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轉自米宅珠三角

作者大漁


去年818到現在,西部已經連續幾個漲停板了,福田和龍坂也續上了年底的小陽春,龍崗坪山帶看量也大增,暗漲不止。只有羅湖無聲無息,在一鍋沸水中繼續保持冷靜和低調。

漲了半年之後的深圳各片區均價。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南山9.8萬,福田8.1萬,寶安6.8萬,龍華6.4萬,羅湖5.8萬,鹽田4.9萬,光明4.8萬,龍崗4.4萬,大鵬3.7萬,坪山3.6萬。

羅湖均價不僅遠低於南山和福田,還低於寶安和龍華。

做為老牌市中心,羅湖已經窪地多年。藉著這波大漲,羅湖這條鹹魚有沒有翻身的可能?

昨天,大漁去羅湖實地踩盤。

1

先看羅湖均價細分地圖。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有三個房價高地。

第一高地是翠竹片區,均價8萬3,靠的是四大之一深中的支撐。片區次新佳兆業金翠園均價10萬7,是羅湖惟一價超10萬的樓盤。

第二是螺嶺片區,均價6萬8,靠的是螺嶺外國語和翠園的支撐。

第三是萬象城片區,均價6萬7,靠的是良好的城市界面,萬象城的配套,和中海天鑽、幸福裡雅居兩個高品質盤的強行拉昇。

其他片區,均價都不上6萬。和遍地10萬加的中西部比起來,羅湖的房價真是暖心又扎心。

羅湖為什麼這麼便宜?有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開發太早,城建雜亂,產業低端,過分成熟,缺乏想象力。

但羅湖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地處深圳中心區,交通極為便利,深圳已開通的八條地鐵線,有六條經過羅湖,分別是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7號線和9號線。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地鐵網的密度與福田持平,超過南山,更秒殺各近郊遠郊區。

第二大優勢是生活配套超級齊全便利,羅湖有全深圳最多的商場、服裝城、KTV、餐飲店,三步一公園,五步一學校,十步一醫院,住在羅湖的人生活滿意度都很高。

綜合來看,羅湖的房價怎麼也不該這麼低。

2

帶著這個疑問,我把踩盤第一站放在了羅湖的窪地之底,春風路、羅湖口岸和國貿片區,這一片區位於羅湖南,均價低至4萬9。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深圳的房價窪地應該長什麼樣?

我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周邊遍佈農民房和低端商業的老盤,第二個想到的是八十年代老舊樓梯房。

可羅湖的窪地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的窪地,道路寬敞,高樓林立,農民房很少,也沒有老舊樓梯房,觀感並不比福田差太多,配套更是各種齊全,這樣的片區均價竟然不到5萬,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先從著名的春風路來尋找答案。

地鐵9號線向西村站出口就是春風路的核心地帶,這裡緊臨地鐵,樓盤聚集,商業氛圍濃厚。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春風路均價5萬,4萬多的樓盤大把,最便宜的長豐苑只有4萬出頭,原因請自行百度,其他如雲景豪庭、凱悅華庭、金鼎大廈不過5萬左右。

春風路如此便宜,並不完全是被羅湖的大概念拖累,相反,春風路是羅湖的一個縮影,看明白了春風路,也就明白了羅湖低窪的真正原因。

3

認真看完春風路,總結硬傷如下:

1、樓盤密度很高,居住體驗差;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2、樓盤密度高必然人口密度高,人口多則熙熙攘攘,環境嘈雜。劣幣驅逐良幣,自住客越來越少,租客越來越多。人員多租客多又導致各類亂象,長豐苑惡性案件的發生不是偶然。

3、樓齡老,大部分20-30年,還有不少80年代的大塔樓

4、羅湖一直有小香港之稱,春風路街頭巷尾港風濃郁,學香港在20年前是時尚,20年後就是土掉渣;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5、除了外表模仿香港,當年的建築也學了香港,這一帶建了數不清的港式大塔樓。

港式大塔樓是什麼特點?

