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氏被淘汰出局

尔朱氏手里抱的坛坛罐罐实在太多了。  当六镇军人迫于各种压力四处流窜时,尔朱荣却在并州地区[注],建立了稳定而强大的根据地。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另一层意义上,它显然束缚了尔朱荣的手脚。

尔朱氏被淘汰出局

  尔朱荣好像没有制订过远离并州深入西北或河北的战略计划,因为尔朱荣在并州的既得利益太多了,所以他很难做出远离并州的战略转移。  既然如此,尔朱荣的失败,恐怕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当时的天下纷争格局,一直都是谁占据河北或西北,谁才能占据主动权。  在西北河北没有整合完毕时,占据并州,也可以维持霸主的地位。但是,随着西北、河北渐渐整合完毕,占据并州的实力派,就会渐渐受制于西北、河北的实力派。  从前,刘渊(后期刘聪)建立的匈奴汉国就是以并州为中心,渐渐无力控制河北的石勒、西北的刘曜了。虽然刘曜是刘氏皇族成员,石勒是刘渊(后期刘聪)的臣子。  匈奴汉帝国,在刘聪活着的时候,就已渐渐丧失了控制石勒、刘曜的能力。从正常情形去看,就算刘聪不死,匈奴汉帝国也会因为石勒、刘曜日渐强大,而面临被瓜分的命运。刘聪死后的家族内哄,只是加速了匈奴汉帝国的这种命运。  尔朱荣代表的军政集团,大约也很难逃出这种命运。 

尔朱氏被淘汰出局

 尔朱荣当时的战略计划,大约就是占据并州,向南控制中原(以洛阳为中心),向东控制河北(以邺城为中心),向西控制西北(以长安为中心),但这似乎已超出了他的能力。因为,当时的并州显然不具备这种战略地位。  从当时的历史去看,北方大乱后,通常都是西北河北各霸一方。前赵、后赵是这样的,前秦、前燕是这样的,后秦、后燕、北魏是这样的,东魏、西魏是这样的,北周、北齐是这样的。  从当时的历史去看,统一北方的模式,大约就这两种模式:或是以河北为基础,征服西北(后赵、北魏都是如此统一北方的);或是以西北为基础,向东征服河北(前秦、北周都是这样统一北方 )。  尔朱荣在并州的既得利益太多了,所以他很难进行远离并州的战略转移。在这种背景下,尔朱荣只能以并州为中心,一手伸向河北,另一只手伸向西北。这种模式,实在与从前匈奴汉帝国的刘渊(后期刘聪)很相似,结果自然是无力控制越来越独立的河北、西北。  从这层意义上,尔朱荣之死,只是加速了尔朱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破裂。换而言之,尔朱荣即使不死,以他所布的局,恐怕也难以看到成功的希望。因为,一个坐镇并州的实力派,似乎只能暂时控制西北、河北地区。  我不敢说尔朱氏必败,但一个手中抱着太多坛坛罐罐的实力派,与那些可以放开手脚的实力派相争,他实在是难以看到成功希望的。  六镇军人,一直迫于各种压力四处流窜,从这层意义上,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从另一层意义上,这显然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做出重大的战略转移。换而言之,哪里有利,他们就到哪里去,对他们而言,实在没有什么无法抛开的坛坛罐罐。  但是,让尔朱荣做出远离并州的战略转移,却实在有些太难了,因为,他的既得利益实在太大了。  从表面上看,尔朱荣已具备了称霸天下的实力,在这种背景下,处于尔朱荣的位置,谁也很难做出向河北或西北的战略转移。 

尔朱氏被淘汰出局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向西北转移,就意味着他对河北更鞭长莫及了,同时对并州的控制也削弱了;如果向河北转移,就意味着他对西北更鞭长莫及了,同时对并州的控制也削弱了。而继续坐镇并州,却可以牢牢控制并州,还可以伸出一只手控河北、伸出另一只手控制西北。  尔朱荣当时的处境,显然是非常尴尬的。从表面上看,他可以控制整个北魏帝国;大家都觉得,只要他努力一下,就可以牢牢控制整个北魏帝国。但实际上,他显然只是牢牢控制了并州地区,而且,如果他不愿意适当的放弃河北或西北的部分既得利益(专心经营其中之一),就有可能把河北、西北全部丧失。  尔朱氏当时的处境,就好像一个人肩上扛着一袋东西、左手抱了一袋东西、右手拖了一袋东西,脚下还勾着一袋东西。因为他牛高马大,所以没有人敢跟他争这些东西。从表面上看,这四袋东西全是他的,但实际上,最后他有可能一袋东西也拿不走。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尔朱氏先放弃一些东西,应该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在这种背景下,恐怕谁也明智不起来。因为,最多的选择,通常是让别人帮助自己拿这些东西(许诺他们一些好处)。问题是,这些东西都是贼赃,别人帮你拿时,自然都会想入非非的。  尔朱氏一直依靠六镇军人,协助自己控制整个天下,结果就是,六镇军人通过各种方式,都先后背叛了尔朱氏。  当时的尔朱荣似乎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就是继续以并州为中心,向东控制河北、向西控制西北,向南控制中原。但是这种选择,实际上是看不到出路的,因为当时的并州,实在不具备这种战略价值。

尔朱氏被淘汰出局

  第二种选择,就是向西北做出战略转移,先牢牢控制西北,适当牺牲并州、河北的既得利益,等到牢牢控制西北后,再向东争夺天下。但是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很难做出,因为他需要尔朱荣扔掉手中的许多坛坛罐罐。  第三种选择,就是向河北做出战略选择,先牢牢控制河北,适当牺牲并州、西北的既得利益,等到牢牢控制河北之后,再向西争夺天下。这种选择,与第二种选择大同小异。  后面两种选择,对尔朱荣而言,是非常难以做出的,但是,对六镇军人而言,却显然太容易了。  对六镇军人而言,他们想占据西北河北,最大的困难在于,尔朱氏会通过种种方式阻挠他们。但是,随着河北、西北整合的越来越深入,尔朱氏对西北、河北的控制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在这种背景下,六镇军人在西北、河北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强,渐渐摆脱了尔朱氏的控制。  北魏帝国崩溃后,整个北魏帝国形成四个军政中心:一个以西北长安为中心,一个以河北邺城为中心,一个以晋阳(今天的山西太原)为中心,一个以中原洛阳为中心。  这四个军政中心的地位,大约是长安最为重要,邺城次之,晋阳再次之,洛阳排最后。 

尔朱氏被淘汰出局

 因为尔朱荣的根据地在并州,所以他很难做出远离晋阳,深入西北、或河北的战略转移。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河北、西北地区的整合越来越深入,当地自然会出现越来越强大的利益集团,到时尔朱荣恐怕只能走匈奴汉帝国的覆辙。换而言之,坐镇并州,渐渐只能看着河北、西北地区越来越独立。  尔朱氏的崩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尔朱氏的存在,会阻碍其它军政大佬的发展。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不清理了尔朱氏,那六镇军人势力,就只能给尔朱氏打工。而六镇军人的势力实在太庞大了,当他们博弈出自己强势的代表人物后,自然不会甘心接受这种事实。  尔朱荣的死亡,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注]:这里所说的并州只是一个大致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当时的行政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