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資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機,港股的機會來了?

從歷史規律來看,國內企業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在A股實現上市或者出於開拓海外融資渠道的需求等,就會轉而去向境外資本市場。而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國內企業最喜歡的海外資本市場就是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

港股市場呈現出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前5%的大公司虹吸了70%以上的市場流動性。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市場秘密?這次的全球大放水又是否能解港股之渴,港股市場是否更適合中概股上市?

1. 赴美上市始終保持活躍

根據基岩資本發佈的《2019年全球中概股發展研究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12月,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共227家。其中,大部分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納斯達克上市中企共145家,佔美股中概股總數的63.88%;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中企共75家,佔比33.04%;美國證券交易所共7家,上市中企佔比3.08%。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中國企業在美國交易所的分佈

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其實是階段性攀升的。2000年以後,互聯網企業採用VIE模式,促進了在美上市進程,近十年間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2010年,伴隨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等外界因素,我國企業在美上市數量達到峰值。2012年國內A股關閘促進了民營企業海外發展。此後,隨著我國境外上市政策的不斷完善,民營企業赴美上市數量大幅增加。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近年赴美上市中概股數量階段性攀升

資料來源:Wind,截至到2019年12月1日

截至到2019年12月1日,海外上市企業的行業分佈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其中信息技術、可選消費、金融比重較高,分別有62、61和40家。整體來看,國內外上市企業中信息技術類比重隨整體數量的增加而逐漸攀升。2000年,IT企業開始海外市場發展,當年在美上市的5家中有4家企業均從屬IT行業。2004年以來,每年都有此類企業在美上市。直到去年,IT上市企業數量激增至11家。而國內上市的IT企業於2010年增至80家後開始下降,於2017年再次增長至87家。然而相對於去年國外上市IT企業數量上漲,國內此類上市企業數量卻產生下滑趨勢,全年僅23家。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IT領域和可選消費企業佔美股中概股主導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歷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IT企業數量

美股中概股市值逐年遞增,TMT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行業漲幅明顯。截止至2019年12月1日,目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市值大於500億美元的有6家,其中阿里巴巴[BABA.N]以5348.42億美元市值佔據榜首,首日漲幅為38.07%,另外,作為信息技術行業龍頭的百度[BIDU.O]於2005年8月5日成功上市後創造了353.85%的上漲記錄,如今市值410.7億美元;市值在1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的有18家,雖愛奇藝[IQ.O]首日市值下降13.61%,其他信息技術行業企業如網易[NTES.O]、微博[WB.O],均有不同幅度上漲;市值在50億美元到100億美元之間的有13家,平均首日漲幅約20%,其中大多屬於TMT行業領域;市值在10億美元到50億美元之間的有31家;市值小於10億美元的企業則佔大多數有170家。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美股中概股市值分佈

赴美上市企業以行業分類的角度來看,醫療保健、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的行業漲幅較高。以漲幅較高的前20家企業為例,各企業市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我們統計所有中概股自其上市首日收盤價至今的年平均漲幅,排名前二十的大部分都是新經濟類企業,其中教育類、信息技術類和醫療保健類的企業居多。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美股中概股上市首日收盤價至2019年平均漲幅排名前二十的企業

資料來源:Wind,截至到2019年12月

其中唯品會漲幅最高,年平均漲幅為386.72%,百濟神州排名第二,年平均漲幅為327.24%,去年上市的嗶哩嗶哩和拼多多,年平均漲幅為46.92%和41%,2019年上市的瑞幸咖啡年平均漲幅為95.07%,股價表現突出。

2. 港股亦然

據基岩資本《2019年全球中概股發展研究報告》,自2008年以後中國企業赴港上市始終保持活躍。截止到2019年12月,2019年赴港上市的中概股企業數量為65家。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近十年來赴港上市中概股每年平均數量為53家,數量較為均衡,持續保持活躍。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1970-2019年赴港上市中概股數量

資料來源:Wind,截至到2019年12月

截至到目前,港股中概股上市企業的行業分佈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其中房地產、材料、資本貨物和耐用消費品服裝、多元金融等比重較高,分別有127、110、106和88家。整體來看,傳統行業佔據較大比例,這與香港市場整體偏好有關,偏好較為成熟的行業。其中技術硬件與設備、軟件與服務、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等科技類公司合計為122家。若將這幾類行業歸類為科技行業,則其數量為122家,上市企業數量僅次於房地產行業。足見,香港市場的包容性,高ROE的房地產行業和高成長性的科技行業同樣都為市場所接受和認可。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房地產、材料、服裝、金融等傳統行業佔港股中概股主導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歷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數量

港股中概股市值逐年遞增,TMT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行業漲幅明顯。截止至2019年12月,目前港股中概股企業市值大於3000億港元的有18家,其中騰訊控股[0700.HK]以30,853.82億元市值佔據榜首。市值在800億港元到3000億港元之間的有57家,分佈於銀行、房地產、電信服務、保險等多個行業;市值在300億港元到800億港元之間的有94家;市值在80億港元到300億港元之間的有166家;市值小於80億港元的企業則佔大多數有786家。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港股中概股市值分佈

