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也是學校,應儘快參照中小學校開學復課的要求,同步復課


培訓機構也是學校,應儘快參照中小學校開學復課的要求,同步復課


目前,全國31省區、市都已明確部分學段的開學時間,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如何?


目前,全國31省區、市都已明確部分學段的開學時間,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如何?和其他企業復工相比又有何不同?就此,《南方都市報》的記者專訪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博。
在王文博看來,培訓機構也是學校,應儘快參照中小學校開學復課的要求同步復課。他也直言“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讓培訓機構平常看起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和短板暴露無遺。”


01政策難以惠及培訓機構


南都:疫情期間接連曝出培訓機構“爆雷”“跑路”的消息,疫情給培訓機構帶來怎樣的影響?


王文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教育部提出“疫情期間,嚴禁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聚集性培訓活動”。當時正值培訓機構寒假培訓的旺季,疫情突至給培訓機構帶來巨大影響。


今年2月,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下稱“培專委”)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培訓機構,組織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培訓機構影響”的在線問卷調研。


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培訓教育機構反饋疫情對機構運營產生較大影響,其中近三成機構表示“影響嚴重”,可能倒閉;36.6%的機構表示“影響很大”,出現經營停頓;25.4%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大”,導致經營困難;7.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經營雖有困難但總體保持穩定;只有1.1%的機構表示疫情對經營活動沒有影響。


南都:具體來說,影響表現在什麼方面?


王文博:這次疫情來的很突然,破壞力也很強。而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讓培訓機構平常看起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和短板暴露無遺。


首先暴露的問題就是現金流危機。有的培訓機構在疫情前發展策略比較冒進,大部分資金投向開設新校區或購併新資產,疫情期間線下培訓3個月沒有收入,成本卻照舊,導致資金鍊斷裂甚至倒閉。


此外,許多培訓機構只注重招生和續費的推廣與宣傳,不注重打造機構品牌和培養核心競爭力,不注重服務和教學質量,學生對機構缺乏認同感和粘性,疫情發生後,這些機構的用戶就會大量流失。


南都:兩個月過去,現在鍾南山也說“贊成要復課了”,培訓結構面臨的情況有沒有一些變化?


王文博:這兩個多月裡,培訓機構努力自救和行業互助。目前培訓機構雖然總體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諸多困難。培訓機構由於不能及時復學復課加大了運營壓力。加上疫情造成線下培訓活動暫停,部分培訓機構對退費的不當處理引發糾紛和誠信危機,經營困難愈發嚴重。


疫情造成線上、線下培訓機構運營冰火兩重天,線下培訓被按下“暫停鍵”後,線上培訓機構學生數量卻瞬間爆棚甚至翻番,線下培訓一日不恢復,學生就會不斷地引流到線上,對線下培訓機構來講困難就越多,生存壓力就越大。


此外,國家對中小微企業的一些幫扶政策惠及不到培訓機構,比如房租減免政策。還有部門認為疫情期間培訓機構將培訓活動轉到了線上,培訓機構發展未受疫情影響,培訓機構不應享受政策扶持。


02“認為培訓復課風險高於公辦沒有科學道理”


南都:培訓機構復工與其它企業復工有何不同?校外培訓機構目前還不能開展線下培訓,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王文博:培訓教育機構的復學復課和其它企業的復產在核準的手續和審批部門間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企業復產的審批、核准歸所在區域的市場監管部門,而培訓教育機構的復學復課審批、核准是歸區域所屬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這是根據教育部黨組2月28日印發的全面部署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的新要求。


通知要求疫情期間,未經省級教育部門批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擅自開展線下培訓活動。因此,目前培訓機構按疫情防控要求可以復工,但尚不能開展線下培訓,復學復課還要根據全省疫情防控的統一部署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


南都:我們關注到,近日已經有地方宣佈部分培訓機構恢復線下培訓,這是否釋放出培訓機構即將“解封”的信號?


王文博:4月14日,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教育局召開全區274家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培訓暨復工復學工作會,要求:


成人培訓、高三年級培訓班申請開課時間從4月16日開始;高一、高二、初三年級培訓班申請開課時間4月20日開始;初一、初二、小學四、五、六年級申請開課時間4月27日開始;小學一、二、三年級申請開課時間從4月30日開始;藝術類等其他培訓學校培訓班參照文化課執行。


這應該是最早最詳細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復工復學的官方通知。


其實,在中小學開學復課準備的同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也在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復學復課的指導方案,但蘭州市城關區、合肥市率先允許校外培訓機構重開線下培訓活動,的確向其他地市傳遞了積極信號。接下來隨著各地中小學宣佈開學復課,校外培訓機構也會迎來線下培訓活動的重啟。


南都:有觀點認為培訓機構線下復課的壓力和風險大於公立學校,如果出現事故追責難度較高,你怎麼看?


王文博:認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學復課的風險高於公辦學校、出現疫情可查不可控、追責難等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校外培訓機構也是學校,雖然培訓機構學生的密集度比學歷學校低、學生在校時間短,沒有學生用餐、住宿的聚集,沒有圖書室、閱覽室等的交叉流動,培訓機構同樣也要按照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嚴格貫徹落實。


南都:有家長會覺得,疫情之下還是不送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如何做到防疫防護和復學的雙贏?


王文博:當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包括湖北省、北京市在內所有省份都明確了開學時間,但對校外培訓機構,大多要求在中小學全部開學前,不能開展線下培訓,甚至中高考復讀的培訓機構也不允許開學復課,這確實也造成了大量學生家長到政府平臺反映和投訴。


我認為培訓機構也是學校,各地應該參照中小學校開學復課的要求,讓培訓機構在做好疫情防護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與同年級學歷學校同步開學復課。


當然,培訓機構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對符合要求、通過審核的培訓機構才能復學復課,對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的培訓機構不能開學,不能復課。


03望政府出臺政策,助培訓機構早日度過難關


南都:如何解決培訓機構面臨的危機?


王文博:我們建議各地參照國家和有關部委對中小微企業的幫扶政策,制定專門幫助培訓教育機構復工復學復課的政策措施,如減免稅費、行政收費,減免“五險一金”等社保費用、物業租金、降低用電成本,降低培訓機構貸款門檻,加大信貸支持,加強對穩崗、穩就業支持等。


此外,政府還可以採取適當降低學習保障金或風險保證金比例,購買教育服務(比如發放教育券、消費券)等方式支持培訓教育機構,幫助機構渡過難關。


南都:你預測培訓行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王文博:培訓教育,是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個性化、多樣化、可選擇的教育需求蘊育而生的一個教育類型,對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提高個人持續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以及建設學習型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
培訓教育機構數量龐大,每年吸收大量的畢業大學生入職就業,並向國家繳納大量稅收,涉及到的相關利益群體眾多,其能否健康發展,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意義重大。本次疫情雖然對培訓機構的發展造成較大影響,但相信在國家重視和政策的幫扶下,培訓機構一定會度過難關。


注:本文轉載自南方都市報。《教培校長參考》是垂直於教培領域的知識型媒體。宗旨是:讓教培校長不再孤獨,讓教培行業受人尊重。使命是:生產並分享教培乾貨,賦能併成就教培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