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公元前186年

馬王堆漢墓的來源

馬王堆漢墓現今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軟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三座漢墓。

三座漢墓中,二號墓是漢初長沙丞相軟侯利蒼,約下葬於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一號墓是利蒼妻辛追;三號墓是利蒼之子利稀,下葬於西漢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馬王堆是瀏陽河下游沖積平原中隆起的一片土堆,長約500米,寬約230米,土堆上東西各有一圓而平的土冢,相距20餘米,底部相連,遠遠望去,因外形很像馬的鞍具被當地,人叫做“馬鞍堆”,這一點在馬王堆附近的解放軍366醫院(今武警湖南省總隊醫院)門牌“馬鞍堆2號”上得到了印證。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關於“馬王堆”的史料至今有多種說法:北宋《太平寰宇記》中記載,西漢長沙王劉發在長沙縣東側十里地埋葬其母程、唐二姬,人稱“雙女冢”。在清朝中晚期的地方誌中也有記載,如光緒年間的《湖南通志》引用《善化縣誌》日:“馬王疑冢,在縣東南五里,楚王馬殷築,相傳三千三百六十七冢”,馬王堆相近的位置被標註為五代時期的楚王馬殷墓(或疑冢),“馬王堆”一名即由此發展而來。

●1952 年-1971年12月

經初步勘探,發現馬王堆漢墓。

1952年,考古學家夏鼐率領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部分考古人員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員會來到長沙進行考古調查,在長沙東郊五里牌發現了2個相連的土冢,根據封土等情況斷定這兩座土冢下為漢代墓葬群,但由於並未發掘,墓主人的具體身份暫時不得而知。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1956年,馬王堆漢墓被認定為湖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相關的標誌石碑早已不知所蹤。在20世紀50年代時,今馬王堆一號墓的正上方曾經被人修建起一座涼亭,在1971年時僅剩水泥基座。

1971年12月,為響應”戰備”動員,緊鄰馬王堆的解放軍366醫院內進行戰備工事的建造,其中挖掘防空洞的整體方向朝向馬王堆,施工時遇到塌方,用鋼釺進行鑽探時會冒出嗆人的氣體,用火點燃後形成一道神秘的藍色火焰,讓人感到恐懼和不安。隨後施工方將有關情況通報給了湖南省博物館,經過調查後,發現防空洞在挖掘的過程中觸碰到了一座漢墓。經博物館討論決定開始挖掘這座漢墓,並命名為馬王堆一號墓,另一座封土下的被命名為馬王堆二號墓。

為了節約經費,用於考古發掘的工具數量大幅度縮減,館內工作人員幾乎全部參與到發掘工作當中。由於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發掘剛開始時,每天能保證工作的僅有30餘人次。後來發掘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自願幫助:湖南長沙建築機械廠為發掘工作提供工程機械及操縱人員,湖南直屬文化單位提供交通工具,當地駐軍和長沙市高校提供運送土方人力,還有湖南中醫院學院和湖南醫學院等均一同參與到了文物的保護當中。

●1971年12月30日- 1972年4月28日

挖掘馬王堆一號漢墓。馬王堆漢墓

1971年12月30日,有關考古專家向國務院提交報告和申請,希望對馬王堆進行正式的發掘。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1972年1月16日,經國務院發文批准後,馬王堆漢墓發掘工作正式開始,考古隊員們用推土機推掉了位於封土正上方的原涼亭的水泥臺基,找到了墓口上方的白膏泥,下方還有一層木炭。清理之後,考古隊員發現了這座墓葬的槨室,探索出了墓穴的大概範圍,發掘期間,考古人員還發現了3個時間較早的盜洞。根據現場曾經出現的“鬼火”等現象,考古人員推斷這些盜洞並未能打穿墓葬的白膏泥。隨後發現的3個盜洞先後見底,並且都沒有觸及白膏泥。

在接下來的清理中,考古隊員在槨室的上方發現了一層竹蓆,取出後槨室的槨板露出。隨著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進行,考古隊員從最外層的槨室中發掘出了大量文物,包括陶俑和各類廚用陶器。隨後其餘的1層槨和3層棺先後被打開,而最裡面的棺被漆粘緊,無法當場打開,湖南省博物館方面調來了起重機將內棺取回博物館庫房進行進一步清理。並花了一週的時間將著名的馬王堆女屍從其衣物中剝離出來。時任中央文革小組成員的姚文元要求湖南省博物館將女屍火化,被以沒有紅頭文件為由拒絕。後來,女屍被轉移到了湖南醫學院。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1972年4月28日,馬王堆其餘的出土文物妥善保存後,馬王堆一-號墓60天的發掘工作基本宣告結束,出土量達到6000餘立方米。由於1972年的保存能力所限,墓坑在發掘完畢後就被回填了。

