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鄉韻

鄉情鄉韻 | 上柏路

鄉情鄉韻 | 上柏路

“鄉情鄉韻”

乡情乡韵 | 上柏路乡情乡韵 | 上柏路

吳持平 攝

· 上柏路 ·

/ 第 120 期 /

———————

乡情乡韵 | 上柏路

1

地名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載體。原武康縣有三大鎮,北則三橋埠,西則簰頭,南則上柏。上柏,又名上柏埠,因湘溪發源於上柏西部山麓,曾名湘溪鎮,昔為山區陸路終點,餘杭、武康、安吉、孝豐貨陸運者皆出於上柏市;同時是水路運輸起點,若竹木、柴、炭,肩負而至,交於碼頭即返,其餘若茶筍之類,則有專門的茶行負責收購。以故杭州、湖州操奇逐贏者胥來上柏市購焉,商務最為繁盛。每年重陽廟會期間,行商坐賈及下鄉農民競相設攤,幾天熱鬧生意如同潮汛一般,被稱為重陽汛。如果把目光再拉長,你會驚訝於上柏在百年前就籌建了電氣公司,比莫干山有電燈、全山放光的歷史都要早。可以說,上柏是武康縣的首鎮。

乡情乡韵 | 上柏路

吳持平 攝

2

“赫赫舞陽侯,我邦之榮光。巋巋大廟山,我校之希望。忠孝仁愛常記懷,禮義廉恥時不忘。學成後,振家鄉。”陳夢家的父親陳金鏞曾在上柏小學擔任教席,認識了老牧師蔡禮英,蔡禮英以次女蔡靈恩許之。陳金鏞後任金陵神學院提調,因積勞成疾,經常去莫干山避暑療養,去的時候總會帶一兩個孩子。陳牧師相信,每一念善良都將種植下一顆溫柔的種子,每一分執著都會蹉磨掉一點沉痾痼疾,每一次表達都能消弭一絲無謂的分歧。

周姚錦鳳生長在上柏鎮的一個很小的鄉村中,那村名叫耳朵埧。北面有一條大河,支河的水沿村繞流,所以給那地取名為耳朵埧。名詞雖土俗,實則那地方是非常清幽。從前西人走拱宸橋莫干山水路,必經過上柏,境內溪港雖較暢通,但夏季洪汛,不免給避暑客帶來阻礙。陸路而論,從上柏到莫干山原有山路,然步行甚遠,車載不便,肩挑背馱不但貨物有限而且功倍資巨。百務之先莫若修築公路,公路通則商務興,上柏商會會長柯慕周首先想到了修路。1924年,在柯慕周的呼籲下,上柏發起修築湖州地區第一條商辦公路。同年,周姚錦鳳在出生地上柏建了一個禮拜堂,由外子、曾任杭州之江大學教務長的周梅閣兼任牧師。不久,鎮上有了水門汀砌成的一節街衢,分佈著小規模的洋貨店,有椅子可躺的茶樓。隨著杭長公路的貫通,上柏設車站,有長途汽車直達南京、上海和杭州,造就了上柏在抗戰前“黃金十年”的鉅變。

乡情乡韵 | 上柏路

吳持平 攝

3

交通便利,加之上柏地價便宜、山中清幽絕塵,上下莫干山的青年會多數會友或以購置地皮,或擬前往購買,備在該地建一新村,以資遊息燕居,及避免城市之喧囂,可謂效法莫干山故事。陸儼少自敘:“當時一般自上海來上柏的人,大都作暫時居住之計,取其冬暖夏涼,所以造的是草屋。我因全家來住,有終焉之意,所以造的是瓦屋。”陸儼少決定在上柏福慶塢買地置屋,是參觀同學金守言的上柏農場並在山中住一晚後,又聞投資多者如巘秀山莊主人朱海如,在此地造林近十年,樹藝之獲,十分可觀。無獨有偶,費新我應表叔費庭華之邀赴莫干山小住,得知好友程厚坤在福慶塢置屋,便欣然前往,與陸儼少邂逅上柏山中,一見如故,相約做墨耕筆樵之山人,從此結下深誼。陸儼少一生繪了四幅《上柏山居圖》,其中一幅跋雲:“莫干山自西北蜿蜒東下,至武康之上柏鎮,迤南曰福慶塢,兩澗自西山林莽中屈曲瀉下,其南澗出山口,展為平岡,予買地築室南山之趾,澗之北涯則費兄新我卜居之地,已壘石為基,將營建矣……”彼時費新我宅基已奠,松苗正培。若非因為抗戰、舊屋夷為廢墟,陸儼少或許不妨長作上柏人了。晚年陸儼少與費新我故地重遊,猶有重建家園之願望。

乡情乡韵 | 上柏路

4

言歸正傳,1928年莫干山管理局成立後,即著手對山上舊道路改名,以示革故鼎新。自蔭山路中段起,至崗頭路中段止的原蔭山支路更名為上柏路,全長兩百七十三米,重編了1-5號新門牌,原周慶雲的346號別墅(後為浙江省公路局聯運事務所)、原周宗華的344號別墅、原345號小禮拜堂(後為周宗華所有)、原顧蘭洲的349號別墅、原鄭毓秀的208號別墅依次毗鄰而居。此路與蔭山路交界處為電燈廠。莫干山第一座禮拜堂始於此,省公路局聯運事務所設於此,電燈廠建於此,功能重要,人流不息;而住戶系兩浙鹽務管理局局長、著名營造廠顧蘭記創辦人、中國第一個女律師的特殊身份、翹楚地位,使這裡發生過的故事、做出過的努力,或多或少改變著某個角落的時空,鋪陳開這個民族的往昔。

乡情乡韵 | 上柏路

吳持平 攝

執行主編:歸李喆

乡情乡韵 | 上柏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