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摩根真的來了!能給中國券商帶來什麼?

隨著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逐步提速,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資進入,外資控股券商正在以“加速跑”的姿態“出爐”。

在證監會核准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變更控股股東的申請一個月後,基金君發現,日前,兩家公司已經悄然完成工商變更,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分別取代高盛(亞洲)和摩根士丹利亞洲成為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控股股東。由此,外資控股券商正式再增兩席。

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

正式成為外資控股券商

儘管同日獲批,但高盛高華證券的工商變更登記要更晚一點。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22日,高盛高華證券發生股權變更,高盛(亞洲)有限公司退出,高盛集團有限公司外國(地區)企業成為外資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1%。與此同時,公司註冊資本金相應增加,由8000萬元增至10.94億元,增幅達36.73%。

高盛、摩根真的来了!能给中国券商带来什么?
高盛、摩根真的来了!能给中国券商带来什么?

而在兩天前,4月20日,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股權信息也發生了變更,天眼查顯示,摩根士丹利正式成為外方股東,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退出。

高盛、摩根真的来了!能给中国券商带来什么?

事實上,本次控股股東變更,不論是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還是高盛高華證券,都是準備已久。

自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公佈《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後,眾多外資機構就已開始蠢蠢欲動,野村控股株式會社和摩根大通就率先提交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從提交申請材料到正式獲批,摩根華鑫和高盛只花了8個多月的時間,進度並不算慢。

去年8月15日,摩根華鑫向證監會提交相關申請材料,四天後,高盛也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持股比例提高至51%。

去年11月1日,兩家券商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

今年3月23日和24日,證監會先後核准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變更控股股東的申請。

7家外資控股券商入場

毫無疑問的是,外資控股券商正在加速入場,就在一週前,證監會對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控股股東一事作出了批覆,核准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瑞信方正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高盛、摩根真的来了!能给中国券商带来什么?

本次控股獲批,對瑞信也意義重大。瑞信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司徒瀚曾公開表示,“證券合資公司是我們在華打造本土業務實力的關鍵平臺。中國市場對我們意義重大,瑞信計劃繼續推進在華投資,發揮自身綜合實力,為中國本土和海外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而隨著瑞士信貸銀行的入局,待瑞信控股瑞信方正股權變更完成後,我國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將擴充到7家。

在這7家中,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為新設券商,並從去年末開始陸續開業,其中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開業較早,並已經在上海新設了一家營業部。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則在上個月20號才通過線上方式開業。

不僅如此,多家外資機構也正在為拓展業務招兵買馬。比如野村東方預計2020年底,野村東方國際員工將達到200人,在現有基礎上翻番,瑞銀集團也計劃在未來三四年,將其在中國合資的投資銀行員工數翻一番。而在今年1月高盛高管制定的五年計劃中,就有關於未來五年內將其在中國的員工數量增加一倍的設想。

受中國金融業放開政策影響,2018年5月以來,國際投行紛紛搶灘控股國內證券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瑞士方正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星展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大和證券等多家外資券商先後提交了設立或控股外資券商的申請。其中,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和摩根大通證券均已被核准設立,瑞銀證券股權受讓已完成工商變更,越來越多的合資券商出現。

合資券商設立進程也在加快

而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合資券商獲批的步伐也正在逐漸加快。

從中國證監會4月24日披露的公開信息來看,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也在今年1月3日獲得證監會受理,而其材料接收日為去年3月29日,補正日為去年4月8日,今年3月20日,證監會給予第一次反饋。從第一次材料接收到獲得受理花了9個多月的時間;

2019年9月24日,大和證券(中國)申請材料被接收,隨即在12月4日,其設立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今年2月5日,證監會就大和證券(中國)的設立申請給出了反饋意見,從境內外股東資質到擬任高管資質等多個方面,共提出了18個問題。從材料接收到給出第一次反饋意見,中間僅用了5個多月時間,進度不可謂不快。

此外,根據中國證監會4月24日發佈的最新統計,目前仍有18家合資券商已提交申請,正在等待證監會核准。

高盛、摩根真的来了!能给中国券商带来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4月1日起取消券商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提交申請,在新的開放政策下,外資進入中國的速度還將越來越快。

不過,外資入場對國內市場影響究竟有多大還有待商榷,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其自身定位、國際經驗、差異化和相對高端的國際化產品和服務能夠提升和豐富中國投行的服務,對國內原有機構的衝擊並沒有很劇烈,更大的意義在於做大蛋糕。華東一家券商資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外資券商要想參與本土競爭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而最關鍵的則是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應該理智看待外資券商的進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