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的歷史原型,三國名將陸抗之子陸機

最近電視劇《鶴唳華亭》非常火爆,但是鶴唳華亭的歷史原型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陸抗之子,曾經讓諸葛亮嚎啕大哭的東吳名將陸遜的孫子——陸機。

《鶴唳華亭》的歷史原型,三國名將陸抗之子陸機

陸機畫像

陸機出身名門士族,是陸抗的第四子,他身長七尺,聲如洪鐘。年少時有奇才,文章蓋世,傾心儒家學術,非禮不動。在父親陸抗去世之後,孫皓削弱陸家勢力,實際上陸機的日子並不好過。陸機二十歲時孫吳滅亡,他於是退居家鄉,閉門勤學,累積十餘年。由於陸機父祖宗親在孫吳都位居將相,功勳卓著,他深深感慨吳末帝孫皓拋棄祖業,投降西晉。便評論孫權得天下、孫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親的功業,於太康九年創作了《辨亡論》。

《鶴唳華亭》的歷史原型,三國名將陸抗之子陸機

陸機畫像

陸機本來可以就這樣度過一生,漫遊于山水田園之間。也許是不甘寂寞吧,他決定來到京城,那繁華而遙遠的洛陽,這改變了他後半生的命運。

由於自詡是江南書香門第的人士,陸機先生和他的弟弟陸雲看不起中原人士,他們來到洛陽之後只拜訪了一個人——太常張華。張華一向重視陸機的名聲,陸機與張華相見便感到一面如故,他欽佩張華的德望風範,以師長的禮儀對待他,並把他們推薦給諸公 ,使得二陸名氣大振。當時陸機和他的朋友們就集中在洛陽的金谷園,史稱金谷二十四友。

《鶴唳華亭》的歷史原型,三國名將陸抗之子陸機

《松江十二俊之陸機》

晉武帝后期張華在政治鬥爭中失敗,此時已經改任了太常的閒職,基本上退出了權力中心,但是後來朝廷風雲突變,張華被殺,爆發了八王之亂。

所有人都從金谷園各奔前程了,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華麗與盛大,再也不能吟詩作賦笑對風月,所有人都要為了生計而奔波。為了前程而拼搏,陸機先生投奔了成都王司馬穎,被奉為上賓。之所以陸機會選擇成都王司馬穎,最關鍵的還是成都王名聲在外,有賢王之稱,所以陸機覺得天下局勢非成都王不能收拾,所以就跑到鄴城去了。

《鶴唳華亭》的歷史原型,三國名將陸抗之子陸機

陸機《平復帖》

由於盛名在外,陸機也是很受重用。司馬穎一方面看重的是陸機的才華,另一方面看重的是陸機顯赫的背景,這次出征司馬穎特地把陸機擺在前面打頭陣。但是他沒想到的是,陸機軍大敗,赴七里澗而死者如積焉,水為之不流,將軍賈稜皆死之。

在孟玖等人的催促之下,儘管全軍很多人都為陸機求情,但是司馬穎仍舊下令斬殺陸機。

他曾經萬人敬仰,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他們引領了帝都的潮流,在金谷園中享受著奢華的盛世,現在卻要面對冰冷的屠刀。

他淡淡的吟唱,“再也不能了吧,聽見華亭的鶴鳴。”

再也回不去了。亂世之中,早就不再是當初那華麗的盛世所有的光景了。

陸機死,司馬穎誅滅其三族,陸雲等盡被誅殺。他死的時候,天上下了很大雪,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