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之:朱泥与大红袍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紫砂的相关知识。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朱泥与大红袍。

紫砂壶之:朱泥与大红袍

那么在看到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相信有很多壶友们,对于朱泥、大红袍的概念都是模糊不清的,朱泥是什么?大红袍是什么?朱泥大红袍又是什么?这里一次性为大家讲解清楚。

那么在讲解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要先要知道原矿朱泥和大红袍,它们之间的一个关系。其实原矿朱泥和大红袍,它们都属于红泥类泥料,但是二者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么它们之间都有哪些区别呢?我们一一来看。

一、朱泥

什么是朱泥呢?“朱泥壶”的特点又是什么呢?首先“原矿朱泥”是夹层类矿料,出产量比较少,矿料呈现出的颜色为黄色,收缩率高,成品率低,其矿料有的可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在这其中有的朱泥矿是“偏泥性”的,也有一部分朱泥矿是“偏岩性”的,也就是说其石化特点较为明显。所以说,朱泥矿料,并不是都是泥性较高的。岩性高的朱泥矿,很难直接溶于水中,偏泥性和偏岩性的朱泥,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质感也是不同的。

泥性高的朱泥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壶体呈现出的质感要更加细腻一些,但是绝对不是非常的光滑,“质感是有层次”的,同时伴有“泛泛的褶皱”纹路出现,这是泥料收缩导致,同样,正常的泥料收缩纹,不会是那种

大面积的纹路和夸张的褶皱之象。而岩性高的朱泥,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尤于其矿料石化相对较高,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其“骨感”要好于泥性类的朱泥,同时原矿朱泥紫砂壶,由于其泥料矿区和矿层分布的不同,以及泥料陈腐时间的长短、后期烧制温域的不同等等,紫砂壶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色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什么颜色,来判断一把朱泥壶的好坏。还是应该结合朱泥的一切综合性的特点,做最为正确的判断。同时采用“真正原矿朱泥”制作而成的紫砂壶,一般没有人会去烧太高的温度,原矿朱泥吃不了高温,极易出现破损,能够烧高温的都是在泥料中添加耐火材料了。看到这里,有的壶友可能会说:有捂灰朱泥。那么朱泥能不能“捂灰”呢?我要说,朱泥不能捂灰,各种“杠精”没意义的。那么能不能“捂灰”呢?能捂灰,但是“原矿朱泥”如果不添加任何化学元素的话,基本捂灰几十把能成功一把?也就是说“原矿朱泥基本没有去捂灰”的,剩下的自行理解吧。

紫砂壶之:朱泥与大红袍

二、大红袍

那么什么是“大红袍”呢?首先“大红袍”是一款稀有、珍贵的泥料,由于其矿脉厚度,薄如袍衣,无论是矿色还是烧成,都呈现为大红色,故名为:大红袍。迄今为止,“大红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产于黄龙山南部狭小区域内,位于浅表层的大红泥。其矿料产量极低,外观呈红色云片状,质地紧密,比较坚硬,且不溶于水,此泥料烧成后为朱红色,收缩率高,成品率极低。其中近代“原矿大红袍”所制做的紫砂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俞国良,制作的大红袍四方传炉。这其中顾景舟曾对俞国良制作的大红袍传炉,是这样评价的:此壶为国良之最佳传器,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大红袍)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鉴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由此可见顾老对这把壶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大红袍《宜兴紫砂矿料》书中有说,把产自黄龙山的大红泥(也称为大红袍)归类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红泥”单独介绍和原矿朱泥的区别在于,大红泥是不溶于水的,而原矿朱泥除一部分外,基本都能溶于水。所以说,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泥料。那么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大红袍‘’其实是作为一种

单独性的矿料,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作为整个“红泥类”,品质最为优秀的一款泥料。

“大红袍”即使是在宜兴当地,也是只有极少数人手里拥有此矿料,现今由于紫砂矿料,已经不能随意开采,所以‘’大红袍‘’这种泥料的存世量少之又少,非常罕见。作为稀缺性泥料,加之此“泥料”收缩率高、成型不易,成品率极低,导致其紫砂壶的价格也是一直高居不下。

三、朱泥大红袍

我们在来了解一下,“朱泥大红袍”是什么呢?其实“朱泥大红袍”是“原矿大红袍”的一个衍生泥料,什么是衍生泥料呢?衍生泥料就是:由于“原矿大红袍”的稀缺性和珍贵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就从“朱泥矿料”之中,精拣出一批品质上乘的料子,进行单独炼制。这里面有个重点就是:朱泥大红袍是有区别于原矿朱泥的,“朱泥大红袍”的泥料是朱泥矿之中,精拣出来的。一批朱泥矿料之中,只能够精拣出一小部分泥料,所以说“朱泥大红袍”的泥料是优于普通原矿朱泥的,同时朱泥大红袍紫砂壶的价格,也是要高于普通朱泥的。像很多百元的朱泥大红袍,都是化料调配出来的,朋友们看看就好,切勿受骗,那个价格原矿朱泥都买不到,更不用说朱泥大红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