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喜气洋洋,灯笼高挂,彩旗招展,一群女人老老少少都盛装出席。

“外嫁女集体回娘家”,顾名思义,就是外嫁女(有的地方称出阁女或外嫁金花)以村屯为载体,以省亲尽孝、增进感情等名义,有组织有规模地回娘家聚会。该活动由群众自发组织,但从何时开始,起源于何处,目前无官方说法。

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本来一听说外嫁女回乡聚会,感觉就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活动。

但是吐槽的同时,却忽略一群远嫁多年的女人思乡的情绪。

都说“娘家”是外嫁女的温暖港湾

不少人认为,“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既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也能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但是很多地区都有出示一些公告关于禁止此类活动的大操大办。

通过网络搜索“广西”“外嫁女”等关键词,发现在南宁、柳州、桂林、来宾、贵港、玉林、河池、梧州等多地均有举办相关活动的信息。

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吴川

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海南

其实,这个活动就是近年才兴起来的,以前这并没有集体回娘家的传统。据了解,目前举办一场百人以上的类似活动,少则需要五六万元,多则达到15万元。租服装、铺地毯、摆宴席、搞晚会已成为活动的标配,有些地方还聘请策划公司,有明星助阵。

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活动大多数自愿参加、自愿捐款,一些老人如果出席基本都是免费,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乡里乡亲互相帮助的感情。

据了解,相关活动基本由外嫁女提议牵头,然后姐妹们之间自筹资金,主动参与,村中叔伯兄弟帮助策划。活动内容大同小异,有迎接、祭祖、聚餐、文艺晚会等。

其实部分的问题的源头在于,乡村社会长期以来就存在“攀比”“讲排场”等不良氛围,“除了这次提到的‘外嫁女’之外,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会更加明显”。粤西地区每逢过年过节也是大鱼大肉,特别是年例的风气流行,但是小编认为这是一种粤西的独特文化,并不能一概而论。

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多数的乡亲回到家乡都会友好互助,村里的公益建设多好啊,近年都有所改善,路都铺了水泥,交通方便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单单这几十万也许做不了大一点的项目,但是可以修约2公里水泥路,可以修自来水塔并铺设整个村的水管,可以修建一个大型的活动广场和戏台,可以建设一个健身场所,有蓝球场和其他公共健身器材。都是乡亲的捐款,很多有的是外嫁女出了不少钱。

随着攀比风潮也愈演愈烈,“捐得越多越有孝心”等暗示或明示,将捐款多少与孝心硬拉在一起,对外嫁女们形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其实真想大多数都被扭曲了。

外嫁女活动真的不应该提倡?其实是被扭曲了


因为就算是外嫁了多年的孩子再次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也不忍看着破破烂烂的,真的做了那那公益事件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虽然外嫁女聚本来只是形式,聚会的背后也是敬老孝亲的传统和共建美丽家乡的愿望!农村的活动跟乡村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更能促进乡风村风民风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