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公益的外衣,水滴筹不过是一门生意

前后不过半个月时间,水滴筹六次登上热搜。

一切源于11月30日,有媒体曝光水滴筹线下服务人员在医院扫楼式寻找筹款者,随意填写金额,按单抽成。有业绩好的人员的月薪高达14000元。

事件一出,立刻在吃瓜群众中炸开了锅。“消费爱心”、“公益还是商业”的争论喧嚣直上。


披着公益的外衣,水滴筹不过是一门生意


当天,水滴筹立即停止了线下服务团队,沈鹏的公开致歉也一度登上热搜。

紧接着着网上有人爆料:他父亲生病住院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了水滴筹,一问父亲才知道是工作人员帮助操作的,因为只要几块钱,母亲就同意试试看。手术原本只要几万块钱,工作人员填写了10万。

后来他和水滴筹工作人员打了十几个电话沟通,最终把筹到的钱都退了回去,他说,“几万块我家还是拿得出来,我希望大家把这个钱用到更需要的病人身上去。”

有亲戚骂他傻,“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好多病人用筹来的钱治好了病,还有余钱把家里的房子装修了。

有医生也出来现身说法:有患者的子女带患者来医院就只为拿到一纸诊断结果,拿到后马上带患者出院。而拿这个诊断结果就是为了发起水滴筹!

披着公益的外衣,水滴筹其实是一门生意。沈鹏在最近的采访中直言:水滴筹不是公益组织,我们也需要养活自己。


披着公益的外衣,水滴筹不过是一门生意


现在水滴筹由去年的1000人发展到了5000人,水滴筹商城的保险业务由去年一个月卖不到2000万,到上个月总保费达到8.5亿,长期寿险卖了1.3亿,同比增速了40多倍。

不知道业务员月薪14000元的水滴筹离养活自己还有多远?

我只知道现在水滴筹的筹款越来越难。

除非是认识的人,一般我朋友圈的水滴筹捐款信息都会被归为广告一类,然后沉寂于我的朋友圈角落。

没办法。因为水滴筹骗筹的太多了,我没办法也没有能力挨个去核实哪些是真正有需要的病人。

水滴筹上我只看得到病人的疾病信息,但是我并不知道他家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需要我的帮助。

作为年收入还不及平均水平的码字狗,我不希望我的同情心给了博取同情的有钱人。

沈鹏把这次公关危机归结于发展太快,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回归初心。

我私以为回归初心是直面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病人。

发起捐款从来不是结束,而应该是开始。


披着公益的外衣,水滴筹不过是一门生意


什么样的病人才有资格发起捐款?这其中应该有个界限,一视同仁正是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最大的不公。

再者,捐款用到了那些地方,平台有能力是不是应该做个跟进?确保爱心人士的善心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是对爱心人士最好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