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闭店,不如改造!店仓融合有何不可?


与其闭店,不如改造!店仓融合有何不可?

导语:疫情期间,非必需品零售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纷纷闭店,苦苦找寻自救之策。随着零售社区化和协作化趋势日渐加强,将门店转型为微型物流中心或许会成为不错的选择。店仓融合,让商品更靠近消费者,有何不可?

在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的情势下,不少非生活必需品零售商的门店经营遭受巨大冲击,不得不直接闭店。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些关闭的商店中,许多很可能会再也无法重新营业。这些零售商可能很想知道除了关闭商店外,还有什么能够自救的应对措施呢?

新冠疫情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业。它不仅改变了整个零售生态体系,而且加速催化了之前已经初现端倪的零售趋势。

而其中一个趋势便是大多数实体门店规模的缩减。这是由消费者信心不足、成本上涨以及线上零售的蓬勃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被视为一种衰落的信号。毕竟,零售商并不希望看到门店中冷冷清清、无人光顾。

众所周知,创新或者新的外部环境能够刺激新的需求。而此次突发的疫情催生出两种零售发展趋势:零售本地化/社区化和零售协作化。

这是因为当人们突然陷入紧急的突发情况时,常规化操作便丧失了往日的作用,而适应人们当前状态的新模式会逐渐普及。例如,有谁会料到梅赛德斯AMG马石油F1车队在开足马力转产呼吸机?又有谁能想到本为同业竞争关系的零售商为了共同的利益会加强供应链间的协同合作呢?

建立微型物流配送中心

与其闭店,不如改造!店仓融合有何不可?

疫情塑造了双层零售结构,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而对于非必需品领域的零售商来说,是时候进行创新思考了。

将原本门店加以重新利用来满足现阶段市场对生鲜日杂的强烈需求会是零售商突围自救的良方吗?一家以色列的物流科技初创公司Fabric(原名Commonsense Robotics)认为有办法解决门店坪效低的难题。疫情很可能会成为"店仓一体化"模式发展的助推器。

传统业务的物流中心一般设在市郊,而棋盘式分布的店仓供应将成为消费供给的主力模式,食品百货、运动品牌、购物商场都可以根据业务结构设置一体式店仓或前置仓。通过结合机器人分拣系统和AI仓库管理软件,Fabric可以将5000平方英尺(约465平米)的门店等现有零售空间改造为微型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比普通的人工团队更快地准备订单,并能够在一小时内将订单商品配送至本地社区。

目前,公司将重点放在生鲜日杂的配送,同时计划未来扩展至一般商品。

不少零售商已经在现有门店建立起了履约配送的基础设施。以前,有些人会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配送供应更靠近消费者。然而,疫情当下,这样做是实际上为了让商品更靠近消费者。毕竟。消费者才是零售的最终端。

当下,非生活必需品零售商,特别是快时尚零售品牌,面临诸多困境,承受着疫情导致的巨大生存压力。但如果快时尚零售品牌想要自救,顺应趋势发展,使业务社区化、协作化,那么将门店转型为微型物流中心或店仓一体化模式会成为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Fabric的报告发现,人们并不会轻易改变疫情期间培养的消费行为习惯。数据显示,超过50%的线上消费行为习惯会在疫情结束后延续下去。

如今,零售业变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在零售业陷入困境之时,那些能够思路清晰地寻找到并踏上解困之路的零售商在后疫情时代依然会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购物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