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為何說曹操不屬於三國人物,你怎麼看?

古今之變


我是故事領域創作者,文字玩家文武公,很高興與大家分享與三國有關的傳說故事話題。

易中天先生為何說曹操不屬於三國人物?

關於這個問題,易老師在自己的講壇節目中很明白的解釋過。

筆者對此表達下自己的觀點:

其實《三國演義》的故事,從嚴格意義來講,不應該被叫做三國故事,而應該被叫做“三國爭霸時期前後的故事”。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時期”,應該是魏蜀吳三國並立的時期,即從公元222年吳國最後建國形成實質三國並立起至公元263年蜀國最先滅亡並立之勢瓦解止,也就存在了短短大約41年的時間。

以下為三國存在時期年表:

魏國:公元220年—265年 曹丕建立定都洛陽;

蜀國:公元221年—263年 劉備建立定都成都;

吳國:公元222年—280年 孫權建立定都建業。

而我們普遍認知中的三國故事,則是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起至公元280年三家歸晉止的將近一百年間

發生的故事。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於公元220年去世,所以按照以上的故事線時間分析——曹操屬於三國演義故事中的人物,卻並不屬於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

以上就是關於三國故事的一些心得分享,感謝閱讀。


故事玩家文武公


曹操當然不屬於三國。

什麼叫國?

不是東漢的郡國,比如西漢東漢時期同時存在封國,我們當然不能說西漢東漢不是統一王朝而是十幾個封國與王朝並存。

所以,曹操建立的魏公國,魏王國,在名義上依舊是屬於東漢王朝的。

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是自公元220年開始到280年西晉統一。因為自這一年開始,曹丕受禪建立魏朝。記住,是曹魏王朝取代東漢王朝,漢獻帝作為山陽公,保留在曹魏王朝的統治區內做客。

顯然,220年死亡的曹操,到死都還是東漢王朝的丞相,魏王國的國王。

就如我們從來不把當時遼東公孫氏當做三國時期的第四國,就是因為遼東從來都是依附東漢曹魏的,只是地方割據勢力沒有自稱皇帝,是對東漢曹魏稱臣的,使用的也是東漢曹魏曆法,自就不是國。

當然,具體的三國時期可以細緻劃分:

220年曹丕代漢,這是曹魏王朝,殘漢的劉備、孫權、公孫氏、甚至還有交州士家並列的。這是兩國。

221年,劉備稱帝,是曹魏王朝,劉備蜀漢王朝,與依附曹丕的孫權、士家、公孫氏並列。還是兩國。

229年,孫權稱帝,這是曹魏王朝、蜀漢王朝,孫權王朝及依附曹魏的公孫氏並列,正式進入三國時期。

234年,公孫氏反叛,不及一年就被司馬懿滅亡,依舊還是三國。

263年,蜀漢滅亡,是曹魏與東吳兩國。

265年,曹魏滅亡,是西晉與東吳兩國。

280年,西晉統一。


四川達州


首先要明白三國的定義: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

學術上的說法是:時間段在220年-280年,即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劉備也隨之稱帝,東漢一分為三,形成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而民間較為廣義的說法,是指從赤壁之戰後,曹操被孫劉聯盟擊敗,隨後形成的三足鼎立狀態起。

所以易中天先生所曹操不屬於三國人物,其實是從學術上來說的。

正史的曹操,病死前夕

正史中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見劉備已經佔領了益州,知道“若無漢中,則無蜀地”,趁劉備立足未穩之時,親率大軍征討漢中張魯,隨後張魯投降曹操,為了防備劉備攻取漢中,曹操將漢中數十萬人口全部遷徙到關中地區。

隨後曹操就命夏侯淵等大將固守漢中,公元217年春,曹操親征孫權,於濡須口,擊敗孫權,逼迫孫權求和、聯姻。

公元218年,劉備整合好益州後,發動漢中戰役,此戰劉、曹雙方互有勝敗,因漢中地理位置獨特,曹操快速從南征孫權中抽出身來,趕往長安督戰。

為什麼不是親征劉備?因為此時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與鮮卑聯合犯邊。

公元219年,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操被迫率軍駐紮漢中,與劉備對峙。

此時孫權反應過來了,也發動了合肥之戰,因曹魏主力部隊已經被抽調走了(一部分和曹操一起與劉備對峙,一部分在邊關對戰烏桓與鮮卑,都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因此曹魏集團只能從各州抽調軍隊趕往合肥救援。

與此同時,在荊州的關羽發現了固守襄、樊一帶的曹仁兵力薄弱的問題,也迅速發動了襄樊戰役,策應劉備的漢中戰役。

此時的曹操剛剛放棄漢中,撤軍到長安,就聽說合肥被圍,以及荊州戰役打響了。連忙派遣于禁率兵往救援樊城,而曹操在此時生病了……於是乎,關羽一戰斬殺龐德,生擒于禁,兵圍曹仁於樊城,一時間華夏大地震動,曹魏內部人心惶惶,民心大亂,汝南等中原腹地連連爆發民亂,策應關羽。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三國志 關羽傳)】

