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產品市場走強,概念跟風還是投資新機會?


“免疫力”產品市場走強,概念跟風還是投資新機會?


圖片來源全景網

“公眾盲目吃各種保健品或藥物,可能有藥物性損傷的風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日前公開表示,現在沒有特別明確的藥物能夠真正使免疫力上調,還是要通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良好心態來提高整體免疫水平。

疫情之下,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了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才能提升免疫力?除加強運動外,服用保健食品有用嗎?免疫類產品是否將迎來一次爆發的機會?

健康界通過採訪多位行業專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

5000多頂“藍帽子”

健康界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不少電商平臺把“免疫力”作為消費品的流量導入類別,免疫力產品也成為電商導流的賣點。但是從管理的角度嚴格來看,能宣稱“增強免疫力”的產品必須獲得相關“免疫力”功能行政許可的批文許可,也就是業內常說的“藍帽子”。

據悉,截至2018年3月底,與“增強免疫力”相關的國產保健食品註冊數量為5137個,佔保健食品註冊數量的30.79%,數量最多,其主要功能分別是增強免疫力、免疫調節、調節體液免疫、調節非特異性免疫。

“免疫力”產品市場走強,概念跟風還是投資新機會?


之所以有這麼多“免疫功能”保健食品,這和法規層面的因素不無關聯。在我國目前已有的27項功能聲稱中,“增強免疫力”功能原來的標註為“免疫調節”。2003年原衛生部發布的《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範(2003版)》,將功能聲稱表述調整為“增強免疫力”,且更新了功能檢驗方法。而且,“增強免疫力”功能試驗只需做動物實驗,不需人體試驗,相比其他功能較易申報。

除了法規層面的因素,我國藥食同源的中草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原料、新食品原料以及普通食品中,如人參、枸杞等很多都是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補益類原料,因此相關產品的數量也相對較多。

並非市面上售賣的“聲稱”具備增強免疫力的產品都是合規合法,或者經過數據驗證的。據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委員會副秘書長、庶正康訊副總經理梁曉青介紹,獲得“藍帽子”批文的國產保健食品約有5137多個,假定以合規合法為範疇,全國大概有2700家企業獲得批文,每個省都會有拿著“免疫批文”的企業,市場存在較大競爭。獲得批文的免疫力產品食品劑型分別為硬膠囊、粉劑、軟膠囊、口服液等液體劑型、片劑、顆粒劑、還有沖劑、飲料、丸劑、泡騰片、茶、酒、奶等。形態則分為營養棒、餅乾、軟糖、固體飲料、酒茶葉以及相關製品、乳製品、方便食品等。原料分為維礦類、益生菌、蛋白類、原藥類、膳食纖維類、脂肪酸類、植物化合物類和生物化學類等八大類別。

“免疫力”產品市場走強,概念跟風還是投資新機會?


疫情期間,比較受消費者歡迎的免疫力產品品類是維礦類和益生菌產品。梁曉青建議,相關企業可以從劑型、形態和原料類別等多個維度思考產品的開發。

藥食同源產品迎走高機會

進入後疫情時代,免疫力市場的投資機會出現了“中醫藥”“基礎營養素”“益生菌”等關鍵詞。

在此次抗擊疫情戰役中,中醫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張大超認為,這對於中醫藥產品在國人心目當中的地位和信心有非常大的提升。其實,中醫藥產品一直都是已經獲批的保健食品的主流,隨著老百姓對中醫藥產品信心的恢復,未來會有更多更好的中醫藥產品,應用在營養保健食品領域。他建議企業可重點關注基礎營養素、微生態製劑、中醫藥產品的投資機會。

基礎營養素和身體免疫力息息相關,包括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脂肪等。張大超認為,基礎營養素之所以是重要的投資機會,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診療指南中反覆提到基礎營養素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了老百姓對基礎營養素作用的認知。但是他也強調,目前合成的傳統制劑不是投資機會,基於基礎營養素的新的研究進展才是投資機會。比如更加精細化的蛋白、天然維生素製劑、內源性的葉酸,都更具備發展潛力。

第二個投資機會是和腸道健康相關的微生態製劑。近十年來,腸道健康在國內外的營養保健市場飛速發展,國內產品最初集中在益生元、低聚糖,近幾年則聚焦在活的益生菌製劑領域。事實上,腸道健康對營養吸收和免疫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曾表示,微生態調節劑對防治新冠肺炎有助力作用,可以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減少細菌繼發感染。

大量的科學研究指出:改善腸道環境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因此,以改善腸道健康為目的的微生態製劑成了全球營養保健市場飛速發展的保健產品。作為全球保健食品龍頭企業之一,健合集團在免疫力方面的主打產品是嬰童益生菌。公開數據顯示,健合集團旗下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2019年銷售額突破12個億。健合集團市場與公共事務部總監朱輝對健康界表示,除益生菌營養品類外,健合集團還佈局了成人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補充劑產品,旗下Swisse的維生素C和D3都獲得“藍帽子”批文,具備較大發展前景。

營養盒子/新營養創始人常志遠則預測認為,營養領域以藥食同源、適應原為代表的產品或將迎來持續走高的機會,特別是轉變自傳統經方秘方類的中藥調理養生類產品,將會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

免疫力市場打的是持久戰

疫情對保健食品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不管是政府的宣傳,還是微信科普文章,國人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張大超認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的營養保健食品行業將迎來一次新的高潮,那些具有科學依據支持、有科學實驗結果論證的免疫力保健產品,會獲得更多的市場商機。但是他也認為,迅速迎來營養保健食品行業井噴的可能性不強,更多的是對中長線的積極影響。

與此同時業內出現不同的聲音。“保健食品深受直銷等影響,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定的負面印象。同時此次疫情之下,頭部保健企業並未帶好頭。”對此,梁曉青認為,企業不應該只停留在對疫情的捐贈上,還應該在免疫力保健食品的科技支撐建設上發力。疫情只是一個環節,實現“健康中國”需要跨越,免疫力產品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動力。因此她呼籲,開發營養保健產品的企業要好好呵護這次復甦的機會,藉助疫情契機,迎來行業真正的良性發展。

當前,保健品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但也伴隨著行業內的專業人才缺失的問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消費者往往沒有專業的知識,還需要保健品行業的專業人才指導消費者進行科學合理服用。未來,隨著市場培育和居民健康意識的同步提升,免疫力保健食品的整體市場會趨向良性發展。

事實上,保健食品是針對特殊人群的,比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適合使用相關產品來提升抵抗力。但如果是健康人群,保持合理膳食、均衡營養、規律作息,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免疫力。

然而,免疫的提升,並不是一時之功,而是一場長久戰!朱丹蓬認為,“一旦中國新生代消費者的健康知識趨於專業化,你忽悠不了他。”在他看來,企業想從免疫力食品賽道分一杯羹,只有品牌,沒有療效,仍舊是行不通、走不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