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量化指標透視著競爭力、談判力,你也可以學會

平時學習和看管理類的書籍會感到枯燥、乏味,昨天無意間發現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雖然不是最新出版的,但它從比較新穎的角度給讀者啟示,以一個個實例像故事一樣的呈現出來,看完第一章就喜歡上了。

以前我的文章中介紹過一些分析、評估類的財務指示,大多是從內部經營的方面來考慮的,而作者卻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指出這些指標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我有感而發,把第一章中涉及到的量化數據分析拿出來分享,希望對大家有用。

企業量化指標透視著競爭力、談判力,你也可以學會

第一、 毛利率。作者選取了兩家臺灣著名的科技型企業從2000至2007年的財務數據觀察,發現毛利率持續領先的企業,利潤也穩步上升,而毛利率滑落的企業,至07年的時候,利潤一路大減,甚至出現了虧損。這說明毛利率是可以看出企業競爭力的。

在市場中,對於同質的產品,一般在管理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會獲得平均毛利率。想讓自己的產品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作者提出了兩點:一是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產品;二是可以提早將產品上市。在我們公司這個觀點就得到了證實,兩年前一款產品想提高毛利率,雖然針對品質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做了優化和改善,但提高的比率平均只有兩個點,年底的時候公司引進了研發團隊,在原來的產品上提煉到一個創新點,投入的費用除了人員薪酬,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批量銷售,花了半年的時間,同時毛利率從原來20%提升到35%,銷售三個月,扣除人力成本,就為公司賺了以前六個月的利潤。所以,不斷研發出新的產品,在別人沒有的時候投入市場,賺取第一桶金是企業得於持續經營、持續盈利的法則。

企業量化指標透視著競爭力、談判力,你也可以學會

第二、 庫存週轉率。作者同樣用兩家典型的大型超市作比較,說明存貨週轉率對於輕資產企業的重要性。一家週轉率在8倍左右,一家在4-5倍,週轉率高的企業明顯在利潤及競爭力方面勝出。我們平時在計算庫存金額時,一定要先評估金額的真實性,有些企業的產品比較特殊,一旦購入沒有及時銷售出去的話,就會發生持續貶值,存放的時間越長,價值就越低,比如食品行業,過了期就沒有價值了,類似這樣的企業,首先需要定期把庫存金額與市場價值進行比較,哪個低就取哪個金額作為計算的依據,如果只是簡單的取值入庫時的成本價格,計算出來的結果會失真,也是失去了數據考量的意義。

第三、 現金流量.作者講述的是通過現金流量中看出企業的談判力量。主要是例舉了一家大型超市,它的現金流非常強大,用淨現金/利潤,來計算出一元利潤可以獲得多少的現金流,公司數據從0.6提升到1.6,十年的時間增長了大約1.67倍,它的強大代表了根本不需要用自己的資金去進貨,全部依靠供應商的支持來賺取利潤。

企業量化指標透視著競爭力、談判力,你也可以學會

書中表達了,通過數據量化來具體管理企業的這種理念。雖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量化的,但利用數據評估自己的企業經營得怎麼樣,對外的競爭力、談判力怎麼樣還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