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古代戰爭,講究運用謀略。下面這個出自戰國末期的故事,也是一條戰爭詭計,不過,這條計謀在“三十六計”裡面找不到。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無此計

“三十六計”這一說法,早於《三十六計》成書之前,《南齊書·王敬則傳》有這樣的記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宋代惠洪《冷齋夜話》裡則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到了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一書,但此書為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後來,為了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人作了一首伏頭藏尾打油詩:下策金玉借,以指劫擒賊;草魚海間笑,山羊桃中擊;樹暗痴故走,釜空苦遠客;屋樑連人屍,隔魏虢國滅。

詩去掉頭尾的“下策”、“國滅”各二字,餘三十六字,一字一計,正好是三十六計,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指桑罵槐、趁火打劫、擒賊擒王、關門捉賊、打草驚蛇、渾水摸魚、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調虎離山、順手牽羊、李代桃僵、無中生有、聲東擊西、樹上開花、暗渡陳倉、假痴不癲、欲擒故縱、走為上、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連環計、美人計、借屍還魂、隔岸觀火、圍魏救趙、假道伐虢。

按說,三十六計已經包羅了諸多戰爭詭計,但是,古代謀士的謀略之多,也實在是超出一般人想象。

為了促使秦國不發兵東征,秦國的東鄰韓國就想出了一條計策:派水利專家幫助秦國修一條水渠,消耗秦國國力,轉移秦國戰爭視線,這樣,秦國就無暇東犯了。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這條詭計《三十六計》裡面沒有記載,顯然在三十六計之外;這條詭計出自何方高人,《資治通鑑》沒有記載,也無從考證,《資治通鑑》只是說:韓欲疲秦人,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鑿涇水自仲山為渠……

▍“疲秦計”

書接上段,《資治通鑑》說:韓欲疲秦人,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鑿涇水自仲山為渠……

《資治通鑑》說,公元前246年,韓國想要消耗秦國國力,使秦國不發兵東征,便派遣水利專家鄭國赴秦,遊說秦國興修水利,從仲山起,開鑿一條引涇水沿北山東注洛河的灌溉渠。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也就是說,修渠不是目的,“使秦國不發兵東征”才是真正目的,這是一條用於戰爭的詭計,姑且稱為“疲秦計”。

或許有人問,鄭國去遊說秦國修渠,秦王嬴政就會答應嗎?答案是,會答應。

戰國時,我國曆史朝著建立統一國家的方向發展,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都想以自己為中心,統一全國,兼併戰爭十分劇烈。關中是秦國的基地,它為了增強自己的經濟力量,以便在兼併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從秦王嬴政的雄心壯志來說,不僅僅限於使秦國在兼併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是要使秦國足夠強大,以致秦統一全國,所以,出於這樣的考慮,秦國也很需要發展關中的農田水利,以提高秦國的糧食產量,壯大國民經濟,以適應秦統一全國的戰爭需要。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因此,本來就想發展水利的秦國,很快就採納了這一誘人的建議。並立即徵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鄭國主持,興建這一工程。

就在工程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忽然有一天,秦王腦袋嗡地一響,覺察到了韓國的意圖,為此就要殺鄭國。鄭國說:“我確是為韓國延長了幾年的壽命,但是這條灌溉渠如果修成了,秦國也可享萬世之利啊。”秦王是位很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同時,秦國的水利技術還比較落後,在技術上也需要鄭國,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對鄭國加以重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鄭國渠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折今110萬畝),收皆畝一鍾(折今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150公里。這條水渠引淤濁而有肥效的水灌溉鹽鹼地四萬多頃,每畝的收成都高達六斛四鬥,秦國的關中一帶因此更加富裕起來,為秦王嬴政統一全國提供了強大經濟支撐。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新中國成立以來,按照邊運用、邊改善、邊發展的原則,對鄭國渠新老渠系進行了3次規模較大的改善調整與挖潛擴灌。

2016年2月,陝西省啟動“鄭國渠”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工作。2016年11月8日,在泰國清邁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暨67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傳來喜訊,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一條水渠兩貢獻:成就一條戰爭詭計,成為一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