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所谓天下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看过三国的耳熟能详,三国的三个集团代表人物分别为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阵营要论整体势力,当属曹操最为强悍,看走势,也属其笑到了最后。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物,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称是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他便是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被打动出任军师一职,可见其个人魅力与才能在当朝数一数二。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在诸葛亮还未出师之前,(应当说是刘备阵营)刘备阵营相对软弱,军中人才匮乏,除了张飞关羽,其他将才平平,或未能被发掘,也因此让刘备在创业期间屡遭挫折。自诸葛亮担任蜀国阵营军师,内部整治有条不紊,可谓顺风顺水,屡立战功,蜀汉势力也愈加强大起来。先是联吴抗魏,火烧赤壁,后征服荆南,入西川,与曹魏汉中之战,对东吴夷陵之战。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然而,似乎一切都是天命。伴随着张飞,关羽被杀害,蜀汉阵营开始走下坡路。刘备与东吴决战,结果被火烧军营八百里,兵败夷陵,元气大伤,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刘备逝去之前托孤阿斗于诸葛亮,令其好生辅助其完成自己所未完成的大业。此时的诸葛亮也将近年迈,很多事情依旧亲力亲为,工作更加繁重。

而后,曹魏出了个司马懿,司马懿是出了名的善“忍”者。刚开始诸葛亮还能占点小便宜,让司马懿经常退兵。出了名的“空城计”事件更是流传千古。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然而在与司马懿对峙的后期,诸葛亮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的状况,饭量急剧下降,而工作依旧繁重,加上当时阿斗皇帝隔三差五命人召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的节奏似乎开始被打乱。但是,要说最无奈的一次,便是上方谷一战,本可以杀掉司马懿,不料天空尽然下起大雨,气得诸葛亮当场吐血。不久,诸葛亮逝去,享年53岁。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诸葛亮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在为刘备经营事业度过的,兢兢业业,忠诚可嘉。本想帮刘备实现梦想,不料结局却是如此这般,不得不令人感慨。诸葛亮是一位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军事才能更不同说,千算万算为何没算到这般结局呢?其实诸葛亮自从刘关张逝去,也是隐隐约约知道大势已去,但为何继续坚持?

其一,受刘备个人魅力影响。刘备为人仁义忠厚,三顾茅庐,对诸葛亮视如珍玉,尽可能让其得以发挥全部才能,也算是为诸葛亮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诸葛亮心怀感激,因此把蜀汉江山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

其二,忠臣理念。古代的人,特别是品德修养越高的臣子最注重礼节和忠义。诸葛亮也不另外,既然选择了刘备,承认刘备为主,便必须忠其一生。

其三,诸葛亮一向自负甚重,不甘失败。诸葛亮自认为自己才能不属任何人,就连曹操孙权都视为掌上玩物,区区一个司马懿又当如何?就算局势不好,只要不败,就有希望。

对此,您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