獨棟無小區

部分產品無陽臺

戶型差採光差

筒子樓

居住密度奇高

1-3層全是底商

這些房子外表光鮮亮麗,揭開華美的袍,內裡千瘡百孔。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春風路片區,配套良好,交通便捷,但糟糕的居住體驗和人文環境,讓人們不願意在此長久安家。即使暫時買入,有孩子後也會想辦法搬離,最終成為窪地之底。

距該片區200米,有個樓盤叫聯城美園,有一個迷你小區,加上週邊環境相對安靜,均價六萬多,高出春風路近兩萬。

所以,窪地之所以形成,根本原因是樓盤品質和居住環境。

4

由於羅湖起步過早,學香港學的太好,還有很多片區和春風路類似,建築擁擠,大塔樓林立。

這些密密麻麻的大塔樓,處於樓盤生物鏈的最底層,連老樓梯房都比它高端洋氣。

老樓梯房多少還有小區環境和居住氛圍,更重要還有拆遷預期。

而這些大塔樓,只要不塌,肯定是拆不掉的,只能一年年看不到終點地老去,品質越來越差,物管越來越糟。

說句扎心的話,我看到羅湖大量塔樓有逐漸淪為貧民窟的趨勢。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這類房源越到後期,品質越差,價格越低,中高收入人群不斷搬離,低收入人群成為主體,沒有任何拆遷和改善的預期,只會一路flop下去。

這是羅湖很多區域的現狀。

再說羅湖的產業,羅湖第三產業和服務業非常發達,支柱產業是商貿、物流、黃金珠寶、文化創意,都屬於傳統產業,幾乎所有的新興和高端產業都在遠離羅湖,一路向西。

產業低端,無法聚攏高收入人群,房價自然水降船低。

片區開發強度過大、低品質樓盤過多、優質產業和人口不斷外遷等多項合力,讓羅湖的綜合影響力持續螺旋式下滑,且看不到任何解決方案。

羅湖的優質資源已外流多年,破壞力則逐步彰顯。

它表現在羅湖房價漲幅奇低,租售比卻越來越高;表現在曾教育領先的羅湖,現在除深中外,其他名校的影響力都在不斷下降。

這一波大漲西部吃了肉,中部喝了湯,留給羅湖的只有殘羹冷炙。

據大漁瞭解,春風路的樓盤比起去年,只微漲了不到5個點,各類筍盤層出不窮,急於借這股春風甩掉手裡的春風。

5

羅湖低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供應量太大。

說起供應量大,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龍崗。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乍一看,龍崗14000多套的供應量確實深圳第一,但是拋開面積只看供應量是在耍流氓。

我們來對比下各區的面積、常住人口和樓盤供應量。

羅湖,窪地補漲還是繼續沉淪?


對比完各項數據會發現,各片區按平方公里的供應套數來對比,羅湖排第一,每平方公里待售房源78套,遠高於龍崗的每平方公里36套。

當然,因為龍崗多山,這種測算方式不夠客觀,我們再做常住人口的比對數據,羅湖和龍崗都是59.2套/萬人的供應量,並列第一。

兩個第一可以說明,深圳供應量最大的片區不是龍崗,而是羅湖。

小小的羅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供應量?

還是因為早年學香港學的太徹底,開發強度過大,樓盤密度過高,不僅塔樓眾多,還有大量低品質的小戶型,五六十平的小兩房和七八十平的小三房在羅湖比比皆是。

一個片區如果單價低,但剛需小戶型稀缺,會導致小面積上車盤單價上漲,然後帶動中大面積上漲。

比如福田的皇崗、新洲,去年就是數量稀少的小兩房上漲迅速,大兩房大三房跟著上漲。

但羅湖的小兩房、小三房供應量太大,供過於求,小面積單價上不去,中大面積也沒有上漲的動力。

除了羅湖,龍崗、布吉也都有類似情況。

6

綜述一下羅湖的問題:

1、開發過早,規劃落後,路網狹窄,星星點點的蝸速舊改無濟於事;

2、產業落後,高收入人群少;

3、港式樓盤數量眾多,品質差硬傷多,無法拆遷改造,只能逐漸淪落;

4、住宅太多密度太高,房源存量巨大;

這些問題綜合在一起,基本無解。說句扎心的話,羅湖繼續沒落是大趨勢,哪怕是高品質樓盤,在羅湖也走不出獨立行情。

羅湖最高品質的代表中海天鑽和幸福裡雅居,周邊全是四到六萬的二手,能衝到十萬已是奇蹟。

羅湖會補漲嗎?

肯定會漲,大水漫灌之後,都會留下痕跡。

不同的是,別人吃到了肉,喝到了湯,給羅湖留下的只有殘羹剩飯。別的片區漲30個點,羅湖漲10個點,價差繼續無情拉大。

最後用一句話來總結吧: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羅湖,因為房價便宜,生活舒適,綜合幸福指數很高;

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去羅湖,因為資產會逐漸縮水,生活圈層會漸趨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