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诸侯的行为对后世分别有什么积极和负面的影响?

碧崇輝


项羽分封诸侯,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以楚/汉两大集团为主的内战,间接影响是复兴分封诸侯制失败,从此中央集权制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

下面我概略说说这两大影响。

第一,项羽分封诸侯,直接导致全面内战。

项羽是出色的战将,玩政治的水平却不行。分封诸侯本来是件严肃的事情,却给项羽搞得像一场闹剧,结果就是导致新一轮的内战。

1、分封十八个诸侯,却没有一个中央政府

秦灭亡后,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主持分封诸侯的事宜。他一口气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汉王刘邦。

秦的郡县制被废除了,诸侯制恢复了。然而,项羽搞的诸侯制是“四不像”,夏商周的诸侯制都有个“天子”,有个中央政府,而项羽分封诸侯,却没有一个中央政府。

他自称“西楚霸王”,这并不是国家元首,不是天子,不是中央政府,而只是最强大的诸侯而已。

十八个诸侯国,加上项羽的“西楚”,一时间,中国大地之上,冒出十九个独立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中央。项羽这个政治智商,实在令人捉急啊。项羽挂着“霸王”的头衔,只是以武力威慑各诸侯,实际上并不具备对各诸侯国的统治权。

2、分封诸侯随心所欲,标准混乱不堪

项羽分封诸侯,堪称乱七八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完全凭自己的好恶。

  • 违背约定,把关中封给三个秦国降将

在所有受封的义军领袖中,刘邦在反秦战争中的功绩仅次于项羽。当初楚怀王诸将有约,谁先占领关中,谁就称王。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理应在关中封王。关中是秦国发迹的根本,有地理上的天然优势,这是刘邦拼了老命才夺得的,最后项羽却封给三个秦国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

这个结果令人震惊。刘邦浴血奋战时,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在干什么呢?充当暴秦的打手,正在镇压起义军呢!三个反动派只是到了走投无路时,才无奈向项羽投降,没有清算罪行就算不错了,怎么还封为诸侯王呢?本来应该关中封王的刘邦,却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偏远的巴、蜀及汉中。

显然,项羽有自己的打算。章邯骁勇善战,项羽要利用他来对付刘邦。有章邯等人据守关中,便可以遏制刘邦挺进中原,这是项羽的如意算盘。项羽这种做法,无疑是埋下楚汉战争的导火索。

  • 削夺六诸侯王的地盘,封给其手下大将,刻意制造矛盾

在反秦战争期间,为了增强凝聚力与号召力,被秦所灭的六国先后复国,其国王分别楚怀王、赵王赵歇、魏王魏豹、燕王韩广、韩王韩成、齐王田市。

楚怀王被项羽赶到江南,架空了,楚国的地盘归项羽所有;魏国的地盘被项羽独占,魏豹改封西魏王;赵国的地盘封给赵国宰相张耳,赵歇被赶到代国;齐国的地盘封给齐国将领田都,田市被赶到胶东;燕国的地盘封给燕国将领臧荼,韩广被赶到辽东。

六个复国的诸侯王,地盘都被手下的大将霸占,国王被赶到偏远的地方。为什么项羽要搞这套把戏呢?在他看来,现在是新权贵代替旧权贵,就象自己赶跑楚怀王一样,他觉得把这些旧诸侯王赶跑了,意味着新权贵掌权时代的到来。

然而,这种刻意制造出来的矛盾,加剧了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

  • 在反秦战争中立下大功的田荣、彭越、陈余等,未受封为王

反动派章邯、司马欣、董翳都封王,而在反秦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义军首领田荣、陈余、彭越等人,却没有封王。

在反秦战争中,田荣名为齐国宰相,实际上是齐国反秦武装的真正领袖。他曾经拒绝与项羽合作,因而秦灭亡后,项羽给他小鞋穿。齐国被一分为三,封了三个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田都、田安原本是田荣的手下,现在居然成诸侯王,而田荣却两手空空。这种结果,显然是田荣无法接受的。

与陈余功劳相当的张耳封常山王,但陈余却未封王,这又是项羽无原则、无标准的体现。至于彭越,他是个实力派军阀,手上有一支能征善战的武装,却被项羽严重忽视。

由此可见,项羽分封诸王,不是考量其功绩,而是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对异已分子采取打击排斥手段。