同時,孫權吃醋了,不願意劉備集團做大,特別是在荊州問題上,被劉備擺了幾道。因此孫權派遣使者與曹操聯合攻打關羽【1】。曹操也在此時派遣徐晃率軍馳援樊城。根據《三國志》的說法,公元219年,拖著病體的曹操,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從長安趕到洛陽【2】(七月左右退出漢中,到了長安後就生病了,到了十月才到洛陽)。

冬十月,軍還洛陽【2】。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1】。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

襄樊戰役結束了,關羽被孫權所殺,頭顱送往曹操處,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關羽。

隨後曹操就病死了……

襄樊戰役結束後,曹操奪取荊州,孫權向曹操稱臣,同時也向曹操勸進,曹操的下屬們也紛紛跟隨勸進。曹操皆拒之。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率大軍返回洛陽,當月就突然病逝於洛陽。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三國志 武帝傳》冬十(一)月癸卯……漢帝以眾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廟。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三國志 文帝傳》

十月,新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從這裡看,曹操確實不能算是三國的人物,他死之前,國家依舊是漢朝。他是漢朝的魏王、丞相,或者應該說,曹操他是東漢末年的梟雄,是曹魏集團的奠基人。是他死後幾個月後,他的兒子曹丕才追尊他為武皇帝的。


圖片均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三國志》


史之為用


這個並不矛盾,易中天說的也沒有問題。如果真正的把三國看清楚了,就知道他說的沒錯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開始了長達四十年的戰亂紛爭。直到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位稱帝,改國號大魏,從此長達四百多年的大漢王朝就此覆滅,三國之中的魏國也正式形成了,但是對魏國的成立做出最大貢獻的曹操卻已經去世了。



公元221年漢皇后裔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了蜀國,號稱蜀漢王朝,三國中的蜀國也從此開始了。直到公元229年東吳孫權才正式開國稱帝,建立吳國。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三國從這時起才算正式形成。

然而曹操早在魏國建立之前就去世了,所以說他就不能稱作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了。只是我們平時讀三國看三國,就不得不把提起曹操這個人物,因為三國之中的魏國之所以能夠成立,就離不開曹操的開拓進取,可以說他在世期間,對整個北方地區的統一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的,他給魏國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沒有曹操三國就幾乎不可能形成。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曹操雖然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但是他卻是三國形成不可缺少的人物。因此時間長了人們從感情上,就把曹操看作是了三國人物了。


小程看歷史


大家好,我鹹魚能用500+字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多說廢話了。


首先,這個問題涉及“三國時期”廣義與狹義問題。

最狹義的三國時期,是以三國均有帝王為準繩。

時間上限,以孫權在吳地稱帝為始:公元229年,農曆四月十三日;因為在孫權之前,曹丕和劉備已經先後稱帝。

時間下限,以蜀漢滅亡為終:公元263年,農曆十一月。因為此後就是魏吳、晉吳兩分天下。

狹義的三國時期,是以東漢法理滅亡為準繩。

時間上限:公元220年,農曆十月二十九日,漢帝劉協在許都禪位給魏王曹丕,另外,此時三分天下的局勢已然形成。

時間下限,以三國歸晉為終:公元280年,農曆三月,吳帝孫皓降晉。

廣義的三國時期,是以天下從分到合為準繩。

時間上限:一般是以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聯軍起兵反董,從此軍閥割據。

時間下限:同上以三國歸晉為終,即公元280年。

最廣義的三國時期,這個可能是跟《三國演義》影響的緣故有關,後人寫三國故事都喜歡從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為始,還有人從“靈帝登基”,甚至“桓帝黨錮”開始寫,這又是另話了。


這種時間範圍的運用因時而異,也因人而異,沒有必要深究。

如果易教授說:曹操屬於漢末人物,這是恰如其分的。

但是曹操生前已經是魏王,與劉備同為王爵,各自割據,所以按照上述廣義的三國時期來判斷,說曹操是三國人物,也沒有太大問題。

易教授判斷曹操不是三國人物,那就是依據“狹義”的定義了。

感謝大家閱讀!


潯陽鹹魚


易中天說沒說過我不知道,但從狹義的三國時期來看,曹操確實不屬於三國人物。

狹義上講,三國時期要從曹丕篡漢稱帝時開始,即公元220年十月。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東漢王朝才真正結束。而曹操在這之前已經病逝,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曹操一生都是漢朝臣子,因此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物。

而廣義上的三國時期,從公元190年以後就開始了。

公元190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幾乎摧毀了漢朝政權。諸侯爭霸,互相攻伐,也不再向天子納貢,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管轄能力。漢朝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名存實亡,所以廣義上的三國時期應該從這時開始。