●1972年

一號墓墓葬結構及出土文物

馬王堆一號墓所在的土家封土,在挖掘前高20餘米,底徑50-60米,大部分為夯土,頂部為圓形平臺,大部分為人工堆砌。

封土下側為自然形成的一座高約4、5米的小土堆。封土下為墓葬,挖掘自然土堆而成,形制為帶斜坡墓道的長方形土坑豎穴,方向為南北朝向。斜坡墓道位於墓坑北側正中,上寬下窄。墓道的坡度根據靠近墓室一端大致判斷為36°,靠近墓室的一-端距離墓穴底端高約3.5米,具體長度因沒有發掘而未知。墓口位於封土之下,從墓口向下共有4層臺階,臺階的每層底面均平整臺階下方為鬥型坑壁。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臺階部分至槨室上方全部被五花土夯實,夯土下方用生土填充。木槨周圍用木炭填充,木炭和生土之間用白膏泥隔開。槨室位於墓坑底部,其上平鋪26層竹蓆,槨室內共有三槨三棺(也有二槨四棺),棺槨之間銜接嚴密,與外面的白膏泥和木炭構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除外槨和中槨之間留有4個邊箱的空間之外,其餘棺槨全部環環相套。中槨至內棺的每-方向的厚度均為80釐米,外槨側壁厚40釐米。外槨下方有墊木,墊木至外槨的最上端共計2.8米。

在馬王堆一號墓的發掘中,共計出土了千餘件文物,具體名單如下:絲織品(有絹、羅沙、錦、繡、綺等,花紋有織、繡、繪等。服飾類有卷裙、素紗禪衣、素絹絲綿袍、羅絲綿袍、繡花絲綿袍、素緣繡花袍等)、漆器(以木竹胎和夾紋胎為主,器型主要有鈁、鍾、盒、匕、卮等)、竹木器、陶器、木俑、竹簡、印章等。

1973 年- 1974年1月13日

發掘馬王堆二、三號墓9馬王堆漢墓

在馬王堆一-號墓的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發現在一號墓的封土的一側還存在著一座與之同時期的古墓,這座古墓被編號為三號墓。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1973年,湖南省博物館表示希望對二號墓和三號墓進行發掘。9月29日,周恩來對此作出批示,批准相關發掘計劃,並對發掘的準備工作做出了部分補充。11月19日,考古人員開始對馬王堆三號墓進行發掘,整個發掘過程一直持續到到12月13日。

墓葬整體保存完整,沒有遭到盜擾,並且出土了為數眾多的各類文物。墓主人的屍骨早已腐爛,僅餘部分遺骸,經鑑定為男性。考古隊員沒能找到任何可以直接證明三號墓墓主人身份的文物,這導致墓主人的身份一直存疑,至今有長沙國第二代軟侯利稀,和利稀的兄弟、長沙國司馬利得兩種說法。另外,考古隊員發現三號墓的封土存在被一-號墓封土擾動的情況,證明三號墓的建成時間要比一號墓早。

12月18日,馬王堆二號墓的發掘工作正式啟動,至1974年1月13日結束,共計耗時27天。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二號墓的封土也存在有被一號墓打破的現象,並由此推斷出二號墓的建成時間要早於一號墓。此外,考古人員發現了多處盜洞,最早的一處盜洞可以追溯到唐代,這些盜洞導致墓內.上方的槨板損毀嚴重,隨葬文物也大多被盜掘或損毀,墓主人的屍體已經腐朽。

在墓葬中,考古隊員從淤泥裡找到了三枚印章,這三枚印章證明墓主人的身份為長沙國丞相、第一代軑侯利蒼。兩次發掘過後,二號墓也被回填,而三號墓在經過處理和外部加蓋保護性建築後,得以對外開放。

●1974 年

二、三號墓的墓葬結構及出土文物

弓王堆二號墓位於一號墓的正西側,即弓王堆雙堆的男外一座。二號墓的墓口距高一號墓墓口最近距高約為23米。墓坑為帯斜坡墓道的豎穴,南北朝向。封土堆上部為不規則橢圓形,南北長11.5米,東西寬8.95米。近底部3米為長方形的墓室。墓道口位於北側正中,靠近墓室一側建有兩座跪姿陶偶人,有殘損。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墓室內部正中為槨室,槨室外填滿白膏泥和黃膏泥。由於經過盜掘,棺槨上層已經腐爛,無法辨別情況,僅底板保存完好,一共4層,可推斷其為一槨三棺或二槨二棺結構。三號墓與一號墓共用同一個大封土堆,墓口上方的原屬於三號墓的封土堆夂剩餘2米多,為五花土。墓坑為帯墓道的長方形豎穴,方向為南北方向。墓口以下有3居臺階,下方為鬥型坑壁,直達墓底。墓道位於墓坑北端中部,靠近墓口一側建有兩座跪姿陶偶人,有殘損。墓底和槨室周為填充有木炭,木炭上方有白膏泥。棺槨共有二槨三棺,墓底放置有三根墊木。

