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提及巴勒斯坦,你的第一反應是?

戰亂,分裂,壓迫,腦子裡蹦出的總沒好詞兒。

史家不幸詩家幸。巴勒斯坦的悲慘境遇,也確實催生了一系列優秀的紀錄片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說到巴勒斯坦電影,註定繞不開這個導演——伊利亞·蘇雷曼。他改變了近年來巴勒斯坦電影在國際上的面貌。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伊利亞·蘇雷曼

他的[消失文明的編年史][神的介入][時光依舊]被稱為“巴勒斯坦三部曲”,將鏡頭對準個人而非意識形態,展現了巴勒斯坦在以色列治理下的荒誕亂象。沒有苦大仇深,相反卻充滿幽默。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神的介入]曾獲得2002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獎

[時光依舊]過後整整10年時間,伊利亞·蘇雷曼沒有新的作品問世。

直到2019年,這位60歲的導演,帶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新作[必是天堂]再度殺進了戛納的主競賽單元,收穫了評審團特別獎和費比西獎競賽單元獎。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必是天堂] 豆瓣 7.6,IMDb 7.1,爛番茄新鮮度94%

十年沉澱,蘇雷曼帶著對巴勒斯坦國籍和身份的另一種探索迴歸。這次他跳出巴勒斯坦,站在全球維度來審視這個國家和這個世界。

[必是天堂]的敘事被一個元概念所框定,導演蘇雷曼在電影中飾演自己,他帶著自己所寫的名為《天堂可以等待》的劇本四處尋找投資人。最後拍出來的就是這部電影本身。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劇本名致敬劉別謙1943年的電影[天堂可以等待]

蘇雷曼的作品承襲了默片喜劇時代的電影風格:儘量少的對白,弱化戲劇性,依靠個人表演撐起電影,製造喜劇效果。

只是在[必是天堂]中,蘇雷曼的表演有別於卓別林、巴斯特·基頓、哈羅德·勞埃德誇張的肢體動作,僅保留面部表情來演繹,尤其是他那對搶戲的眉毛。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The Wrap》對此的評價是:“蘇雷曼以一個安靜的觀察者的身份,來看待這個世界的荒謬,並以一種誇張的表情來回應。這種表情的力量勝過言語十倍。”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作為一部政治喜劇,搞笑自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諷刺

從家鄉拿撒勒到巴黎再到紐約,最終回到拿撒勒。日常生活中的荒蠻故事被串聯起來,看似隨意,毫不相關,但多少帶有一點政治隱喻。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蘇雷曼戴著他標誌性的帽子,用一種略帶困惑的眼神看世界,而我們藉由他的視角,觀看著他眼中怪奇的光景。

最後兜兜轉轉一大圈回到原點,才發現他鄉即故鄉,故鄉即自我。

▷ 拿撒勒

電影的第一站是在拿撒勒。

蘇雷曼走在街上,回身看見一群抄傢伙的混混在跟著自己,其實只是剛好同路;他點了一杯啤酒坐在餐館,對面有兩個壯漢惡狠狠盯著自己,其實不是要找他麻煩,只是覺得菜不好吃。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蘇雷曼的生活充滿了假想敵,時刻覺得有人在暗處密謀加害自己。

蘇雷曼站在家中的陽臺,看著一個鄰居闖進他的花園,大搖大擺地修建檸檬樹的枝杈,給檸檬樹澆水,再摘走幾個檸檬。

被發現了也毫不慌張,對蘇雷曼說:“別以為我在偷東西。我敲了門,但沒人應。”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發生在拿撒勒的事情,都有著很明顯的隱喻。蘇雷曼就是巴勒斯坦,鄰居對其花園理直氣壯的使用,就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土地的侵佔——每天奪走一點點土地,到後來完全搞不清它真正的主人是誰。

蘇雷曼不願繼續提心吊膽過日子。他做出了許多巴勒斯坦人面對威脅做過的事,離開這個國家。

隨著電影的配樂從傳統的阿拉伯音樂轉變為歡快的爵士樂,蘇萊曼上路了。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 巴黎

蘇雷曼先去了法國巴黎。

在巴黎的咖啡館前,他目不轉睛地盯著街上來來往往的漂亮女孩,持續了很長時間。他回到公寓,也能看到對面大樓裡播放的T臺秀。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時髦,年輕,浪漫,這就是蘇雷曼對巴黎的第一印象。

隨著蘇萊曼待的時間越長,他也看到了巴黎的另一面。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早晨的街道空空如也,裸露出巴黎的骨架,令人毛骨悚然。然後那些受壓迫的人,無家可歸的人,被警察追捕的阿拉伯人,逐一被填充進來。不過是以超現實主義的風格,當作一種視覺笑料來呈現。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噴氣式戰鬥機從頭頂掠過,坦克從法蘭西銀行門前駛過,閱兵式在巴士底日(法國國慶)突然舉行,哪怕沒有任何旁觀者。

蘇雷曼在巴黎看到了軍國主義,它不僅限於中東。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若要嘗試解讀每個場景下的中東政治寓言,那麼這隻麻雀或許就代表著忠誠和衝突。它被蘇雷曼收留,卻嚴重擾亂了工作。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這個片段很有代表性,它告訴我們政治喜劇原來也可以拍得如此輕盈而不輕佻,看上去毫無冒犯性。

