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吧,少年》连载 (13)

衡水中学 |《旅行吧,少年》连载 (13)

《旅行吧,少年》

第一篇章

认识我们居住的北京城

第9篇

寻找定慧寺

北京太古老了,古老到有些地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原生物已经不知所踪,仅留下地名,在现代化的生活中被频繁地叫喊着。比如,王府井,你还知道那口井在哪里吗?五棵松,你是不是就知道这是个地铁站?公主坟,除了那座宏伟的立交桥和附近高楼林立的商业街,谁还知道这里曾经埋葬着怎样的一位公主?

太多了。这样的地名很多,甚至无从考证。

衡水中学 |《旅行吧,少年》连载 (13)

初中时代,我每天上学都要路过定慧桥,这是西四环和阜石路交汇的立交桥。桥下这一带,有一个笼统的名字叫定慧寺。老妈的单位就在附近。所以,定慧寺是我生活中常常用的一个地名。但是定慧寺真有寺吗?这个问题我很好奇,老妈也好奇。我们开始从网上查阅,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定慧寺不仅真有寺,而且这座寺院在历史上还辉煌一时。定慧寺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曾经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殿宇数十间、僧侣2000余人,两旁尚坐落18个庵寺,统称“十八房”,是著名的京西古刹。

康熙当年骑着马出宫巡查永定河、卢沟河,去宛平城的途中,来到寺院,赐名定慧寺。从此,定慧寺的名字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

这“定慧”二字虽然是佛家修行之纲领,但好像用在我们中学生身上,也是适用的。好比学习时就该去掉私心杂念,通过所听、所学、所思来增进学识,增长智慧。

虽然做了功课,但对定慧寺之旅还是有些忐忑——这里现在是一个部队干休所,不对外开放。今天的“认识我们居住的北京城”活动,极有可能会遭遇第一次“闭门羹”。

爸妈鼓励我说,不试试就不会知道结果。哪怕门难进,门外我们研读一番,也算不虚此行。

果真,到了定慧桥下东南角辅路上,看到牌楼的时候,我就有些小激动:这古香古色的牌楼真气派!层层叠叠,高大威武;牌楼上天蓝色和翠绿色的雕花,鲜艳而清晰。仰望头顶,牌楼正中央雕刻三个大字:定慧寺。这么好看的一座牌楼,为何我们来来往往这么多年,居然没有发现它!旁边生龙活虎的白色大理石狮子,甚至高过我。它们看起来十分凶猛,好像在警告我们赶紧离开这个地方。牌楼的一侧,门房处,可以看到执勤的解放军叔叔。

我有点退缩了,但老妈说,既来之则安之,解放军叔叔一定会支持你的文化考察活动的。果真,听了我们文化考察活动的经历和此行目的,以及请求入内局部参观的诚恳请求后,本是一口拒绝我们的解放军叔叔松下了语气,他表示,可以请示一下领导。

稍后,另一位穿着军官服装的解放军叔叔走出来。他说,由他陪同我们,看一看这座寺院的局部情况。我心里惊喜不已,但还是忍住没有表现出来。

在叔叔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一排平房,进入了一个古老的四合院,真正的定慧寺出现了。首先看到的是坐北朝南的一个大殿,门上悬挂着“懋云堂”三个字。目前看来,这座房子在这个四合院里算是最大的一间,但是我们感觉,这应该不是寺院的正殿。因为比起牌楼来,它的规模和气场都不够大。一旁还有两间面朝东的偏殿,也不算大。

院子里有四块石碑,很高,有四五米的样子。我们就近观察,多数是清朝的,上面有明显的“皇帝敕谕”字样,碑文也清晰可见。其中一座还有汉白玉的神兽碑座,威武生动、保存完好。院子里的古柏枝繁叶茂、高耸入云,稍粗一些的,一个人还无法环抱,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叔叔告诉我说,原来这个寺院还有钟鼓楼,不知什么年代拆除了。传说中宏伟的定慧寺,现在只剩下眼前的这一小部分,殊不知有多少建筑、文物消失在岁月中!

果真,后来我查阅资料时了解到,2002年前后,因阻碍阜成路东西交通大动脉全线贯通,定慧寺北殿被拆除。而之前漫长的岁月中,许多建筑被拆除,石碑被砸烂。改革开放后,一位名叫徐挺的离休部队老干部召集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义务修复石碑、贴制碑文、保护古树,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了今天我们面前的这些遗存。

虽然还没有来得及细品院子里的一些细节,陪同的叔叔已经对我们下了“逐客令”,这也让我们从历史的思绪中回到当前。

定慧寺,匆匆一览,我了解了常常经过的地名原来确有其实,也了解了这座寺院所经历的历史沧桑,更记住了徐挺爷爷和老战士们对保护文物所作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