶錢都沒關係,因為大家普遍都富足有餘,上街吆喝幾聲,就有好心人過來幫助你,根本不用擔心餓著肚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山賊


而自古以來哪個山頭沒有一兩個山大王,山賊那是每個朝代都有的標誌性罪犯,雖說李白是個劍客,可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可盛唐就沒有這種情況,據杜甫的詩中描述,盛唐的時候,一座小城市就人口眾多,大家靠著農業都能富餘,每年存進糧倉的米都堆得滿滿的,社會穩定,也就沒有了罪犯,大家出門都不用挑好日子,想旅行就旅行。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李白舞劍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憶昔二首》·杜甫

李白能活得如此得灑脫、自信,因為是因為他基本遊遍了當時的整個唐王朝各個角落,見慣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偉大,越發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那不得及時行樂嗎。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在現代人們為牛肉研究出了各種吃法,紅燒牛肉、孜然牛肉、燉牛肉等等,可是要知道古代不比現代。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古代耕種

古代皇朝都以農業經濟為主,而牛是農業最主要的生產工具,那時候的肉類來源一般是雞、鴨等家禽,甚至唐朝以前私自殺牛都是要被處死的

唐朝以後雖然律法寬鬆了些,可依然是要坐牢的。

而李白的一句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難道他真的是喜歡殺牛烹羊作樂嗎,當然不是這只是李白過過口癮而已。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李白

這也說明他的敢作敢想,思想開明,而思想上的開拓當然要依靠文化作基石了,而李隆基大力提倡普及教育,要廣泛設立公私學校來保證人們有書可念。以至於盛唐的文化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連女子都可上學唸書。

開元二十一年(733)五月敕:“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其寄州縣受業者亦聽。”(《唐會要》卷35《學校》)

開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縣,每鄉都要設置學校一所,以教授學生。—(《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下》)

“盛世的百姓”

生活在社會治安穩定,有書可念,家有餘糧的開元盛世,也難怪唐代湧現出了那麼多著名的詩人,留下那麼多家傳戶曉的優美詩詞,那是屬於他們盛唐百姓自己的歷史

而每次一說起歷史,談到的總會是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因為他們的經歷更為精彩,所以他們被記錄在了史書上。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一首詩,道盡了盛世的百姓生活

圖注:古代普通人的生活

可是上下幾千年,那些在史書上沒留下名字,被我們忽略的“路人”,太多太多了,就像我一樣,將來的歷史不會有我的名字,可我卻真真實實地存在過,為了生活而努力。

在我看來,能和親朋好友休閒地坐在陽臺上,開心地吃點燒烤,喝兩口啤酒,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盛世。

參考文獻:《舊唐書·玄宗》、《唐會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