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記廣東玉雕大師陳少雄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塊再完美的玉石,不經過雕琢也是很難 上臺面,它的價格也無法提到最高,既不能璀璨耀人,也不能將它獨特的美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唐太宗曾言道:“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在此也就是考驗工匠們高超技藝的時候。一位大師,能讓一塊殘缺的玉石起死回生,一個糟糕的匠人,能毀掉一塊好料, 可見,玉石的工是多麼重要。


陳少雄,1973年出生於廣東四會,玉雕藝術家、設計師、工藝美術師、國畫藝術家,多年來一直從事玉雕藝術以及國畫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創作出眾多優秀作品,深受藏家愛好者好評。


玉不琢不成器,記廣東玉雕大師陳少雄

陳少雄


陳少雄1991年進入這個行業,從小到大都非常喜歡畫畫,對這些方面比較感興趣。中專畢業後,就在老家四會雕刻當學徒,在裡面學了一段時間,時隔兩年,為了尋找技術的突破就來到了深圳雅昌珠寶公司。因為本來就特別喜歡畫畫,他自己用了很多時間去提升自己,他很謙卑的向雕刻老師父們學習工具用法與手法,提升素塑造了雕刻神韻造型線條之美感。在翡翠雕刻方面獲得不少獎,創作不少精品佳作。


玉不琢不成器,記廣東玉雕大師陳少雄

陳少雄作品《一覺五行》


一覺五行的意思就是,五行代表五蘊。受.想.行.識.都是出於一心。《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因為照見這個“五蘊皆空”,才有了觀自在菩薩後面的一系列結論。我們人體以及各種身心現象,到底是由什麼具體因素構成的呢?佛教講,這些所有現象都是由五蘊和合而成。五蘊的“蘊”是梵文音譯,是“積聚”的意思。五蘊具體分為:色、受、想、行、識五種,其中除了第一種是物質現象,其餘四種都屬於精神現象。


玉不琢不成器,記廣東玉雕大師陳少雄

陳少雄作品《智殊達理》


智殊連理,文字與智慧是同一位心,通達文字才能達到無上正法之理。文殊菩薩,手上拿本書,他對文字研究頗深,他通達智慧。


玉不琢不成器,記廣東玉雕大師陳少雄

陳少雄作品《郎中依悟》


郎中依悟:傳說有一位神醫名叫郎中,醫術高明,造福一方百姓。依悟,就是依然覺悟,只有覺悟了,才能明白許許多多的道理。人是要互相幫助的,。這個郎中認識到自己就算有了財富也要去幫助平民百姓。


在和陳老師的溝通中,他侃侃而談,道出了自己從業幾十年的艱辛和經驗,言語中透漏著自信與專業,“文化就是人思想的靈魂,作為一個雕刻師,作品雕出來要非常不錯,但是你的美術達不到,就不能說你是大師,也不能說你是雕刻師傅,它是一個名稱而已,但是你要做到真正實實在在地對一個產品負責。”


說到從事這一行業的感悟,陳老師很是感慨,“肯定作品是最重要的,你作為一個雕刻師,你是沉澱了幾十年的功底,那你的功底那麼好,你的藝術這麼好,那你就按你的藝術和靈魂貫穿這個石頭雕出來以後,這個靈魂雕出的東西,不是白金,整完了以後呢,一個盒子裡一個產品,一個一副自己的畫作,這個就是的你最大的證書。”


訪談即將結束,從陳老師的話語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那種對藝術的熱愛、對這個行業的希冀,他願秉承“匠人精神”,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