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70年代的農村中小學校,教室裡的前後牆上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牆兩邊貼著中外聞名科學家的頭像。學習時小夥伴們團結緊張,總體是快樂的,生活上嚴肅活潑,既學習來又勞動,德智體得到了全面發展。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那時的農村學校不多,方圓很大的範圍,幾個大隊(現在的村委)的學齡兒童都集中就讀在一所中心小學裡,學前沒有幼兒園,學齡兒童都在8至10歲,很少象現在的小孩7歲就開始上學了,尤其是許多女孩子讀書時間更晚些。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70年代,讀書的小孩年齡偏大,主要是上學的路途遠,道路狹窄不好走,雨☔️季更是難行,沒有大人接送。那時全國沒有計劃生育,普遍孩子多,4至5個小孩的家庭居多,7、8個的也有,女孩子失學的比較多,讀書的年齡偏大,就因為要帶弟妹,要幫助父母做家務事。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那時的小學實行的是五年制,低年級至高年級的學費是2至4元左右,學習的書本比較少,以語文、算術為主,期末結算大多還會退還5分錢至幾毛錢。

學習的內容比較少,作業不多,一個學期有二根圓珠筆或幾根鉛筆就差不多可以對付寫完作業了。每個星期有體育課,體育課玩的是乒乓球、籃球、跳高跳遠、單雙杆、爬竹杆、跑步等,也只有上體育課時能玩盡興,下課後人多場地少,沒機會玩;音樂課,主要是教學唱歌,因為每天上午下午第一節課前,都要唱1O分鐘左右的歌以等待老師來上課;勞動課主要是為菜地拔草除地,或修路,那時每個小學都有稻田菜地,中學還有農場,每天的下午都有課外活動時間,有的搞體育活動,有的搞大掃除。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早上吃完飯去學校,遠的還會從家裡用一個把缸或大碗帶午飯去學校吃,冬天大多數沒有午飯吃,只是啃幾個生的或煮熟了的蕃薯。下午放完學,回到家裡不是做作業,而是去拔豬草,割牛料,因為每家每戶都飼養了豬牛,晚飯後才在煤油燈下做作業,作業做完了,鼻孔也被油煙燻得黑黑的。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冬天上學的路上,大家用稻草孔把冰塊吹穿一個洞,然後用細繩或稻草提著冰塊玩到校門口,那時的冬天多數時間會打霜結冰塊,下雪也是常見的。下午放學的時候,在紅花草田裡翻跟頭,打泥仗,沿路玩回家。夏天上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多數男孩要在水塘裡、溪水小河裡洗個澡,從小到大的玩水,大家水性好,各種游泳姿態、沉入水裡沒水都會,從沒發生過淹死學生的事,那時夏天有不少人或許是不衛生和烈陽照曬久了的緣故,眼旁耳邊腦袋上會生痱子長瘡結疤,雖然多數人營養不良,但是個個鬼精靈,力大體壯跑得快。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每個學期,只有期中、期末二次考試,成績單上都有記載考試分數,還有勞動、體育、音樂的分數,背後附有老師的評語,寒假前每個班根據德智體全面發展情況,會有2、3個同學評為“三好學生"。那時的寒暑假,學生也不是做作業為主,寒署假都要負責豬牛的料草,關照小弟弟妹妹,搞衛生掃地,然後抽空做老師在黑板上佈置的作業,這就是那時的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景。

五年級小學畢業後,都要升入到公社(現在的鄉鎮)初中就讀,初中學制二年,學費十幾塊錢,由於學生來自各個大隊,離家較遠,學生都是住校生。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住校生,自己從家裡帶米來學校蒸飯,從家裡炒好菜用瓶子、把缸帶到學校來用膳,冬天一個禮拜來回帶一次,夏天禮拜三下午放學回家,禮拜四早上帶菜趕回學校上課,禮拜六中午放學回家,禮拜一早上帶菜趕回學校上課(也有禮拜天晚飯後趕回學校的)。每個禮拜5天半上學,禮拜六下午休息,禮拜天休息一天。

那時學生很清貧,帶到學校吃的菜多是鹽幹蘿蔔、榨菜皮、鹽魚、幹豆子,幾樣菜輪換帶著吃,便於吃幾天不會壞。一天三餐,自己用飯盒盛米洗好,統一由學校蒸熟,吃飯鐘聲響後自己取飯回寢室用膳。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住校生,夏天還好辦,洗澡、洗臉、洗衣服問題不大,遇上學校水資源匱乏的要自己解決水就麻煩了。難過的是冬天,雖然是禮拜天回家洗澡換洗衣服,但冬天涼水結冰,洗臉刷牙如刺骨般的難受。由於整個時代生活條件差,冬天穿得單薄,下面二個單褲子,上身穿件棉襖,腳底穿雙薄布鞋,整天身上冰涼,腳冰到麻木,以致一下課大家就在教室裡、走廊上蹦跳撞碰以獲得熱量來暖身。宿舍的窗戶是用白紙或報紙糊的,刮破或弄壞了的話,到了晚上,下完晚自習回到宿舍,寒風刺骨吹進來凍得大家抖抖嗦嗦,整夜睡了醒,醒了睡。為了禦寒,只好二個人擠一起,一床棉被蓋,一床棉被墊底,(大家多數只帶一床棉被,一半墊一半蓋),互相用身子暖和過冬。

那時的住校生,房裡有蜘蛛,被褥裡藏跳騷,手腳生凍瘡,耳朵凍紅腫,身體上的疥瘡奇癢難忍,那是常見和令人哭笑不得的一苦楚。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初中二年畢業後,大家都能升入高中就讀,高中的學費也不到五十元。除了縣城有高中外,縣裡分東西南北四路,每路七、八個公社不等有一個高中學校,那時的各個高中學校師資力量很強,縣城的中學考不過鄉下中學是常有的事。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到了高中,有分文科班、理科班,分開教學。高中的作習制度與初中差不多,吃住在條件艱苦的學校裡,只是大家離家裡更遠了,年齡長大了。恢復高考前,初中、高中學校不僅有自己的農場,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田土要種稻種菜,叫勤工儉學活動,中學畢業後,每個同學農活基本上也會幹了。寒署假的中學生,除了看書複習功課外,有的要跟著他人去搞點副業,有的會上山砍柴伐木燒炭等補貼家用。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7O年代末期全國恢復高考,那時高考才是真正的百裡挑一,能考上大學、專科、中專的都是拔尖的優秀學生,畢業後都是幹部身份,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廣大農村學生,為了跳出農門,走過"獨木橋",都夜以繼日埋頭看書,熄燈了就點煤油燈,比現在的學生能吃苦多了,但終因錄取率太低,幸運者終歸廖廖。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七十年代的學生,現在大多數還奮戰在各條戰線上,有的身居高位,有的成為學科帶頭人,有的是教師、醫生、幹部,有的是能工巧匠,也有務工務農的,這些人,相信總要提起當年的學生時代時,都會思緒萬千,有種往事如煙的感慨。

7O年代的農村中小學生是怎麼學習和生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