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最近,在直播过程中,遇到一件事儿,挺有意思。

就是在聊天时,大伙儿特别爱说一项“专业”数据,而且说得还挺玄乎。似乎这个指标下降了,还会牵扯到玉料品质的优劣,以及和田玉的身份真伪等问题。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啥高科技这么神奇呢?这个东西就是——密度。

那么和田玉的密度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密度和玉料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不妨也在此聊一聊这个话题~

为啥要看密度?

很多朋友之所以喜欢看密度,其实也和收藏界所流传“密度为王”的铁律不无关系。甭管什么东西,总得先上手掂量一下,看看压不压手。

如果轻飘飘的,不压手。那这玩意密度不行,品质指定好不了。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像什么松石、紫檀、阴沉木就别说了,我听说前阵子,还有掂珠宝的高手去宝展一试身手,甚至这位大神通过这门绝技还捡漏了。

商家把一块托帕石误认成了海蓝宝去卖,结果大神一掂发现不对,当场买下,捡了一大漏儿。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简直是太神奇了...

而市面上,类似的故事已不在少数,密度似乎成为了珠宝玉石的重要检验标准。

不过这也引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话题....

密度有这么重要吗?

坦白说,从专业鉴定的角度来说,任何品类的珠宝玉石其实都要测量一项数据,那就是比重,说白了其实和密度的道理一样。

但鉴定不同于道儿上的“经验”,其专业之处便在于此。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那就是——所谓“比重”只不过是众多测量数据中的其中一项,而专业机构的鉴定一定是你要满足众多的数据标准,才能判断身份。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多维度的考量,仅仅一项数据其实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尤其是关于品质方面的衡量,密度并不能作为标准。

我们知道,大部分人谈密度,无非就是想说这玉瓷实,细腻度好嘛。从逻辑上来看,似乎没啥问题。

但其实细腻度和密度还是有差异的。所谓玉料的细腻度,其实分为颗粒细腻度和结构细腻度。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颗粒细腻度就是玉质里面颗粒的大小,籽料与山料以及俄料和青海料的差别主要就在细腻度上,籽料的颗粒一般都较各种山料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籽料会有比俄料青海料有更好油润度和手感的原因。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而结构细腻度,说的是那种短云絮结构,对籽料而言,云絮越细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云絮会略大些。青海料因为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细点状结构。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看不到结构。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质越好”这话对吗?



以上说得是细腻度的其中两种维度,但也和交织度、排列有很多的关系,在此我们不再赘言。

这里只是想说明一件事儿,就是密度作为一项很片面的数据,其实并不能很完善的说明玉质的问题。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玉质,倒不如返璞归真,好好学习一下如何看玉的细腻度来得实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