赴港上市企業以行業分類的角度來看,房地產、軟件與服務、消費者服務、製藥等領域的行業漲幅較高。以漲幅較高的前20家企業為例,各企業市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我們統計所有港股中概股自其上市首日收盤價至今的年平均漲幅,由於騰訊控股和中國生物製藥漲幅巨大,去除其後排名前二十的主要是房地產、消費者服務、科技和生物製藥等行業。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港股中概股上市首日收盤價至今年平均漲幅排名前二十的企業

資料來源:Wind,截至到2019年12月(排除了騰訊控股和中國生物製藥,且去除最近6個月上市的企業)

騰訊控股和中國生物製藥年均漲幅最高,分別為27.92倍和23.33倍。除此之外,海螺水泥年均漲幅最高,為454.2%,彰顯港股對大藍籌企業的格外偏好,申洲國際排名第二,年均漲幅428.88%。2018年上市的新城悅服務和久泰邦達能源,年平均漲幅為255.21%和221.19%,2019年上市的中煙香港、瑞誠中國傳媒、旅橙文化等,漲幅也較大。

3. 美股中概股市場優於港股

雖說過去十幾年中概股整體表現搶眼,但是對於在不同市場上市的中概股之間還有一定的區別,具體來說,美國中概股的市場表現要領先於港股中概股。為方便對比,採用納斯達克金龍指數(HXC)、標普香港中概股30指數(SPCRD30)分別作為美股中概股以及港股中概股的代表。

從近20年的市場表現來看,美股中概股市場表現要強於港股中概股,特別是2008年經濟危機以後,納斯達克金龍指數以2884點為起點,一路上漲至最高11851點,漲幅311%。標普香港中概股30指數則由1334點上漲至最高4942點,漲幅270%。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美股、港股中概股股價歷史走勢圖

2019年以來,全球貿易局勢改善,市場預期相應提振,中美兩大資本市場均取得較大幅度的上揚。而坐擁海外發達資本市場以及中國高增長經濟環境兩大優勢,中概股的表現處於市場領先。但是,由於地區性因素,港股市場參與者趨於謹慎,恆生指數全年僅上漲3%,相應地,港股中概股顯得有些差強人意。2019年初以來,美股中概股指數上漲25%,港股中概股指數上漲4%,均與上市當地資本市場保持一致。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2019年中概股表現一覽

從歷史走勢來看,中概股指數不僅與上市當地資本市場,還與A股市場保持較高的相關性。一方面作為海外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中概股公司面對全球的投資者,其股價的波動也時常受到海外資本市場情緒及預期的影響。另一方面,中概股主要在國內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依託國內市場以及工業體系,企業的經營情況與國內經濟運行息息相關。由此,近十幾年,中概股即與當地股指保持同步,也會受到A估值數的影響。如2008年以及2014年A股的爆發式牛市期間,中概股表現明顯高於當地市場指數。而放眼整個歷史週期,美股中概股跟隨美股市場長牛走勢,2008年以後呈一路上漲趨勢;反觀港股中概股,伴隨恆生指數,2008年至今保持震盪上行。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中概股與主要市場指數相關性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美股中概股也強於港股中概股。兩大市場的交易都主要集中在頭部的公司之間。從2019年的平均月成交額來看,成交額低於1000萬美元的公司多達163家,佔全部美股中概股的75.8%以上,而頭部的公司如阿里巴巴等,月成交額能夠達到200億美元以上。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美股中概股月成交額分佈情況

從換手率的角度來看則更加明顯,目前市場上的231家中概股有78家月換手率低於1%。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來自於市場的虹吸效應,頭部企業如阿里、拼多多、京東等明星企業聚集了大量的市場關注,另一方面也確實存在部分企業質地一般,二級市場遇冷的中概股。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美股中概股月換手率分佈情況

而對於港股市場,中概股的成交額分佈與美股市場類似,1億港元以下月成交額的企業多達872家,主要的二級市場交投集中在騰訊、美團等公司。但是鑑於港股市場中概股整體市值相較於美股市場中概股要大,從換手率的角度來說,美股中概股的交易活躍程度要優於港股中概股。美股中概股月換手率低於1%的企業佔比為33.77%,港股中概股則為77.24%。從某種意義上,美股中概股流動性相較於港股更強,這也正是兩大中概股市場的最大區別。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港股中概股月成交額分佈情況

基岩资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机,港股的机会来了?

圖表:港股中概股月換手率分佈情況

基岩資本:中概股遭信任危機,港股的機會來了?*END*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

信任危機導致流量滑坡,下沉市場天王水滴公司擬打造新“故事”?

900萬代理人靈魂之問:你“自保”了嗎?

信託業艱難轉型

我們研究了17家信託公司年報 發現了這些事…

金交所清整未了局

調查|信託代銷灰產:“內鬼”倒賣信託產品年入千萬

行業|內部人士揭秘信託公司“涉賄”案

華匯人壽迷途

華寶信託“放貸”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然後呢?

人事變動|中國平安執行董事、副董事長任匯川離職

30萬億“基建概念”對信託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