后来田荣成为反项战争的急先锋,彭越成为项羽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这就是因果。

3、分封诸侯的结果,直接导致战争

分封诸侯刚结束,内战就随之而起。

点然内战导火索的,自然是最愤怒的田荣。项羽在齐地封了三个诸侯王,想架空田荣。然而,枪杆子里出政权。

田荣要让项羽瞧瞧,在三齐之地,是老子说了算的。他先把田市抓起来杀死,又发兵攻打田都与田安,赶跑田都,杀死田安,自立为齐王。老子何需你来封王呢?

对项羽最不满的人,当然还有未受封的彭越、陈余。彭越有一万多精兵,是一支独立武装。田荣乘机封彭越为将军,让他率领军队进攻西楚。陈余也跑来找田荣,自告奋勇带一支军队攻打张耳的常山国。于是乎,内战之火熊熊燃烧了。

对项羽不满的人,当然还有刘邦。他乘田荣在东方起事之机,以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出兵平定三秦,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关中之地。到这个时候,诸侯的政治版图被改写,项羽为自己的政治幼稚,最终付出巨大的代价。

第二,项羽分封诸侯的失败,是诸侯制没落的标志

项羽分封诸侯,可以说是诸侯制的回光返照。

在此之前,秦始皇推出崭新的郡县制,结果才十几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秦国的灭亡,证明郡县制存在重大的缺陷,郡县制本质是高度中央集权制,当权力都集中在中央时,没有外在的制衡力量,就容易催生暴政与独裁。只要出现一个残暴的政府,国家就会陷入危险与混乱之中。秦朝的迅速覆灭,就证明这点。

项羽试图回到诸侯制的老路,结果比秦始皇更惨,不到四年就完蛋了。这一事件对后世的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此后,没有一个帝王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诸侯制,因为项羽的覆亡就是前车之鉴。

其实,我认为诸侯制虽然存在很多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项羽分封诸侯的失败,并不完全是诸侯制本身的问题。后世史家一直强调诸侯制会导致诸侯间的混战,并以春秋战国五百年混战为证据。不过,以我的看法,我并不觉得春秋战国比后世王朝混乱。春秋战国的战争虽然频繁,破坏力却远远比不上后世历朝历代都避不开的农民起义。像长平之战大规模屠杀战俘在春秋战国只是特例,而大规模屠杀平民之事件,几乎没有。

诸侯制的优点,我在其他文章里谈过,这里不细说,单提一点:诸侯制不容易出现暴政,中央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存在权力制衡,特别是独裁君主制下的全国性暴政,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可惜的是,项羽的政治水平只有小学生的程度。立诸侯而不设中央,分封诸侯而没有标准,没有原则,遂导致国家再陷入战乱并最终战败身亡。

如果说项羽分封诸侯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那就是给刘邦提供了一个失败案例。

刘邦在制度选择上,充分吸取秦朝与项羽的失败经验,最终发展出较为保守,同时也较为安全的郡县-诸侯并行制度,以郡县制为主体,以诸侯制为补充。这个制度最终使得大汉帝国存活了四百年,从这点看,刘邦的政治智慧比项羽要高多了。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项羽分封诸侯,除了在表面上看,似乎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却埋下自己覆灭的种子。可以说,此次分封,项羽一下子把“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基本法宝全部丢了。

首先,看“天时”。可以说,项羽的此次分封绝对称得上是“逆天而为”的行径。要知道,自从战国开始,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就成为当时中国不可逆转的两大潮流。所以,项羽想要回到所谓分封制,而且还要自己的去当一个“霸主”。这种违背历史发展的行径,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的粉碎。‘

其次,看地利。在当时的中国,关中平原不仅易守难攻,而且在郑国渠的滋润型,关中可谓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所以,占据关中地区,将会对于维系项羽的统治有着极大的好处。但是,项羽自认天线无人敢违背他的意愿,而且还像一个孩子般的“衣锦还乡”,回到了彭城。结果自己没有占据关中也就罢了,反而将关中地区交给了三名秦军降将。要知道,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秦国降兵降将,已经让秦人对这三人极度不满,如今让他们当秦人的王,怎么会让秦人安心呢?所以,在失去地利的同时,也在失去人和。

