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當初上了什麼樣的奏摺?讓咸豐皇帝大怒還動了殺機

晚清的歷史名人中,曾國藩的名氣興許是最大的,說到老曾相信大家會想到他各種聲名赫赫的頭銜,例如“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洋務運動的帶頭人”“湘軍統帥”“大學士”等等名頭,而且這些都還只是他一生中所有名頭的一部分,可見老曾一生真的是波瀾壯闊,而且還很傳奇。

曾國藩當初上了什麼樣的奏摺?讓咸豐皇帝大怒還動了殺機

其實,說起來老曾這個人是很有意思的,他出身卑微,也就是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耕讀家庭,他的祖輩都以務農為主,幾代下來也積攢了一些財產,他的家族在當地也算是一個小有影響的地主;他兄妹9人,自己是家裡的長子,因自己的父親是個秀才,在當地私塾教書,曾國藩也得以受到一些倫理教育,6歲進私塾,到了27歲中了進士,已經相當於現在的國際著名大學博士生了。

曾國藩當初上了什麼樣的奏摺?讓咸豐皇帝大怒還動了殺機

雖然現在老曾已經是博士生,也已經步入了晚清的官場,但他卻完全沒有作為博士生的官場人士的覺悟,當時的他也和我們大學時一樣,生活中見到什麼不平的事情就算不出手,也要唧唧歪歪幾句的“小憤青”。轉眼到了道光30年,這時候的老曾也已經40來歲了,這時候他的官職時禮部侍郎,但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憤怒青年,當時的官場已經是熟透的黃昏,直白點說就是官官相護,關係盤根錯節,不思進取昏聵腐敗都已成常態。而老曾卻不管這一套,他聲色俱厲的評論“諸老”:“惡其不黑不白,不痛不癢,假顢頇為渾厚,冒鄉愿為中庸,一遇真偽交爭之際,輒先倡為遊言論,導為邪論,以陰排善類,而自居老成持平之列”。這話用現在的話解釋,就是曾國藩評論那些官場老油條,帶壞了官場風氣,做事不黑不白不痛不癢,什麼事兒都做不好,還裝糊塗,老曾對此可以說深惡痛絕。

曾國藩當初上了什麼樣的奏摺?讓咸豐皇帝大怒還動了殺機

這時候的老曾已經深切體會到了現在的官僚體系已經病入膏肓,他並沒有沮喪消沉,而是下定決心要徹底革除這些官僚舊疾。於是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滿懷赤誠,盡忠竭智,先後上了《應詔陳言疏》《條陳日講事宜疏》《議汰兵書》《備陳民間疾苦疏》《平銀價疏》等多道奏疏。全面深入地指出了大清天下面臨的種種危機,官僚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呼籲皇帝大刀闊斧徹底加以改革。但可惜的是,皇帝只是草草讀了一遍,隨意的誇讚了幾句,就沒有了下文,這讓老曾倍感失望,心裡和精神上都備受打擊。

曾國藩當初上了什麼樣的奏摺?讓咸豐皇帝大怒還動了殺機

但是曾老先生並沒有屈服於皇權,他深深的感覺到自己要對這個國家負責,要想挽救大清,必須要打醒現在這個糊塗皇帝,於是他上了《敬呈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這道奏摺。這個奏摺可謂是空前絕後了,歷史上雖有唐朝的魏徵的直諫,但也還是給太宗留了面子的,並沒有直言不諱,直接批評皇帝的不是;而曾老先生的這道奏摺是鋒芒直指當時的咸豐皇帝的三個缺點,可以說是刀刀見血:

曾國藩當初上了什麼樣的奏摺?讓咸豐皇帝大怒還動了殺機

一是見小不見大,小事精明,大事糊塗。他批評皇帝有“瑣碎之風”,“謹於小而反忽於大”,成天把精力用於挑大臣們禮儀疏漏之類的小毛病,苛於小節,疏於大計,對派往廣西鎮壓起義的人員安排不當。

二是“徒尚文飾,不求實際”。鼓勵大家進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見,其中怎麼也會有幾條有見解的吧?結果卻都是批了“無庸議”三字而已,沒有一項落實。偶爾有幾個被肯定的,也沒有好結果。剛剛親書手諭表彰倭仁,不久就驅之於萬里之外。剛剛發佈肯定蘇廷魁的聖旨,不久又批評他是離經叛道。看來您所謂求言,並無誠意,只不過是想獲得肯於納諫之虛名而已。

三是剛愎自用,飾非拒諫,出爾反爾,自食其言。一開始說聽取大家意見,現在卻動不動就說“大權朕自持之”,“不容臣下更參末議”。咸豐皇帝看完奏摺,想必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確實,皇帝當場大怒,氣的咸豐把奏摺直接扔到了地上,只是後來被人勸住,才沒有對曾老先生如何,相信當時的咸豐看完奏摺一定是動了殺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