當然蘇萊曼到巴黎還有一件要緊事,就是給自己的電影拉投資。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然後巴黎的製片人告訴蘇雷曼:“這部片子是關於巴勒斯坦衝突問題,我們對巴勒斯坦的狀況是懷有同情的。但肯定不是要做一部充滿說教,或者是渲染異國情調的影片。你這個項目的‘巴勒斯坦意味’不太夠。”

這個裡外呼應是電影中的有趣時刻,就好像打破了第四堵牆,抑或說,第四堵牆壓根就不存在過。

▷ 紐約

從巴黎出發,蘇雷曼來到了美國紐約。

蘇萊曼依舊先帶著驚奇的眼光審視這座城市的迷人特質,然後,那些美好印象接著被打破。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在紐約的超市裡,蘇萊曼發現人們正在購買自動武器,從超市出來時,他看到每個人都帶著步槍,甚至火箭筒等各種武器。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這是一個高度“美化”的時刻,既說明巴勒斯坦人如何看待美國人持有武器的熱情,也暗指身處更自由的西方,眼前仍是槍火遍佈。這等威權壓迫的景況,與巴勒斯坦境內的遭遇何其相似。

然後在紐約的出租車上,蘇雷曼說出了自己在電影中僅有的兩句臺詞。

-“你從哪裡來?”

-“拿撒勒。”

-“拿撒勒?有這個國家嗎?”

-“我是巴勒斯坦人。”

出租車司機踩下剎車,突然興奮了起來。他為自己的車上有一名真正的巴勒斯坦人感到激動,甚至還打電話給妻子彙報了這件事情。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拿撒勒”和“我是巴勒斯坦人”,這是蘇雷曼在整部電影裡的所有臺詞。似乎是在說,國家身份只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

離開美國前,蘇雷曼找到了一位塔羅牌大師。他只想問一個問題:“會有一個巴勒斯坦嗎?”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這個塔羅牌大師算了兩遍,然後支支吾吾地對蘇雷曼說:“會有的,肯定會有的,一定會有的,絕對會有的,會有巴勒斯坦的,但不會在你我的有生之年。”

這是整部電影中難得顯露的悲觀情緒。

▷ 拿撒勒

最後,蘇雷曼還是又回到了拿撒勒。

在拿撒勒的一個俱樂部裡,蘇雷曼面無表情地看著一屋子的青年男女高舉手臂,在嘈雜的電子樂中,歡快地舞蹈。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他們就像世界上大多數城市的年輕人那樣,沉溺在自我幻覺中,不知道這個國家曾經或將要遭受什麼,而他們又恰是這個國家最後的希望。

蘇萊曼接受了巴勒斯坦的年輕人,他說過,“拿撒勒雖然是個充滿絕望的地方,但是在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身上,可以看到沮喪和悲傷的情緒都被釋放了,並在這裡轉化為某種希望。”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雖然[必是天堂]這部電影並未找到解決巴勒斯坦人身份危機的方法,但它確實比導演之前的作品更有希望。

蘇雷曼堅信的是,巴勒斯坦人民是堅韌的,最終也將獲得自由。再也不需要去世界別處尋找天堂,這裡才是天堂。

蘇雷曼在[必是天堂]的導演筆記中寫道:“如果我之前的電影試圖把巴勒斯坦作為世界的一個縮影,那麼[必是天堂]則試圖向觀眾展示,世界已經成了巴勒斯坦的一個縮影。”

在巴黎和紐約所創造的種種滑稽誇張的景象,都是為了論證這個觀點。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巨大的警察國家,全副武裝的世界公民,相互猜疑地打量著對方。這一切都在巴勒斯坦發生過。

而蘇雷曼的天賦就在於,他用了最溫和的方式,來傳遞這種巨大的不安。即使是一隻性情乖戾的麻雀,也足以承擔整個國家的象徵。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你在你的國度,過著一種次要的生活。”

蘇雷曼拍攝了一部關於巴勒斯坦的電影,卻足以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鳴。那是一種無聲的震耳欲聾,因為無聲,所以能夠接納各種聲音。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類似巴勒斯坦的地方,那裡有著暴力威脅、權力炫耀、貧富差距、青年人的焦慮和迷茫成了新常態。無論逃到哪裡,也無法擺脫。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蘇雷曼說過:“喜劇沒有國界。它不認任何國籍,它包容我們所有人。所以你去哪裡並不重要,因為你就在那裡。在某種程度上,當你的國籍如此難以量化時,這是你唯一可以生存的方式。”

自編自導自演的天才之作,拿下了戛納大獎

在全球疫情爆發的輿論場之下,這部電影的諷刺意味變得愈發明顯。沒有哪個國家是被病毒隨機選到的,全世界都一樣。世界其他國家別說什麼抄作業了,能先做到不甩鍋就不錯了。

每個個體之間,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各不相同。

弔詭的是,不同的個體,組成一個個不同的國家後,看上去又是那麼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