最后,再来看看“人和”。这个人和方面,项羽首先是其内部不和。项羽就先后赶跑了陈平,放走了韩信,同时也对钟离昧等大将有猜测,最为信任的是有勇无谋的龙且具。除了内部失和之外,项羽与其他诸侯的关系也很不好。比如,在齐地占据地盘最大的人没有被封王,反而是一个无名之辈,就因为和项羽一同打到了咸阳,就被加封为王。同样,这种情况在赵地也出现了。结果齐地的实力派,田横兄弟杀掉了项羽封的王,赵地的陈余则赶跑了张耳。最后,项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开始对齐国进行征伐。结果,这又出现了最严重失去人心的举动。由于项羽生性残暴,所以在对齐地方的作战中,对于百姓举起了屠刀,结果完全失去了齐地百姓的信赖。

所以,由此三点看,项羽的所谓分封,是完全失败的。


潞州节度


没有任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后世但凡能布局天下的政治家,看项羽分封诸侯,就跟看项羽吃饭睡觉一样,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很多人都认为,项羽是纯粹脑袋被驴踢了,或者思想太古董了,或者有着令人尊重的贵族精神,才想着分封。其实,当年项羽不分封,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反秦十八路诸侯,各个要刀有刀,要地有地,要枪有枪,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你不分封人家,人家就乖乖把这些资本交给你了?英布知道吧,就算分封了,人家不满意,照样反你。


当然了,项羽也没有闲着,当上霸王后不久,就找各种借口,对他分封的诸侯开始削藩了。不断侵占他们的土地,能直辖的直辖,不能直辖的把不听话的诸侯,换成听话的诸侯。

刘邦不也是这样吗?把跟他作对的陈余、项羽等灭了,封上韩信、英布这些跟他一心的异姓诸侯。然后慢慢地把异姓诸侯,换成同姓诸侯。终其一生,也存在十余个诸侯国,不然后世哪来的七国之乱?


刘邦、刘恒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与交通条件的限制,中央政府根本做不到对全国各地垂直管辖。诸侯国一份消息传到长安,黄花菜都凉了,派一次兵征讨把几年的财政都吃穷了,那时地里像样的铁农具都很稀罕,粮食也实在不够养那么多直辖官僚的。只能把一些遥远的地方,分封给诸侯,代替中央管辖。同时中央占据肥沃的关中这个形胜之地,居重驭轻,震慑诸侯。并且,一些战略要地,比如韩魏之间,是决不分封的,以保证天下有变,中央能及时遏住诸侯的咽喉。

项羽做的跟刘邦做的,有什么区别吗?要说有,也只是刘邦削藩成功了,而项羽死在了削藩的路上。

在大势面前人都很渺小,以当时的形势,项羽只要脑袋没被驴踢了,只能先承认各个诸侯的合法地位,也就是分封诸侯。后世的政治家实在不会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待我施为地煞变


项羽分封诸侯,对后世以正面影响为主。

秦国的崩溃,除了法家苛暴之制和秦二世的昏聩之外,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秦国强制消灭六国文化,命令关东六国故地只能服从秦的制度和文化,而关东六国的居民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文化。

所以项羽的分封是顺应民心的,大家希望按自身传统的方式治国,这并不是什么开历史的倒车。当然,项羽分封的时候有私心,运用分封来培植私人势力,给服从自己的将军封王,分割其君主原来的土地,这样造成了天下纷争,这是负面影响,但这是项羽有意的而不是虑不及此。

刘邦建立汉朝后,其实继承了项羽的制度。在齐楚燕赵等不适应秦制的地区实行分封制度,只不过最后把分封的异姓王干掉,换上刘姓王而已,在已经习惯了秦制的秦魏韩三弟则实行郡县制度,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很好的维系了社会的安宁。


文史宴


项羽代表的是六国贵族利益集团,让天下还原到割据时代是集团利益需求。他分的级别高的诸侯王基本全是垃圾,有出身和民望却没有统御的本事。蛋糕就那么大,大头都让这些遗族占了,英布,彭越等实权诸侯肯定不乐意啊!项羽千古无二,但是分封制导致,加上定都彭城确实是他做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