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偶遇汪曾祺散文《無事此靜坐》,被這個題目吸引了。“無事靜坐”,在現代這樣的社會,不是浪費生命嗎?而“無事此靜坐”,就頗為不同了。

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1 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

原來這句是蘇東坡的《司命宮楊道士息軒》裡的詩句,詩文是這樣的:

“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黃金幾時成,白髮日夜出。開眼三千秋,速如駒過隙。是故東坡老,貴汝一念息。時來登此軒,目送過海席。家山歸未能,題詩寄屋壁。”

他說:閒暇的時候就靜坐,靜心反思,這樣一天可以當兩天用,時間就變長了。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一晃我就老了。屏住呼吸,排除雜念,全在一息之間。人要有這種自律和自勵。

當年因烏臺詩案被貶到儋州,哪還能有心思靜坐?東坡的修養和境界真是可以讓人豎起大拇指了!這個詩、詞、文、書法、繪畫都有名的蘇軾,就是因為有了靜的功夫,能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獨,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吧。這就是所謂的豁達。

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作家汪曾祺引用了這兩句,並在文中說:十多年來他已養成了靜坐的習慣。每天早上泡一杯茶,點一支菸,坐在沙發裡一個多小時,浮想聯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聲音、一些顏色、一些語言、一些細節,逐漸在我的眼前清晰、生動起來。這樣連續坐幾個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筆寫出一點東西。那些小說散文,常得之於清晨靜坐之中。

作品《羊舍一夕》《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家常酒菜》、《活著,就得有點滋味兒》《七十抒懷》《蒲橋集》《旅食集》《人間滋味長》《隨遇而安》《自得其樂》等等。他成了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諸多的稱譽。這樣的成就的聲明得益於他的靜坐靜心。

他也建議讀者不能浮躁,不能“心裡長草”,要安安靜靜坐下來,想一點兒事,讀一點兒書,作出一點自己的成就。

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2《無事此靜坐》的道理

汪曾祺說: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心浮氣躁,是成不了大氣候的。靜對一個人的成功有重要作用。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靜能觀照萬物,心懷天下,對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

要做到靜實屬不易。靜是要經過鍛鍊,“習靜”要下功夫。世界是喧鬧的,人們生活於擾攘之中無法逃避,唯一的辦法是鬧中取靜,“心遠地自偏”。

習靜的功夫,就是排除慾望,私心,雜念,瑣事的干擾,失意的打擊,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反思己過,明白得失,靜觀萬物,放眼天地,腳踏實地,逐一完成。這個習靜的過程需要個人的自律,並堅持不懈。習靜非得刻苦不可。

古語有:“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諸葛亮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陶淵明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曾國藩說“靜以修身堪大用” 。古人

把靜坐思考、靜心做事看作是修身,養德,治國,平天下,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靜是最好的生命狀態,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3 靜以修身,習靜為要

現在我們常常看到小孩子在肯德基裡寫作業,在麥當勞裡讀書,在圖書館裡吃零食。一群群成年人寧願擠在在商場裡看手機,也不願回到家裡安靜的生活。現代人越來越被熱鬧的環境所左右,主動或被動地被嘈雜和混亂所包圍,沒有了安靜,沒有了心靜,沒有了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缺什麼、有什麼。一旦安靜下來面對自己的時候,就無所適從。

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現代人害怕孤獨。不能獨對自己,不會處理孤獨的時光,一個人時則惶惶然不安。人們被繽紛多彩、五光十色的生活弄得暈頭轉向,於是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牽掛和累贅,讓人除了奔波就是擁擠,太多的慾望,太多的人際間的算計和猜忌。永運靜不下一顆心,只有那可心無處安放。

那些人說得好,“無事此靜坐”,靜下來是最好的方法。

學會靜心,靜心獨坐,學會自處,學會反思,享受孤獨,在孤獨中找回自我,才會有屬於自我的生活和人生。

汪曾祺經典散文《無事此靜坐》:靜坐以修身,靜坐觀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