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关首次截获沙漠蝗!同口岸曾截杀近4吨染疫进口玉米种子

据上海海关4月23日公布,其隶属浦东机场海关近日在对来自西亚的一批不锈钢板木质包装实施现场检疫时,截获活体蝗虫1只,经实验室鉴定为沙漠蝗雄性成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这一有害生物,一时间引发多方关注。

经后续监测,上海口岸未发现沙漠蝗疫情。浦东机场海关按规定对相关货物、木包装及周边环境实施除害处理,筑牢了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我国海关首次截获沙漠蝗!同口岸曾截杀近4吨染疫进口玉米种子

沙漠蝗是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已有数百年历史,近一段时间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2019年以来,西非、西南亚的多个国家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沙漠蝗灾害,索马里和巴基斯坦等多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发出红色预警。

不过,从史料记载看,现有出版文献和中科院考察结果,历史上沙漠蝗仅在我国云南南部及西藏与尼泊尔毗邻的聂拉木县有零星分布,没有危害的记录。

基于生活习性、发生危害记录、迁飞路径,专家普遍认为这次周边国家出现的沙漠蝗迁入我国几率很低。为防患于未然我国,仍坚持风险意识,提前布防。3月9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一旦发生沙漠蝗入侵,立即作除害处理。这次《预案》还特别指出,要加强口岸监测及入境检疫。

除了看得见的有害生物,一些种子病毒同样不容忽视。

近期,同样是浦东机场海关,还截获了2批自智利进口带有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玉米种子。

玉米矮花叶病毒是引起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之一,严重危害包括玉米、高粱和甘蔗等作物在内的多种禾本科植物,可导致植株褪色、矮化、不育和提早枯死。该病毒可借助于蚜虫在植株与植株、田块与田块之间传播。

我国海关首次截获沙漠蝗!同口岸曾截杀近4吨染疫进口玉米种子

玉米矮花叶病

资料显示,玉米矮花叶病1968年在河南省部分地区首次发生,仅河南辉县就曾因此损失粮食2500万公斤。导致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有多种,主要病原是甘蔗花叶病毒。此次截获的玉米矮花叶病毒是另一种不同的病毒,在我国暂无分布报道。

玉米是我国主粮之一,一旦传入该病毒,将严重威胁包括玉米、高粱在内的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所幸,上海海关提前一步将这一病毒扼杀在摇篮里——这2批共计3.91吨染疫玉米种子已在海关监管下销毁。

在严防新冠疫情输入的同时,上海海关时刻提高植物疫情防控的警觉性,利剑在手,严防“生物入侵”,切实守护了“国门”生物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