誰對誰錯,孰是孰非,各有各的道理吧。


胖哥侃歷史


一般認為三國時代是從漢靈帝時期黃巾起義爆發(即公元184年)開始算起。但嚴格的說,三國的開始是220年東漢滅亡,曹丕稱帝建魏開始,而曹操確實應該屬於漢代人物,他一直到去世,都活在東漢王朝之中,易中天教授說的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為什麼一般認為三國時代從漢靈帝時期開始算,主要還是陳壽和羅貫中的功勞,一個寫正史《三國志》從漢靈帝開始,一個寫小說《三國演義》從漢靈帝開始,再加上三國時期主要人物都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登場的,因此才有這樣的誤解。


曹老師xixi


漢獻帝說:寡人還在位啊!曹丞相明明是我大漢忠臣啊!魏王下葬儀式,還是我主持的哪。



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生於漢桓帝永壽元年,卒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


陶式防務評論


三國”,通常指的是上承東漢、下啟兩晉的“魏、蜀、吳”三個國家互相爭奪天命的時代。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漢獻帝的“禪讓”正式標誌著這個由劉邦建立,劉秀中興的漢王朝徹底覆滅。


雖為國賊,但始終是漢臣——曹操

189年,曹操回到陳留起兵,號召天下英雄義士共伐董卓。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進許昌,從此“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挾天子以令諸侯。”201年,曹操於“

官渡”一役中大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好了基礎。

208年,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216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雖非天子,但與天子無異。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仍是魏王。

大家可能已經看出來了,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篡漢朝之神器(政權),即使漢朝已名存實亡,曹操終歸沒有走出最後那一步。雖是劉備口中的“國賊”,但曹操始終都是漢臣。

曹丕稱帝,“三國時代”正式開始

雖然曹操沒有稱帝,但他講過一個極有意思的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周文王就是“武王伐紂”的那位武王的父親,商朝的西伯侯姬昌,他的兒子姬發打敗商朝紂王,建立了八百年的是周朝。

顯然,曹操就是那位沒有稱帝的姬昌,那曹丕就是代漢而自立的武王姬發了。

220年,曹丕稱帝,封“獻帝”為山陽公,漢朝正式滅亡。不過漢獻帝劉協並未像《三國演義》中遭到迫害,而是平平安安度過了一生。

繼而在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孫吳政權,吳國是三國中建立最晚的國家,那位一心匡扶漢室的劉玄德早在曹丕稱帝次年就於益州稱帝,國號仍沿用“漢”,建立蜀漢政權。

結語

在這裡可能就能看出誰忠誰奸了,曹操是國賊不錯,他的野心也很大,可能他曾經無數次想過取漢而代之,但他沒忘記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漢臣。

所以曹操始終沒有邁出這一步。而孫權稱帝是意料之中,他是絕對會稱帝的,反而最大的問題出在了劉備身上,因為他也稱帝了。

要知道漢獻帝還活著,他才是漢室正宗,即使曹丕將他廢了,劉備也應該奉他為主,但劉備沒有這樣做,說到底還是個人的權欲罷了。

這就是易中天說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的原因,因為嚴格來講,從孫權稱帝的那一年才算正式步入三國時代,而曹操活著的時候,魏國尚且沒有建立,因此,曹操依舊是東漢末年的英雄。


田不田


如果這句話是易老師說的,那或許是基於三國紀元的定義吧(至少本人沒聽見過他有這樣的觀點)。


嚴格地說,在中國歷史的紀元中,是沒有“三國”這個概念的。要麼是東漢,要麼是魏、晉。現在不管是史學界還是民間,非要加入“三國”這個概念的話,一共有三種起止算法。


1、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至晉武帝咸寧六年(公元280年)。中平六年,靈帝駕崩,董卓亂朝,關東起義軍;咸寧六年,司馬炎滅孫皓,東吳滅亡。這個時間跨度最長為91年。

2、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至晉武帝咸寧六年(公元28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魏代漢,東漢正式結束;咸寧六年,司馬炎滅東吳,三國最後一個國家滅亡。這個時間跨度為60年。

3、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第二年改元晉泰始元年)。220年曹丕篡漢;265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這個時間跨度為45年。

通過以上的時間紀元可以看出,如果嚴格按照魏、蜀、吳三個國家正式建立到全部滅亡,應該是第二種算法。可如果按照這個算法,在這期間的265年,司馬炎已經建立晉朝;如果按照第三種算法,265年時,東吳還沒有滅亡。而如果按照第一種算法的話,從189年到220年這31年,魏、蜀、吳都沒有真正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即便曹操被封了魏公、魏王,那也只是漢朝分封制下的諸侯王,不能作數。

綜上所述:如果易老師真說了曹操不算三國的人,那應該是基於第二、三種算法而說,那時曹操都已經死了。但是,個人覺得:“三國”之說雖出自陳壽,可並不算是嚴格的紀元。而老百姓心目中的“三國”多為《三國演義》和口口相傳,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了曹操的“三國”還能叫作“三國”嗎?所以,不要去糾結曹操是漢還是三國,只要去了解、去體會那段兒波瀾壯闊的歷史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