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美國真的經濟嚴重受損?看來我們操心過頭了!

疫情讓世界經濟嚴重受損。

以美國為例。高盛預計,二季度失業率將從3.5%上升至9%,GDP可能萎縮24%;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甚至認為,二季度失業率可能飆升至30%,GDP可能史無前例地暴跌50%。很多人驚呼,這次超過了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

但我認為,這些人是隻看到經濟數據下降的現象,沒有看懂數據下降背後的邏輯。

的確,就算“大蕭條”再嚴重,也不可能讓所有國家經濟幾乎同時停擺。所以,你要是簡單地看短期經濟數據,那麼其慘烈程度肯定會超過大蕭條,以致於在三月美股第一次熔斷之後,巴菲特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都說:"只要你一直在這個市場玩,什麼都會遇見的,但是這次這個場面我也是活了89年才遇到,可謂‘活久見’。"有好事者據此還編排了以下故事:

這次疫情,美國真的經濟嚴重受損?看來我們操心過頭了!

經濟危機是如何發生的?

儘管新冠病毒引起的世界經濟停擺極其慘烈,可是,其與“大蕭條”卻性質根本不同。

這涉及對於經濟危機成因的理解。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在於前期出現了虛假繁榮,企業進行了錯誤生產。這種錯誤生產,本質上是消滅財富。

比如明明社會只需要1億噸鋼鐵,可是生產了2億噸,多出來的這1億噸鋼鐵就是消滅了的財富。這是因為,假如不錯誤生產這1億噸鋼鐵,資源本來可以用在別的有價值的用途上。而且,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種錯誤並不只是1億噸鋼鐵這麼簡單,因為為了生產這1億噸鋼鐵,上游需要無數的配套產業。

錯誤地生產消滅了財富,其後過上一段堅苦日子,這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次疫情,美國真的經濟嚴重受損?看來我們操心過頭了!

這次疫情,美國真的經濟嚴重受損?看來我們操心過頭了!

然而這次新冠疫情引起的經濟下滑性質完全不同。

還以美國為例。和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時相比較,這次新冠危機之前,家庭部門的負債率大幅下降了;企業部門的負債率雖然仍然較高,但是也低於2008年的水平;只有政府部門的負債率是高於2008年的水平的。

而且,企業的盈利能力也相當不錯。所以,企業才在股票市場上大幅回購股票。這意味著,經濟雖然停擺了,但是產業鏈並沒有失效,一旦疫情結束,工廠、機器設備可以重新用起來。

所以,新冠疫情和“大蕭條”有著本質的不同。花鉅額投入建成的公路鐵路、機器廠房,原來是錯誤的,需要推倒重建,“大蕭條”是建設了錯誤的產業鏈,是在消滅財富。當然,不是“大蕭條”本身建設了錯誤的產業鏈,消滅了財富,而是大蕭條之前的虛假繁榮、錯誤投資建設了錯誤的產業鏈,消滅了財富。

建設了錯誤的產業鏈,消滅了財富,那麼,生產下滑、失業增加、生活水平下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新冠疫情不一樣,公路鐵路、機器廠房只是暫時停止創造收入流了,它們本身仍然是有價值的,一旦疫情結束,就又可以發揮作用。

經濟衰退,政府應該救市嗎?

這就涉及救市的問題。政府應該救市嗎?什麼情況下應該救,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救?

一般的經濟衰退,無論多麼嚴重,政府都不應該救市。這是因為:你自己加的槓桿,當然要自己承擔風險。否則,就是鼓勵大家不顧財務紀律放大風險,就是自己得好處他人買單。

然而,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是偶發事件,是不可預期的。救市不會產生鼓勵大家不顧財務紀律放大風險的後果,因為任何人都不知道後面會不會有疫情,疫情具體什麼時間出現。

我反對政府在一般的經濟衰退時救市,但是我支持政府在疫情中救市。

這次疫情,美國真的經濟嚴重受損?看來我們操心過頭了!

再說了,疫情本來就屬於公共衛生問題,本來就是政府應該承擔的公共職能。

當然,我們要清楚,政府救市並不能憑空產生財富、避免損失。從性質上來說,救市相當於一個另類“保險”。一般的保險,是人們出於自願,事前對不確定事件進行投保。房子可能失火,但不會所有的房子都失火。於是,大家交一筆保費,每個人出的保費不多,可是一旦房子失火了,把大家交的保費都給這個人。結果就是,每個人出的錢都不多,然而遇到火災時,沒有人因為火災而陷入困境。這就是保險。

而疫情這個東西,無法計算概率,因此無法事前購買保險。怎麼應對這種風險呢?事後,政府救市。這其實相當於一種強制“保險”:事後讓每個人出一點錢,救助那些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企業和個人。救市是一種另類“保險”。

大蕭條的時候,貨幣流通速度會下降。例如,這次新冠危機期間,美元就極其短缺。這個時候是需要擴張貨幣的。當然,這個時候擴張貨幣不是在刺激經濟,而是在維護貨幣穩定。貨幣政策的唯一職能應該是維護貨幣幣值穩定。

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本來應該放鬆貨幣,可是貨幣當局沒有這樣做。而在今天貨幣政策出現這樣的錯誤不可能再發生了。

大蕭條的時候,各國都搞貿易保護,以為這樣能保就業,但實際上是雪上加霜。因為阻止了分工,就阻止了效率提高,這反而不利就業。然而,今天這樣的蠢事應該不會再發生了。

“大蕭條”不會再出現了

結論是什麼?結論是,像“大蕭條”那樣的經濟危機大概率不會發生。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依賴於疫情延續的時間。我堅信,只要疫情能儘快被控制,那麼經濟很快就會回到正常的增長軌道。防疫是一種能力。那些富裕國家、創新能力強的國家,最有能力克服疫情。

美國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裡,將病毒檢測時間從幾個小時縮短到10分鐘,並且通過指血在家中就能自助檢測。要知道,快速檢測能力對於防疫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預期,美國經濟將率先從疫情中復甦。

這次疫情,美國真的經濟嚴重受損?看來我們操心過頭了!

事實上,美國股市從最低點已經反彈了20%,又重新進入到技術性牛市。這在二十世紀“大蕭條”期間是絕沒有發生過的。而貧窮的國家,缺乏創新能力的國家,因為很難在短期裡控制住疫情,因此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就會是長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