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名,劉備被他打得服服帖帖,卻死在孫權手裡!原因很無奈!

火燒連營七百里,夷陵之戰一站封神的陸遜,陸伯言。劉備也因為他悲憤病死白帝城,拯救了吳國,在周瑜魯肅呂蒙之後扛起了東吳。最後竟死於他侍奉一輩子的主子手裡,讓孫權派人辱罵,最後在羞愧中病死,原因讓人唏噓與無奈。

少年成名,劉備被他打得服服帖帖,卻死在孫權手裡!原因很無奈!

我們先聊聊陸遜的背景。陸遜,字伯言。江東四大家族的陸家的成員。早年喪父,跟著祖父陸康,沒錯就是那個後來被孫策打下城池,在孫策進攻壓力下病死的九江太守陸康。嚴格上說,孫家和陸家是仇家。當時還未成年的陸遜早早的成為陸家的家主,直到二十一歲入仕孫家。為了家族的利益,他必須去爭奪一官半職,陸遜的一生謹小慎微,老實說作為仇家,孫權沒有理由真正相信他,然而他卻走到了東吳的軍政中心,不敢想象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怎麼樣的容忍,陸遜要展現自己對孫家的絕對忠誠,對仇家的絕對忠誠!沒有熱血故事中的報仇雪恨,只有現實下容忍堅持。然而,真正的風暴卻還是到來為了——二宮之爭!

少年成名,劉備被他打得服服帖帖,卻死在孫權手裡!原因很無奈!

故事的背景是在世家大族和孫家的矛盾下,孫權遲遲沒有立後,其結果就是他的兒子們嫡庶不分,開始相互爭奪太子的位置。主要的爭奪就是魯王孫霸和太子孫和。當朝的大臣和我們現在所看的《琅琊榜》的故事情節一樣的,當朝的大臣和世家大族開始站隊,顧陸朱張四大家族的顧家家族長,顧譚,成員顧承,朱家家主朱據,張家家主張純支持太子。掌握軍權的全家,國戚,全寄支持魯王。政治鬥爭暗流湧動,孫權顯然是知道的,但一開始應該是憋著,不斷有大臣上書,甚至全家人憑藉著軍權威脅,上書要求孫權在太子無過的前提下要求廢長立幼。黨派爭鬥涉及的面太廣,影響太大,遠的有劉表,袁紹這樣因為嫡庶之爭而搞亡的前車之鑑,近的還有老對手曹家被世家大族,權臣左右政局的局面。孫權沒有理由不管,只是牽涉了太多的家族,太多的權臣,或許在猶豫怎麼處理,直到來自陸遜的上書。

少年成名,劉備被他打得服服帖帖,卻死在孫權手裡!原因很無奈!

孫權

這個時候的陸遜處在一個極其尷尬的局面,高居當朝丞相,下面站隊的臣子,上頭不表態的主子加上身後的家族。家族的利益要求。他最後做出一個看起來並不明智但確是無奈的選擇—上書孫權!

他告訴孫權,太子有合法的地位,應該保下去,還有一些不能書信說的話,要到建業當面說。歷史上,在這次上書之後,孫權爆發了。理由或許,他給了陸遜丞相的位置,他信任這位大家族的家主,可是這個上書讓他以為連這個自己信任的人也參與了黨爭!也想左右朝政!他爆發了!“連陸遜也開始反對我!果然,大家族也好,功臣也好!都信不過!”孫權開始了清洗。

少年成名,劉備被他打得服服帖帖,卻死在孫權手裡!原因很無奈!

孫權

孫和,太子,罷黜。陸家人,陸胤下獄。顧家,顧譚,顧承流放。張休,張昭之子,賜死。朱家,朱據,賜死。張家,張純,賜死。

張霸,魯王,賜死。全家,全寄,國戚,處死。吳安,吳景孫,國戚,處死。

當然這個名單不全,牽涉的人太多。世家大族,功臣之後死得太多太多。

我們的主角,陸遜,陸家長,當朝丞相。孫權派人辱罵,羞憤致死。說實話,他是無奈的,他上書,不過說了大道理。不能廢長立幼,孫權的理解卻是,他參與黨爭。或許,孫權怕的不是他,是他身後的家族,他怕孫家會像曹家一樣,會被一個像司馬家一樣的陸家支配,所以他清洗了幾乎所有在朝的大家族成員。這麼說來,又好像不冤。孫權只是怕所有統治者都怕的部分。

少年成名,劉備被他打得服服帖帖,卻死在孫權手裡!原因很無奈!

陸抗繼承陸遜的軍隊

多年後,孫權告訴陸遜的兒子,陸抗。自己是因為讒言害死了你的父親。不知道這個情況下聽到這麼弱的解釋,陸抗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但無論心情如何,他還是要繼續為這個孫家的江山,拼盡全力。這是最大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