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為什麼說《將進酒》是“詩仙”又一首偉大的詩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大多是用以表達飲酒放歌之辭。將,讀音為qiāng,相當於現代的“請”;在這這首詩中是請飲酒的意思。

李白的這首詩《將進酒》,是他賦予樂府古題一種新意,充分運用了誇張手法創作的一首新詩。

詩中,李白形象地刻畫出自己那桀驁不馴的性格,既展現出他的自信和孤高自傲,也表現出他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情緒低落,縱情於詩酒的享樂心態;同時,在字裡行間中,詩人也巧妙的演繹著莊子的哲學理念,表達出他對富貴的藐視、對金錢的鄙視;然而,在其豪飲縱情的行樂外表之下,卻深蘊著詩人懷才不遇的鬱結之心、激憤之意,以及千古“詩仙”所獨具的狂放之性、灑脫之情、浪漫之懷;進而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沉鬱悲情和他不畏強權,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狂縱豪情。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

現在,我們一起欣賞大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表達了他何樣的豪邁情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起筆即用了兩個排比句,以其滔天的氣勢,衝擊著讀者的視野和靈魂。詩人在這裡,運用了他極為擅長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從廣袤的空間和易逝的時間拉開帷幕,以景寫興。而這種極度誇張手法的應用,讓詩歌的豪邁之情噴薄而出,展現出偉大詩人李白那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於一體的詩作風格。

詩人開篇即以兩個“君不見”的排比句式,極言人生在世其美好的時光如滔滔黃河之水一去不回;時間猶如指尖中的細沙般難以把握;白髮生悲,青絲成雪,盡皆是人生的無奈與悲歌。

“黃河之水”在這裡起到反襯作用,即以黃河的偉大與永恆映襯出人類生命的渺小和脆弱。

“天上來”“不復回”,則是李白開啟他獨具的浪漫主義想象力,以一種驚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賦予了詩歌以鮮活的生命,再輔以

“朝”“暮”的誇張手法,一下子把人與大自然的距離拉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可以說,也唯有李白,才能夠寫出如此高標的,具有巨人式的感傷力量的詩句,給人以催人奮發的感召力和時不待我的緊迫感。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人筆鋒一轉,強調人生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態;並強調:得意之時儘可以縱情享樂;但是,失意之時,也要信心百倍,敗而不餒。

“莫使金樽空對月”,這一句看似消極的心態,實則是詩人在一種政治上失落之後的一種無奈,也是詩人的個性使然。

“天生我材必有用”,既是李白的風骨,也是詩人在歷經了仕途挫折之後,在某種程度上超脫了個人悲情,進入一個超凡脫俗境界的心靈雞湯。

“千金散盡還復來”,十足的自信,百味的人生。其實,從整首詩的內容看:應是

“千金散盡不復來”,因為,下面的“主人何為言少錢”句中的意思,似乎酒店的主人有些臉色不悅,說明,此時此刻,詩人的經濟狀況不是多麼的良好。但是,即使是這樣,詩人依然對自己信心百倍,對人生信心十足。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千金散盡還復來”也只能算是一種醉話,與“天生我材必有用”相比較,其思想境界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差距同時融在一起,只能說明:詩人的心,是矛盾著的,是無可奈何的,也是起伏跌宕的。然而,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李白,一個毫不造作的詩人。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兩句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基調相似。表現出詩人在其人生低谷時期的放任不羈的生活狀態和其人生態度。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是李白好友。】詩人真實的描寫了自己的詩酒生活:他的酒,就是他的詩;他的詩,就是他的歌;他的歌,就是他的靈魂和人生理想;這,就是詩人最真實的狀態。

“將進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詩人已經拋開了一切人生羈絆,不但要在人生失意之時大喝特喝,而且,他還要為朋友高歌一曲,把他的狂傲和他的桀驁不馴一覽無餘的展現出來!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詩人開始用激越的曲調來暗敘其失意的人生。“不足貴”,表明詩人視金錢如糞土。“不復醒”,表明詩人在其人生失意時,卻也願長醉而不復醒來,正是“有口難言不如睡,有路難行不如醉”的真情表達。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李白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儘管嘴上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但這,也只是一種將內心的苦悶寄託酒中的悲憤之情。

“古來聖賢”“陳王昔時”“皆寂寞”和“恣歡謔”再一次把一個矛盾著的、痛苦著的靈魂捧出來,展示在讀者目前。正因為有著一連串的急促之辭和古往今來相比對,才使得詩意中始終流動著一股不凡的魅力和光芒四射的異彩,是以悲而不傷,醉而清醒的姿態“歡謔”千年。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古來聖賢皆寂寞——李白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幾句可謂時而大起時而大落,一句詩中忽張忽翕,由悲轉樂、由憤激轉狂放、最後結於“萬古愁”,回應篇首。

“言少錢”是詩人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

“徑須沽取”,則栩栩如生的刻畫出詩人的狂放不羈,有一種“拿——酒——來!”的味道,其意境有如大河奔流,有氣勢,有畫面,有意境。

“五花馬”“千金裘”,更把詩歌的氣勢推到了頂峰,反映出詩人的豪邁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學得來的;同時,也照應了之前的

“千金散盡還復來”“換美酒”,再次照應前面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使曲折的詩情與縱橫捭闔的豪情相一致,也為曲終的點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與爾同銷萬古愁”則似鬼斧神工,一筆而盪開了前面所有的激流勇進,把詩人心中的“萬古愁”情洋洋灑灑的,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一下子都傾倒了出來!同時,“萬古愁”和前面出現的一系列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

等比起來,“萬”字最大,也說明整首詩的起落、張翕、悲喜、狂放、憤激,都是圍繞著最後一句的題旨“濃愁”而來,是為發洩這洶湧的鬱怒而服務的。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

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結構上的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在昂揚中見隱忍,於雄渾中見悲沉,又是一首極難逾越的詩歌高峰。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離開長安·離開翰林院,李白就是一匹孤獨的天馬,獨自行走在他的人生荒原上……

李白為什麼要寫這首《將進酒》

對於李白創作這首《將進酒》的時間,眾說紛紜。本文作者,卓姥姥則認為:這首詩是走出皇宮之時,李白的失意之作,應寫於天寶三載(744年),此時四十四歲的李白不再受唐玄宗青睞,夏季,李白到東都洛陽,與好友元丹丘和岑勳相聚在元丹丘隱居地嵩山,縱酒高歌,寫作此詩,抒發其失望的憂憤和深廣的人生感慨。

【將進酒·譯文】

宅家讀唐詩(之九),感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歌狂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