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閱讀觀》感悟

閱讀書籍《我的閱讀觀》,作者朱永新,以下為句子摘抄+所思感悟:

1、【所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有一些伴隨著我們前行的書籍,這些書,就像一輪太陽或者夜晚的明月,讓我們不再膽怯,不再孤單,堅定地行走著、跋涉著。

【所思】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對外界的探知和追求各不相同,所追所求初始來源於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是個大學校,終教會你人生百態。除了社會這個主體,還有另外一種載體---書籍。它是你最忠誠的夥伴,陪伴你尋找人生智慧,輔導你一步步豐盈內心,堅定地陪著你。

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有一些伴隨著我們的書籍。讀高中時我沉迷於郭敬明韓寒青春疼痛類文學,讀大學時我美滋滋在看各種網絡言情小說,畢業前後5年我在看各種技能提升類書籍,而立之年我在看心靈成長類和家庭關係類讀物。當下閱讀的書籍,實際是你人生狀態的一種體現。也唯有書籍,一直堅定地陪著我走過了多少個傷痛的日子。


讀《我的閱讀觀》感悟

2、【所見】 閱讀啟迪生命智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尊重並非常贊成這種傳統。但需要明確,現實世界指的不僅是我們外在的物質世界,還有我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去考察、去遊歷,是靠什麼去體驗、靠什麼去創造?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自身內在世界的現實性的話,我們看得再多,走得再遠,獲得的也只是一大堆無序的知識和經驗,很難培養一種理性的洞察力,很難開啟生命的智慧。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學也。”我們的“身”在遊歷,實際上是“心”在體驗和創造,而真正的閱讀是在幫助我們走入這種內在的現實世界,並通過豐富心靈內在的現實世界,從而激發出對所處外在現實生活的感悟。

【所思】以前在書店裡看到一本本的旅遊讀物,還在想著說誰會買這類書籍來讀,直接到當地去玩不就得了。後來,自己去外地玩的時候,感受到如果我出發之前沒有去做人文背景調查,沒有去閱讀當地的文化書籍,腦子一片片空白過去的話,心裡總感覺空蕩蕩的,吸收得不夠好。原來,這就是“心”無文化的薰陶,心外無所學也。哪怕身子在當地,心也難感受出別樣的洞察來。

閱讀,豐盈著我們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得更遠,走得更遠,感觸更深。


讀《我的閱讀觀》感悟

3、【所見】 我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人的肉體是從母乳到一日三餐來獲取營養而得到成長的,那人的心靈是怎麼發育的呢?事實證明,精神的“食糧”就是書籍,而精神發育最重要的載體就是閱讀。人類最偉大的智慧、最偉大的思想都沒有辦法從父母那裡通過基因來拷貝、遺傳,而是深藏在那些最偉大的書籍之中。 德國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通過閱讀能與大師交流,與崇高對話;沒有閱讀就沒有個人心靈的健康成長,就沒有人的精神的良好發育。 法國作家雨果說:“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莎士比亞也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所思】花兒需要陽光,種子需要土壤,人從降生開始就需要母乳養料。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吸收養料。讀好書,好讀書,養料吸收充足,人一下子茁壯成長了,也就有了與外界抗衡的力量。


讀《我的閱讀觀》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