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通過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在某IT上市公司從普通程序員到項目經理再到諮詢顧問,最後做到項目管理總監,性格直爽的我墨守成規的在IT行業工作多年。近兩年在經濟形勢一片唏噓的情況下我所在的公司卻藉著國產化推廣的東風高唱凱歌,連年加薪,業績穩定,但是,我辭職了。

決定辭職,幾乎是一瞬間的決定。

我和同事們為某重大項目評審加班熬夜將近半年,在得知其終獲通過的那一刻,我的助理拍著手說,“終於通過了,為這個項目咱們的複印機都累壞了。”我掃了一眼角落裡癱瘓的複印機,頓了一秒,我意識到,這個項目結束了就要進入另一個項目,開會、加班、熬夜……週而復始,沒完沒了。我就是那臺壞掉的複印機!

那一瞬間,我決定辭職,人生短暫,世界精彩,我已中年,勇拒複印。

休息半個月,放空自己,重新思考,沒想清楚接下來幹什麼,但我想到離開公司我不再有商業補充醫療,也沒有消費型醫療保險,沒有重疾保險,沒有商業養老保險……買保險的渠道很多,但每家保險公司的拳頭產品一兩個,幾個大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都給我出了方案,每個代理人都盡力推銷自己公司的產品,沒有一個能覆蓋我的所有需求,我煩躁不安。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保險經紀人推介會,於是我進入保險經紀新人班認真聽課,順利結業,考取保險經紀資格證。短暫的培訓,讓我驚訝於保險知識的複雜,放心於保險體系的完善,歎服於保險經紀大咖的勤奮,欣喜於結識各行業新朋友,安心於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預見到無限學習的空間,終於決定做專職保險經紀人。


為什麼要通過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每個人的身邊或朋友圈,都有幾個賣保險的,這幾個賣保險的,大多數是保險代理人,鮮少有保險經紀人。相同的,不管是你通過代理人還是經紀人買保險,最終都是直接跟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根據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來享受保障權益,保額保費完全一樣,代理人和經紀人的佣金都是保險公司出。

保險經紀人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現在它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行業,但是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國對保險經紀人規定有嚴格的資格要求,必須報經中國銀保監會審批,從事保險經紀業務的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並獲得資格證書。

保險經紀人是種專家型的經紀人,必須掌握大量的保險法律知識和保險業務實踐經驗,每一位保險經紀人都會深深地體會到學無止境,學海無涯。

為什麼要通過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保險經紀人和保險代理人有著根本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代表主體、法律責任、業務模式、經營區域等方面。


代表主體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區別:

第117條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為理保險業務的單位或個人。

第118條 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單位。


為什麼要通過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可見,保險代理人只能代理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代表和維護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而保險經紀人是完全代表客戶的利益,角色類似律師,作為獨立第三方,為投保人辦理一切投保、續費、理賠事宜。立場決定態度,經紀人從客戶角度出發,才能最大化保障投保人的利益。


法律責任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127條 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人的授權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人(保險公司)承擔責任。

第128條 保險經紀人因過錯給投保人、被保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投標人通過保險經紀人投保,除了保險合同外,還需要和經紀公司簽訂《委託代理協議》,如果發生理賠糾紛,比如遭到拒保時,保險經紀人會主動申請複議,不需要投標人自己奔走,而保險代理人沒有複議權利。


業務模式不同

簡言之就是,投保人找代理人買保險,是1對多,你要面對多個代表不同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一遍又一遍的說需求,聽介紹,累不累?煩不煩?暈不暈?每個代理人只能賣自己家的產品,不管適不適合客戶,為了業績,可能都誇大其詞推銷。

為什麼要通過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而保險經紀人對接多家保險公司,產品豐富,能夠相對客觀地去分析每個產品的優缺點,並基於客戶的利益及需求,篩選保險公司和產品,進行組合方案、控制成本、提供專業化的風險管理服務,並且在出現保險糾紛時,為客戶爭取合法利益,為客戶排憂解難。還有,有些保險要評估客戶情況,非標體可能被拒保。這時,經紀人會在多家保險公司預核保,等核保結果出來後選擇比較理想的結果投保,省去了客戶不得不接觸多家保險公司代理人的麻煩,真正的省時省心省錢。

劃重點:千萬別相信任何人口頭承諾的一定賠的鬼話,如實告知是最基本的底線,這家不行還有下家,保險經紀公司與上百家保險公司合作,總能投到合適的。

來吧,讓我帶你看清複雜的保險條款,為你量身定製最適合你的保險解決方案,為你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