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建安區:“一研一編一兜”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務工

近日,河街鄉柿張村產業扶貧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一垛垛發酵好的香菇菌棒整齊碼放一起,7名貧困群眾和16名村民挨個兒給一袋袋菌棒剝去外膜,幾位村民則將剝去外膜的菌棒運到大棚擺放在架子上。另外幾座大棚裡,一壟壟甜瓜、西瓜苗長勢喜人。

柿張村扶貧產業基地實行“務工積分”管理,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基地務工,每週務工不少於2次,每次務工不少於3個小時,每月發放600元以上工資,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可以由他們的親屬替工。“每月600元,一年下來就是7200元,比原來的年底分紅2000元多了不少!”貧困戶李國全告訴記者,他心裡真是高興。

許昌建安區:“一研一編一兜”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務工

“今年,我們種了2棚夏香菇、13棚甜瓜和西瓜。這是前兩天運來的夏香菇菌棒,得趕緊入棚。今年我們實行貧困群眾務工積分管理,務工有收入,積分還可以在超市兌換生活用品,解決了部分群眾疫情影響不能外出務工問題,也調動貧困群眾了務工的積極性。李桂蓮大娘70歲了,還要求參加勞動,我們安排她幹一些整理菌袋塑料皮等不太重的活!”柿張村黨支部書記張衛東高興地說: “按照我區一研一編一兜工作要求,我村有勞動力的貧困群眾已全部實現務工就業!”

柿張村產業扶貧基地有15座大棚,2017年9月建成,種植平菇、香菇、蔬菜等。這幾年,他多次帶領村“兩委”幹部到漯河市舞陽縣、南陽市西峽縣考察學習,又經過不斷摸索和技術創新,掌握了夏香菇種植技術要領,突破了種植短板,他還探索平菇制棒和增產技術,每棚節約成本6000多元、出菇5萬斤,實現了產量、效益翻倍。他採用輪茬種植,在種植過平菇的大棚種植芹菜等,提高了大棚效益,平均每棚純收益2萬元。

“去年,我們以香菇種植為主,種植了8棚香菇。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打算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收穫了10棚芹菜和蒜苗後,就趕緊種了2棚夏香菇和13棚甜瓜、西瓜”張衛東告訴記者,香菇耐儲存,配套建設的冷庫和烘乾房,減少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甜瓜品種是綠寶,皮薄瓜甜,產量高,預計畝產8000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