棺室長2.61米寬1.22米。弓王堆二號雙墓出土的文物名単約200件漆器(可分辨出的器型有耳杯、盍、奩、圓壺、器座和匕等)、陶器、小銅鼎、泥金餅、泥金丸等,以及部分武器等。三號墓共出土隨葬器物100餘件,主要包括紡鈬品(包括著名的帛お和4幅帛畫,帛畫分4幅,一幅為T字形,內容與一號墓出土的帛畫類似;一幅為長方形,所畫內容為車馬儀仗場面,另兩幅有所破損),簡牘‘兵器、樂器、漆器、竹簡、木俑、博具等。

●1981年-1983年10月

贈漢墓帛書予日本,馬王堆文物被盜

出土於馬王堆一號墓的帛書的印刷複製品被當做禮物送給了當時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此後,帛書上的“房中術”相關內容被馬王堆發掘業務副組長組周世榮編譯後改稱《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竹簡“養生方”釋文》。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首先在《馬王堆醫書研究專刊》1981年第2期上刊登,但限於編者個人原因一直未能在國際上發表。1981年,以赤堀昭為團長的日本醫學代表團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馬王堆醫學會將此刊當作見面禮贈送給了日方。“房中術”的相關內容隨後被日本麥谷邦夫先生整理,並首次在國際上發行。

1983年10月底,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部分文物及複製品被盜,其中包括部分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素紗禪衣。此後這批文物被警方悉數追回,但禪衣已被毀壞,相關疑犯也被捉拿歸案。關於辛追夫人屍體如何不腐的討論自從馬王堆發掘之後就一直在進行,有人認為是事先在內棺當中注入的液體所致,也有說法認為是棺槨內存在的特殊氣體所致。由於當時的保存方式所限,辛追夫人的屍體被解剖後保存,但此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脫鈣現象,經搶救保護後方脫險。

●1992年-2009年

召開馬王堆漢墓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2年,在長沙召開的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將對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的研究統稱為馬王堆學,其研究範圍涉及了由馬王堆帛書所引出的古文獻學的研究、中醫學的研究、天文學和地誌學的研究以及傳統數術研究;對出土漆器等物品的器物學的研究;對出土紡織品的紡織學研究和古代藝術史研究;對墓葬結構的漢初葬儀的研究;對出土女屍的防腐學研究;及涵蓋了以上內容的漢初文明的研究。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此後還陸續舉行了馬王堆漢墓發掘30週年、40週年研討會等。2005年11月,由中南大學和湖南省博物館聯合組建的馬王堆漢墓古屍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長沙市出臺相關規劃,目標在2020年前將馬王堆漢墓申報為世界遺產。2007年, 長沙市芙蓉區政府提出了建設一座佔地270畝的西漢長沙國馬王堆漢墓陵園的.相關構想,直至2009年,該計劃在長沙市芙蓉區的政協會議上被再次提出。2009年,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被長沙市文物局列為“近年來長沙十大考古發現”。

●2012年- 2015年

漢墓受到破壞,被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2012年,部分長沙市民以“漢墓風水好,土壤有靈氣”為由,多次從馬王堆醫院-一盜挖馬王堆漢墓封土,拿來種菜、養花甚至醃製鹹鴨蛋,馬王堆三號墓遭到破壞,加之雨水沖刷,導致墓頂原本鋪設的水泥板邊緣出現塌陷,此後醫院方面聯合漢墓管理機構加強了該地區的保安巡邏,盜土現象得以被遏制。

此外,對外開放的馬王堆三號墓的墓坑被部分遊客當成了許願池,裡面堆積了大量的小面額的紙幣和硬幣,且這種投幣的行為屢禁不止,清潔工只得將這些錢幣清理出墓坑後上交給管理方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古墓驚現高科技,專家高呼“不可能!


2013年5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將馬王堆漢墓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2014年11月,對馬王堆當中出土的文獻類文物研究書籍《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正式出版。2015年年內,湖南省將以省博物館為主建立以科研文獻查閱為主要目的的馬王堆漢墓研究數據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